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華
綜合護理干預在早產兒中的應用分析
田華
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早產兒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間來我院就診的120例早產兒為觀察對象,使用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接受綜合護理干預,回顧分析兩組早產兒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接受綜合護理干預后,不同時段的體重和死亡率等臨床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兒,兩組患兒臨床護理結果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早產兒的臨床護理過程中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降低早產兒的再住院率和臨床死亡率,改善患兒的生存質量和存活率,提高早產兒的母乳喂養率。
綜合護理干預;早產兒;臨床應用
早產兒因為自身各項生理機能發育不完善,且機體免疫能力較差,因而通常再住院率和死亡率較高,進而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心理和經濟負擔。但是,早產兒的護理保健通常只體現在院內護理服務的實施過程中,一旦患兒出院,全部的護理干預措施都需要由患兒家屬或家長完成,然而,大部分的家長缺乏有效、系統的早產兒臨床護理知識,患兒出院后的護理水平會發生明顯的降低。本次臨床研究分析了綜合護理干預在早產兒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對本次臨床觀察的結
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間來我院就診的120例早產兒為觀察對象,男70例,女50例,胎齡28~36周,平均胎齡為(32.5±4.2)周,體重1340~2420 g,平均體重為(1880±130)g。使用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分別為60例,且兩組早產兒性別構成、胎齡和體重等臨床資料對比統計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護理干預內容 對照組患兒在病情評估的基礎上,接受系統、全面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并在出院前接受常規出院指導。實驗組患兒在常規臨床護理措施的基礎上,由專職護理人員為其建立健康管理檔案,主要包括:患兒責任護士、主治醫生、出生情況、胎齡、體重、年齡、性別、父母姓名、聯系方式、家庭地址、入院時間等信息,并對其家長進行知識宣教及護理干預,主要包括下述內容:第一,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為早產兒家長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導,以滿足早產兒心理需求,給予其撫觸和呼喚,緩解其焦慮情緒。第二,行為干預:指導早產兒家長掌握正確的護理操作方法,包括正確母乳喂養姿勢、臀部及臍部護理、沐浴、生命體征監測等,同時,改變不當的護理習慣和行為。第三,認知干預:向早產兒家長介紹有關的護理方法及早產兒護理的有關知識,包括臀部、臍部及皮膚護理、喂養、保暖、命體征觀察等,并了解早產兒家長對于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等。
2.1 死亡率和再住院率 實驗組患兒死亡率、再住院率和患病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兒,兩組患兒臨床護理結果對比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 新生兒體重 實驗組患者臨床護理后不同時段體重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兒,兩組患兒臨床護理結果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1 兩組早產兒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對比分析(例,%)

表2 兩組早產兒不同時段體重變化情況分析[g]
早產兒指的是胎齡不足37周,且身長不足47 cm,出生體重不足2500 g的活產新生兒。早產兒的生理功能和器官形態均未發育成熟,且生活能力較差,其死亡率通常高于足月兒20倍左右[1]。受到合并疾病或生活能力缺乏的影響,短期住院治療通常無法完全滿足早產兒需要,因而長期的綜合護理干預對于提高早產兒生存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綜合護理干預實施后,護理人員能夠將護理技能和知識交給患兒家長,進而提高其護理能力,改善早產兒的臨床表現、病理和生理特點。將護理干預措施從院內延伸至院外,能夠有效減輕家庭負擔,降低再住院率,防止由于缺乏知識而延誤病情[2]。綜上所述,在早產兒臨床護理過程中貫徹“以人為本”的綜合護理干預理念,有助于提高患兒的生存質量,降低死亡率、再住院率和患病率,因而臨床應用價值較高[3]。
[1] 劉桂華.綜合護理干預對早產兒生長影響的臨床觀察.當代護士,2009,1(6):62-63.
[2] 盧瑞存.綜合護理干預在早產兒中的應用.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18(3):120-121.
[3] 朱學江.綜合護理干預在早產兒中的應用觀察.中國實用醫藥,2012,7(6):189-190.
453000河南省新鄉市第二人民醫院
1.2.2 護理干預方法 第一,直接指導。通過一對一的方式在早產兒住院期間,由專人護士利用示范和口頭講解等方式,指導患兒家長掌握正確的更換尿片、沐浴、喂奶等方法,以及有關的早產兒護理知識,每周進行1次。第二,資料發放。通過手冊的方式向早產兒家長介紹早產兒護理注意事項、潛在并發癥及有關內容,使其掌握正確的護理知識和方法。第三,電話咨詢。早產兒出院后,將其健康檔案按照編號順序存檔,記錄早產兒的隨診時間、復查時間、出院時情況、出院時間等有關資料,并由專人負責管理記錄,定期對患兒進行電話答疑和隨訪,并實施階段性的健康教育。第四,家庭指導。通過定期隨訪等方式進行答疑、指導和體檢,共6次專人指導,每月1次。由專職護士記錄每次隨訪時早產兒的身體情況,并將記錄結果如實錄入檔案。
1.3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 17.0軟件對本次臨床觀察的所有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對兩組患者的數據資料進行χ2檢驗分析,實驗t檢驗分析計量數據。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