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峰 孫旭 郭旭 徐孟 閆序波 趙德余
結腸癌復發轉移相關因素的研究
王劍峰 孫旭 郭旭 徐孟 閆序波 趙德余
目的探討結腸癌根治術后復發轉移的相關因素。方法應用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顧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942例結腸癌根治術病例的臨床病理因素。結果復發轉移率37.0%(349/942),復發轉移在術后2年內出現者占69.3%(242/349),3年內出現者占77.9%(272/349)。最常見的遠處轉移位置是肝(50.9%,115/226)。單因素分析顯示,結腸癌患者的Dukes分期、淋巴結轉移、腸壁浸潤深度、大體類型與復發轉移有關。結論結腸癌根治術后最常見的遠處轉移位置是肝,淋巴結轉移、浸潤深度是影響結腸癌術后復發轉移獨立預后因素。
結腸癌;復發轉移
外科手術是結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術后復發和轉移[1]。如果在術前和術后根據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準確地判斷患者的預后情況,并予以及早干預治療,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本研究回顧分析942例結腸癌根治術病例,探討臨床病理因素與術后復發轉移的關系,試圖為術后治療及隨訪提供依據。
1.1 病例選擇及一般資料 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在大連市中心醫院行結腸癌根治術患者942例。入選標準:手術性質為根治性;術后復發轉移情況明確。排除標準:術前放化療病例,術后3個月內復發轉移或死亡病例,家族性息肉病及炎癥性腸病惡變病例。942例患者中,男558例,女384例。年齡29~82歲,中位年齡54歲。腫瘤部位以脾曲為界分為近端結腸及遠端結腸。全部病例經病理確診,黏液腺癌、印戒細胞癌納入低分化腺癌中,病理分期參照我國大腸癌協作組2002年制訂的病理分期方案。復發轉移病例經臨床、CT、B超、X線攝片等證實。臨床病理資料見表1

表1 942例結腸癌患者臨床病理資料
1.2 隨訪 術后第1年每3個月門診復查隨訪,以后每6個月隨訪1次,隨訪截止時間為2012年6月。隨訪方式采取門診復查、電話和信件相結合。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用χ2檢驗比較不同組間的轉移復發率。
復發轉移情況:復發轉移率37.0%(349/942)。其中21.5%(75/349)為單純局部復發,55.0%(192/349)為單純遠處轉移,9.7%(34/349)為兼有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最常見的遠處轉移位置為肝(50.9%,115/226,含合并其他臟器轉移,下同),其次為肺(21.7%,49/226),多處轉移占26.1%(59/226)。術后復發轉移的中位時間為19個月(3~87個月),復發轉移在術后2年內出現者占69.3%(242/349),3年內出現者占77.9%(272/349)。
結腸癌術后復發是導致結腸癌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由于結腸解剖部位和靜脈、淋巴回流途徑的特點,造成結腸癌患者術后的復發模式、治療方法及預后與其他部位的腫瘤均有所不同。結腸癌術后5年總的生存率長期徘徊在50%左右,而影響結腸癌預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則是復發和轉移。術后復發轉移大多數發生在術后2、3年,Park等[3]報道高達95%的復發轉移在術后3年內出現,本組為77.9%。因此,術后2、3年應密切隨訪觀察,及時發現和治療復發,以獲得較好治療效果。
近年來,一些研究表明脾曲近端結腸和遠端結腸在流行病學、發病學、臨床特征、分子生物學特征,以及化療效果都存在差異[4]。近端較遠端結腸癌預后更差,其原因可能與診斷方法導致的診斷延誤及腫瘤本身的生物學特性等有關[5,6]。但本組近端結腸術后復發率雖高于遠端結腸,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學者普遍認為Dukes'分期是臨床評估結腸癌術后復發和轉移最重要指標,淋巴結轉移、腸壁侵襲程度是結直腸癌Dukes分期的基本因素。本研究也證實了淋巴結轉移是結腸癌術后復發轉移的不良預后因素。腫瘤侵襲漿膜外術后復發轉移率明顯高于漿膜內。黏膜下層有豐富的淋巴網廣泛交通,一旦腸系膜切除不夠將導致系膜內淋巴結殘留增加癌細胞浸潤和轉移機會。常規病理發現淋巴結轉移者。32%~37%在術后2年內出現局部復發和全身播散轉移。無淋巴結轉移者機率為17.4%存在淋巴結轉移者可能存在肉眼不能看見的病灶,直接影響著患者復發和生存時間。
本組結果顯示性別、年齡、病程、腫瘤直徑和組織類型對結直腸癌術后復發轉移無影響。結腸癌大體類型與結腸癌的復發轉移有關,外生型術后復發轉移率低于非外生型腫瘤。有資料顯示,外生性腫瘤的腸壁侵襲、淋巴及血行轉移的預后較好,而非外生型預后差[7]。
結腸癌預后因素涉及很多方面,盡管國內外在這些領域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目前尚不能精確預測。結腸癌預后受腫瘤相關因素包括各種臨床病理因素和治療相關因素包括手術規范程度和術后輔助治療等的多方面影響。就目前研究結果顯示,臨床病理病理因素仍是準確預測復發轉移的重要參考指標[8]。
[1] 萬德森.提高對結直腸癌術后復發和轉移的診治水平.大腸肛門病外科雜志,2002,8(1):2-4.
[2] 吳華燦.結腸癌術后復發38例病因分析及防治.醫學信息,2009,22(12):1096-1098.
[3] Park Y J,Park K J,Park J G,et al.Prognosis factor in 2230 Korea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analysis of consecutively operated cases.World J Su rg,1999,23(7):721-726.
[4] Iacopet t a B.Are there two sides to colorectal cancer?.Int J Cancer,2002,101(5):403-408.
[5] Cheng X,Chen V W,S teel e B,et al.Subsite specific incidence rate and stage of disease in colorectal cancer by race,gender and age group in the United States,1992-1997.Cancer,2001,92(10):2547-2554.
[6] Marcella S,Miller J E.Racial differences in colorectal cancer mortality:the importance of stage and socioecon omic status.J Clin Epidemiol,2001,54(4):359-366.
[7] 汪建平,楊祖立,王磊,等.結直腸癌臨床病理特征與預后的多因素回歸分析.中華腫瘤雜志,2003,25(1):59-61.
[8] Walker J,Qu irke P.Prognosis and res ponse t o therapy in colorectal cancer.Eur J Cancer,2002,38(7):880-886.
116021大連市中心醫院肛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