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芳
血塞通治療流行性腮腺炎并睪丸炎
嚴芳
目的觀察血塞通治療流行性腮腺炎并睪丸炎的療效。方法選擇診斷病例40例,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與治療組均應用利巴韋林、地塞米松靜脈滴注;治療組在上述方法的基礎上應用血塞通靜點治療。結果7 d后,治療組治愈率88.89%,對照組治愈率62.50%,兩組之間有極顯著差異(P<0.01)。結論本方法可迅速緩解睪丸腫脹疼痛。
流行性腮腺炎并睪丸炎;血塞通;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
腮腺炎是兒童和青少年中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合并睪丸炎發病率占男性患者的14%~35%。一般13~14歲以后發病率明顯增高。常見于腮腫后一周左右,突發睪丸腫痛、伴劇烈觸痛,重者陰囊皮膚顯著水腫,鞘膜腔內有黃色積液,病后約1/3~1/2的病例發生不同程度的睪丸萎縮。成年后可導致不育癥。作者綜合各種資料,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取得較好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40例腮腺炎合并睪丸炎的患者均為我院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住院,經血清學確診的流行性腮腺炎并睪丸炎住院患者患者,年齡10~15歲。診斷符合傳染病學(第6版)診斷標準,陰囊B超檢查示一側或兩側睪丸、附睪及精索炎癥變化。兩組患者均因流行性腮腺炎并睪丸炎入院,無其他疾病,入院之前均常規應用板藍根沖劑口服治療。治療組23例,年齡(13.5±1.9)歲,病程(4.5±1.6)d,體溫38.7℃±0.9℃。雙側睪丸炎10例,單側睪丸炎13例。對照組17例,年齡(14.2±2.1)歲,病程(3.9±1.4)d,體溫38.1℃±1.1℃。雙側睪丸炎7例,單側睪丸炎10例。兩組比較P>0.05,無明顯差異。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與治療組均應用利巴韋林、地塞米松靜脈滴注。治療組:①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血塞通10 mg/ (kg/d)加5%葡萄糖,7 d為1療程。
1.3 療效標準 治療7 d后(未治愈者繼續治療)判斷療效。治愈:臨床癥狀、體征均消失,體溫正常,血常規正常;有效:臨床癥狀減輕,睪丸腫塊縮小,壓痛減輕;無效:臨床癥狀、睪丸腫塊無改善,或病情加重。
血塞通對腮腺炎合并睪丸炎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治療組在退熱,腮腺和陰囊腫痛消失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差異顯著(P<0.05)。各組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睪丸腫痛消失時間,睪丸腫大恢復時間見表1。

表1 兩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睪丸腫痛消失時間,睪丸腫大恢復時間比較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人體引起。腮腺腫脹多于1~3 d達到高峰,持續4~5 d逐漸消退恢復正常,整個病程約1~2周[1]。睪丸炎常發生在腮腺腫大1周左右,表現為突發高熱、寒戰、睪丸腫脹,伴劇烈觸痛,一般10 d左右消退。早期應用干擾素或利巴韋林等抗病毒藥可能對縮短病程、減輕癥狀有一定的療效。因腮腺與睪丸的基膜相似,而易并發睪丸的自身免疫炎癥,在睪丸炎愈合時,睪丸變小、質軟,生精小管有嚴重萎縮,細精管造精細胞消失,間質淋巴細胞浸潤,并發生纖維化和玻璃樣變,可以引起生精活動不可逆的破壞甚至睪丸萎縮,導致男子不育癥[2]。盡早解除睪丸炎的癥狀,能夠減輕患者痛苦,并可減低不育癥的發生。中醫學認為,本病乃外感風溫時毒,內有積熱蘊積所致,風熱毒邪壅阻足少陽膽經,循經上攻,氣血郁滯,腮腺炎性睪丸炎凝聚成腫。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相表里,風熱毒邪挾濕熱循肝經下注則可致睪丸腫痛,因此,涼血、化瘀、消腫是本病的治則,血塞通注射液是從中藥三七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三七總皂甙制成的滅菌溶液,活血祛瘀,通脈活絡。三七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味甘,微苦,性溫。既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又能補虛強壯,血塞通與生藥相比,藥效更突出[3]。藥理研究表明,血塞通注射液對血液循環系統功能具有調節與改善作用等作用,故取得較好療效。治療組在加用血塞通后,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減少了不良預后發生。
[1] 彭文偉.現代感染性疾病與傳染病學.北京:科技出版社,2000:2751-2752.
[2] 彭文偉.現代感染性疾病與傳染病學.北京:科技出版社,2000:2754-2756.
[3] 陳可冀,張之南,梁子鈞,等.血瘀證與活血化瘀研究.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368-387.
810600青海省平安縣中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