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曉夢,劉家保
(1.中共合肥市委黨校 科研處,安徽 合肥 230031;2.安徽新華學院 公共課教學部,安徽 合肥 230088)
合肥和南京科技投入與經濟發展的關聯度比較
1汪曉夢,2劉家保
(1.中共合肥市委黨校 科研處,安徽 合肥 230031;2.安徽新華學院 公共課教學部,安徽 合肥 230088)
根據合肥市、南京市統計局統計年鑒和合肥市、南京市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綜合數據摘要為基礎,以灰色系統理論中的灰色關聯度理論為主要研究工具,以科技創新投入政策為研究主線,運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重點研究了合肥市與南京市的政府科學技術投入資金、企業科技活動籌集資金、企業R&D經費投入資金、政府扶持資金與企業專利申請數、新產品產值、企業利稅總額和工業總產值之間的關聯度,并將研究結果與南京市進行系統比較分析,對合肥市技術創新投入資金使用情況進行了綜合分析,指出了合肥市技術創新投入政策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提升合肥市科技創新能力的政策建議。
灰色關聯度;科技投入;經濟發展;分析
一般的抽象系統,如社會系統、經濟系統等包含了很多因素,但是這些復雜的因素在系統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從哲學的角度來講,有主要與次要因素;有促進與阻礙因素;有作用大的與作用小的因素等??萍紕撔聦儆诮洕治鲋械耐度氘a出的一種系統現象。分析方法目前有很多種類。數理統計中的回歸分析,統計學中的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都是系統分析常用方法[1]。但是這些方法在實際應用中面臨著許多不足之處。一是要求大量數據;二是要求樣本服從某個典型的概率分布規律;三是計算量大,需要借助計算機來實現復雜運算;四是可能出現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果不一致[2]。
在研究中發現,現有可以查閱的統計年鑒和科技年鑒,國家層面和省級層面的資料比較容易獲得,統計口徑差別不大。但是深入到市級層面,關聯研究數據的獲得就很困難。主要原因是各個城市的統計框架不同,統計口徑不完全一樣,獲得完全有價值的數據進行比較研究,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小樣本、貧信息”的情況下,選擇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
灰色關聯是指事物之間不確定性關聯,或系統母因素與子因素之間的不確定性關聯?;疑P聯在因素分析、方案決策及綜合評估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它把反映系統行為特征的因素排列,得到因素列,再根據因素列之間的發展變化相似或相異程度判斷子因素對母因素的影響程度,以確定該因素在系統中的地位,分析計算過程如下:
參考數據列常記為X0,X0(k)是不同時刻的值所構成的,記第一時刻的值為X0(1),…,第k時刻的值為X0(k),每個數列在各時刻的值構成一個n維向量,如Xi=(Xi(1),Xi(2),…,Xi(n))是第i個數列向量。
關聯系數的數很多,信息過于分散,不便于比較,為此有必要將各個時刻關聯系數集中為一個值,求平均值便是這種信息集中處理的一種方法,但為了簡化可以采用改進的關聯度方法,設

為給定比例數列,

為參考數列。
令:

其中,∧,∨分別是取小和取大算子,稱:

為Xi對X0的改進關聯度[3]。
技術創新投入的績效如何,可以從技術創新投入指標、經濟發展指標兩個大的方面進行衡量。實際上,衡量技術創新的投入產出指標很多,投入指標中有人力指標和財力指標,但是由于選取的合肥與南京的關聯指標體系的統計口徑和統計年鑒的指標體系設計不盡相同,有些關鍵參數缺失,所以不可能進行全面的比較[4]。本次研究選取的科技投入與經濟發展的關聯度分析指標體系的選取分為兩類,一是技術創新投入指標(母因素):科學技術投入、大中型企業科技活動經費籌集總額、大中型企業R&D經費支出總額、大中型企業科技活動經費籌集總額中的政府資金。二是技術創新產出指標(子因素):大中型企業專利申請數、大中型企業新產品產值、大中型企業利稅總額、大中型企業工業總產值[5]。

合肥市科技投入經濟發展基礎數據

合肥市技術創新母因素與子因素關聯度表
從合肥市關聯矩陣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合肥市的科技投入資金與企業專利申請數量的關聯度為0.76,貢獻率排在四個母因素的并列第二位;政府投入科學技術資金與企業新產品產值的關聯度為0.71,位居四個母因素的末尾,政府科技投入資金與企業利稅總額和企業工業總產值的關聯度分別為0.56和0.66,均位居四個母因素的最后。這說明,政府科學技術投入經費對企業技術創新的貢獻效果最差。
第二,企業科技經費籌集總額與企業的專利申請數的關系得分,排在專利關聯度的首位,關聯系數為0.85。在企業科技經費籌集總額中關聯效果最好的是工業總產值,關聯度為0.93。其次是與新產品產值的關聯度為0.90。與企業利稅總額的關聯度是0.77,關聯性最差。
第三,企業R&D經費支出總額與專利申請量及工業總產值的關聯度都是0.74,位居末尾。與企業利稅的關聯度是0.79,排在第二位。與新產品產值的關聯度為0.82,位居首位,關聯性最明顯。
第四,企業科技經費籌集總額中的政府資金,與新產品產值的關聯度最大,為0.84;與工業總產值的關聯度為0.79,排在第二位;與專利申請量的關聯度為0.76,排在第三;與企業利稅總額的關聯度為0.68,在四個關聯度中排列最差。這些因素說明,政府資金在企業產品的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方面有明顯作用,但是對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方面的作用還不夠明顯。

