林秉淞
MSCT重建技術在腕關節骨折診斷中的應用
林秉淞
目的探討MSCT重建技術(三維重建及冠狀位/矢狀位重建)在腕關節骨折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及其對臨床治療的意義。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腕關節外傷185例,所有病例先作常規X線檢查,再作CT檢查,并進一步作CT三維重建及冠狀位/矢狀位重建。結果所有病例經MSCT常規平掃及重建檢查剔除無骨折病例(31例)后,將骨折病例分為三組,第一組橈骨遠端骨折伴或不伴尺骨莖突骨折97例,及單純尺骨莖突骨折2例;第二組腕骨骨折47例,其中單塊腕骨骨折44例、多塊腕骨骨折3例;第三組橈骨遠端骨折伴或不伴尺骨莖突骨折,同時有腕骨骨折8例。結論常規MSCT掃描運用重建技術基本能夠明確腕關節外傷病例是否存在骨折,發現隱匿性骨折及細微骨折,判斷骨折對關節面的影響,對臨床選擇治療方案提供直觀信息。
腕關節骨折;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診斷
腕關節骨折是骨科常見外傷病變之一,影像學如何全面、細致、正確診斷腕關節骨折,對臨床正確選擇治療方案有決定性價值。常規X線檢查有其局限性,多排螺旋CT(MSCT)及其相關軟件的應用能夠達到明確診斷的目的。
185例腕關節外傷病例中,常規X線提示可疑骨折或診斷不明確,進一步作MSCT檢查(常規橫斷位平掃、三維重建及冠狀面/矢狀面重建)診斷無骨折31例。
剔除上述陰性病例后陽性(有骨折)病例154例。按MSCT檢查結果分為三組:第一組尺橈骨遠端骨折,包括橈骨遠端骨折伴或不伴尺骨莖突骨折(97例)和單純尺骨遠端骨折(2例);第二組腕骨骨折(47例),包括單塊腕骨骨折(44例)和多塊腕骨骨折3例;第三組橈骨遠端骨折伴或不伴尺骨莖突骨折,同時有腕骨骨折(8例)。
第一組97例橈骨遠端骨折(伴或不伴尺骨莖突骨折)中,包括Colles骨折、反Colles骨折、Bardon骨折、反Bardon骨折。第二組中,單塊腕骨骨折病例最常見的是手舟骨骨折(35例),其他依次豌豆骨骨折3例、三角骨骨折3例、鉤骨骨折1例、小多角骨骨折1例、大多角骨骨折1例。各組骨折表現見表1。

表1 154例腕關節骨折病例分組情況
腕關節骨折是骨科常見外傷病變之一,一般臨床運用常規X線平片檢查。
腕關節狹義的概念指尺橈骨遠端與近側列腕骨(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組成的關節,廣義的概念除上述關節組成外,還包括腕骨間關節、掌骨與遠側列腕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鉤骨)組成的掌腕關節。腕關節結構較為復雜,橈骨遠端關節面呈下凹弧面,尺骨莖突形態不規則且有變異,八塊腕骨形態各異且互相重疊。
文獻報道多以關注腕骨為主[1-3],亦有尺橈骨遠端骨折[4]、掌骨近端骨折[3,4]。本組病例以尺橈骨遠端骨折為主,同時包含相當數量的腕骨骨折,以及少量尺橈骨遠端骨折伴有腕骨骨折。
對于明確的、明顯的骨折,X線平片即可發現。而隱匿的、被鄰近骨骼遮蔽的骨折,X線平片往往難以發現,另一方面,由于結構的復雜,觀察診斷形成一定困難,導致假陽性及假陰性的產生。MSCT常規橫斷位掃描由于密度分辨率高于X線平片,能夠對骨折的診斷提供相當多信息,但橫斷位掃描限于層厚,對隱匿性骨折的顯示未必令人滿意。
利用MSCT各向同性的特點,運用相關軟件進行三維重建,包括容積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方法來觀察,VR可以進行任意角度旋轉,多方位觀察骨表面形態變化,能夠清楚顯示諸骨的空間關系,同時可以去除感興趣區以外的任意影像,使得分別單獨觀察尺骨遠端、橈骨遠端或任意一塊腕骨成為可能。MPR可以用以觀察細微骨折,CPR可以顯示表面不規則的諸腕骨及尺橈骨遠端關節面。本組病例主要進行容積重建,輔以冠狀位/矢狀位薄層重建,影像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在冠狀面及矢狀面分別細致觀察,對于隱匿性骨折、細微骨折、腕骨重疊部分的骨折以及常規X線平片懷疑骨折的病例均能清晰顯示,達到明確診斷的程度。
MSCT常規橫斷位平掃結合重建除了明確診斷腕關節骨折外,更重要的意義在于了解橈骨遠端骨折對于關節面的影響而指導臨床治療。
Colles骨折與反Colles骨折均為橈骨遠端橫行骨折,一般不會影響到關節面,在本組病例中,亦有Colles骨折與反Colles骨折斷端碎裂而導致關節面受累者。而Bardon骨折與反Bardon骨折(或稱為Bardon骨折掌側型與背側型)均為橈骨遠端縱行或斜形骨折,骨折直接影響關節面。
當骨折影響關節面,臨床將根據影響程度決定是否采用手術內固定治療。常規X線平片由于其投照技術的限制,對于橈腕關節面的骨折狀況及諸腕骨骨折的具體形態往往難以理想顯示;而MSCT重建技術,特別是VR技術能夠清晰、直觀地顯示,從而達到臨床要求,對臨床選擇腕關節骨折治療方案起到決定性作用。
[1] 何衛,向子云,羅良平,等.螺旋CT三維重建在腕關節損傷診斷中的應用.CT理論與應用研究,2005,14(1):42-46.
[2] 張振,賈秀鋒,李新華,等.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維重建成像在腕關節外傷中的應.中國CT和MRI雜志,2006,4(2):41-42.
[3] 王向東,柳曦,劉永華,等.MSCT在腕關節外傷中的應用.第十一次全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術研討會暨全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研究進展學習班資料匯編,2010,8.
[4] 關建中,謝立旗,陳燚,等.MSCT后處理技術在腕關節損傷中的應用.醫學影像學雜志,2009,19(8):1017-1019.
201700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放射科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門診收治的腕關節外傷病例185例,其中右腕90例,左腕95例。男124例,女61例。年齡最小13歲,最大88歲,平均43歲。
1.2 檢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常規X線平片及MSCT檢查。X線平片檢查使用Agfa DR,采用腕關節常規正側位(部分病例檢查重點手舟骨者加拍手舟骨軸位);MSCT檢查使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采用橫斷位平掃,層厚層距5 mm,重建層厚1 mm,Gantry無角度,圖像傳送到GE公司配套自帶的AW4.2工作站,運行相關軟件,進行三維重建(容積重建,VR)及冠狀面/矢狀面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