南京市科技投入與經濟發展基礎數據

南京市技術創新母因素與子因素關聯度表
1.南京市的政府資金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較大,在推動企業應用研究方面比例偏小,效果相對較差。合肥市政府資金比較好的處理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比例關系,但是在應用研究方面投入力度顯得不足,針對性不強。南京市在政府科技資金投入的指向性方面不明顯,重點不夠突出,資金使用的效益沒有很好的發揮。合肥市政府科技投入資金的使用,重點比較突出,效益比較好,但是也還有明顯的提升空間。
2.合肥市與南京市的企業科技經費籌集總額與企業的利稅總額關聯度很低。這說明合肥和南京的企業籌集科技經費使用有問題,科技經費的使用沒有完全用在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上面。
3.合肥市、南京市的企業R&D經費支出與企業專利申請數量的關聯度指標上差距比較明顯,這說明,合肥市的企業R&D經費支出中對專利技術的指向不明顯,專利意識不是很強。
合肥市、南京市的企業R&D經費支出與企業新產品產值的關聯度是0.79、0.30,合肥市優于南京市。合肥市企業R&D經費支出安排比較均衡,而南京市企業R&D經費只重視新產品開發,在新產品的技術水平核心競爭力上,效果并不理想。
4.合肥市、南京市的政府資金投入與新產品產值的關聯度分別是0.84、0.73。這說明合肥市政府資金投入,在企業新產品產出方面發揮了比較好的導向作用。合肥市、南京市的政府資金投入與企業利稅總額的關聯性度分別是0.68、0.31。合肥市政府資金在企業提高利稅總額、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方面的作用還需要進一步發揮[6]。
1.加大科技投入??萍紕撔禄顒悠鋵嵕褪墙洕顒又械耐度肱c產出的關系,科技產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技投入。需要一定的財力、物力、人力投入作為基礎。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做好科技創新財政資金預算,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拓寬科技投入渠道。
2.充分發揮合肥市科技城市優勢。合肥是全國四大科教城市之一,擁有強大的科技資源,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集中,專業技術人員密集。但科技優勢不是經濟發展優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展經濟必須高度重視科技的發展。要實現合肥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務必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科技創新必將為實現合肥的“大跨越、進十強”的發展戰略提供實力。合肥科技創新能力一流,但科技本地轉化能力低。據報道,合肥很多科技創新項目都在外地轉化。因此,要研究如何讓科技創新本地轉化,這是一個非常重要又急需解決的課題。
3.探索和建立“官、產、學、研、金”五位一體科技機制。進一步發揮政府在科技創新中的導向作用。制定科技創新政策和獎勵政策,加大科研資助和獎勵的力度。激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創新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創新潛力。充分鼓勵企業與高??蒲兴暮献?,聯合開展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通過政府搭橋,采取銀行與企業聯合發展措施,建立融資擔保機構和科技創新擔保基金。
4.加強科技創新文化建設。大力營造創新文化氛圍,優化科技創新環境。要從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入手,在全社會大力培育大膽創新、崇尚競爭的創新文化。通過培育和打造創新文化,促進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
5.要放眼全國,學習和借鑒其他城市科技創新經驗。要進行創新比較。有比較,才知有差距。有差距,方知趕超。抓住合肥市是全國科技創新示范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以及合蕪蚌自主創新區的有利時機,積極加強與國家相關部委、科技創新先進城市的聯系,爭取更多科研項目落戶合肥,提高科技成果在合肥的轉化率。創新科研人才培養與交流機制,打破界限,促進學科交叉與融合,提升重大科研項目的聯合攻關能力。建立科學的科技創新評價模式,客觀評價科技創新能力并與其他地區科技創新能力比較,找出差距與不足,確定科技創新努力的方向。
[1] 鄧聚龍. 灰色系統基本方法[M]]. 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2] 劉思峰. 灰色系統理論極其應用[M]. 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
[3] 許香存. 基于灰色理論的外資利用的定量分析[M].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
[4] 張軍. 自主創新與國際核心競爭力[M].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5] 趙少奎. 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總體框架的探索[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6] 汪秀坤. 合肥財政資金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效果評價[M]. 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1.
F29
A
1008-7427(2012)07-0105-02
2012-04-05
安徽省省級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KJ2010B076;大學生素質教育研究中心項目,項目編號:IFQE201224;安徽新華學院質量工程建設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1t s k c x 07。
作者汪曉夢系中共合肥市委黨??蒲刑幐苯淌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