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門頭溝分局 孟祥怡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妝品消費在日常消費品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其品種、功能、形態不斷衍生,化妝品標簽標識是直接連接生產廠家與消費者的信息紐帶,是消費者選擇化妝品消費的關鍵參考因素。然而,目前化妝品標簽標識還存在許多問題,諸如標注內容不真實、標注形式不規范、虛假夸大宣傳誤導消費者等。針對上述情況,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門頭溝分局對轄區化妝品流通領域化妝品標簽標識進行采樣分析研究,探討化妝品標簽標識監管對策,為進一步規范化妝品市場的監管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門頭溝;化妝品;標簽標識;監管對策
1.1 化妝品分類及相關定義
1.1.1 化妝品定義 根據《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化妝品是指以涂擦、噴灑或者其他類似的方法,散布于人體表面任何部位(皮膚、毛發、指甲、口唇等),以達到清潔、消除不良氣味、護膚、美容和修飾目的的日用化學工業產品。
1.1.2 化妝品分類 根據GB18670-2002《化妝品分類》按化妝品的產品功能和使用部位來分類,基本分為四類:①膚用化妝品,指面部及皮膚用化妝品,用于清潔皮膚,補充皮脂不足,滋潤皮膚,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等。②發用化妝品,指頭發專用化妝品,用于使頭發保持天然、健康、美觀的外表,以及修飾和固定發型,包括護發、洗發和剃須用品。③美容化妝品,主要指面部美容產品,也包括指甲頭發的美容品,用于修飾容貌,發揮色彩和芳香效果,增進美感。 ④特殊功能化妝品,指添加有特殊作用藥物的化妝品,用于育發、染發、燙發、脫毛、豐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曬。
1.2 化妝品標簽標識定義及標注要求
1.2.1 化妝品標簽定義 粘貼、印刷在化妝品銷售包裝上及置于銷售包裝內的說明性材料。可以采用三種形式:①直接印刷粘貼在產品容器上的標簽。②小包裝上的標簽。③小包裝內放置的說明性材料。
1.2.2 化妝品標簽標識要求 ①根據《消費品使用說明化妝品通用標簽》[1]要求,化妝品標簽必須標注產品名稱、制造者的名稱和地址、日期標注(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或者生產日期和限期使用日期)、生產企業、生產許可證 號、衛生許可證的標準號、進口化妝品衛生許可證批準文號、特殊化妝品衛生批準文號、安全警告和使用指南(必要時注明)、滿足保質期和安全性要求的儲存條件(必要時注明)以及按相關要求注明某些特定原料所需注明的內容。②化妝品標簽標識不得注有適應癥,不得宣傳療效,不得使用醫療術語。
2.1 門頭溝區流通市場化妝品采樣基本情況 門頭溝區目前銷售使用化妝品單位主要包括大型商場超市、專賣店以及美容美發店,在以上場所共采集化妝品標簽標識205件(包括國產化妝品144份,進口化妝品61件),對采集樣品進行登記、判定,分類匯總。
2.2 化妝品標簽標識判定原則
2.2.1 《消費品使用說明化妝品通用標簽》要求中所列項目有任何一項缺失、錯誤、形式不符判定為不合格。
2.2.2 化妝品標簽標識中未標注化妝品成分表判定為不合格。

▲北京市藥監局門頭溝分局監管工作人員在超市對化妝品進行采樣

附表一:門頭溝流通領域化妝品標簽標識調查情況

附表二:門頭溝流通領域國產不同類別化妝品標簽標識調查情況

附表三:門頭溝流通領域進口不同類別化妝品標簽標識調查情況
2.2.3 化妝品標簽標識注有適應癥、宣傳療效、使用醫療術語判定為不合格。
3.1 化妝品標簽標識總體情況 采集的205件樣品中,國產化妝品144件,其中普通化妝品112件,特殊用途類32件,合格111件,合格率為77.1%;進口化妝品61件,其中普通化妝品44件,特殊用途類17件,合格38件,合格率為62.3%。國產普通化妝品合格率最高,其次是進口普通化妝品,特殊用途化妝品由于批準文號、宣稱療效等項目不合格比例大,合格率較低。詳見附表一。
3.2 不同類別化妝品標簽標識調查情況
3.2.1 國產不同類別化妝品標簽標識調查情況 采集的144件國產化妝品標簽標識,其中護膚類59件,發用類25件,美容修飾類28件,特殊用途類32件,合格率分別為83.1%、96.0%、75.0%、53.1%。國產發用類化妝品合格率最高,其次是國產護膚類化妝品,國產特殊用途類化妝品合格率最低。詳見附表二。
3.2.2 進口不同類別化妝品標簽標識調查情況 采集的61件進口化妝品標簽標識,其中護膚類24件,發用類7件,美容修飾類13件,特殊用途類17件,合格 率 分 別 為70.8%、71.4%、53.8%、52.9%。進口發用類化妝品合格率最高,其次是進口護膚類化妝品,進口特殊類化妝品合格率最低。詳見附表三。
3.3 化妝品標簽標識不合格項目統計情況
3.3.1 國產化妝品標簽標識不合格項目統計情況 采集的144件國產化妝品標簽標識中,33件不合格。部分不合格化妝品同時具有兩項或兩項以上不合格項目。生產日期及批號標注項目缺失、形式組合錯誤,占不合格樣品的39.4%,位居第一;不合格樣品中33.3%的不合格樣品注有適應癥或宣傳療效;26.7%的不合格特殊用途化妝品中未標注批準文號;24.2%的不合格化妝品中未標注成分表;化妝品生產許可證號、衛生許可證號未發現不合格標注情況。詳見附表四。
3.3.2 進口化妝品標簽標識不合格項目統計情況 采集的61件進口化妝品標簽標識中,23件不合格。部分不合格化妝品同時具有兩項或兩項以上不合格項目。43.5%的不合格品標簽未標注中文標識,位居第一;其次是生產日期及批號標注項目缺失、形式組合錯誤,占不合格樣品的26.1%;與國產化妝品不同的是,8.7%的進口化妝品凈含量標注不合格,但是成分表標注100%合格。詳見附表五。
4.1 化妝品注有適應癥、宣傳療效現象突出 化妝品標簽標識普遍存在虛假夸大宣傳的情況,此次調查主要針對宣傳療效、注有適應癥情況,調查發現大部分特殊用途化妝品及部分護膚類化妝品存在宣傳療效的情況,以健美、豐胸、祛斑、美白等幾類化妝品最為突出。33.3%的國產化妝品以及21.7%的進口化妝品都存在標注適應癥、醫療術語、宣傳療效的現象。特別是一些美容美發場所使用的化妝品,通過化妝品標簽、店內海報、宣傳冊等渠道,變相宣傳化妝品的治療作用,誤導消費者。
4.2 化妝品生產日期及批號不合格現象普遍 根據GB5296.3-2008《消費品使用說明 化妝品通用標簽》規定,化妝品生產日期有兩種標注方式:①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配套標注。②生產批號和限期使用日期配套標注。兩種搭配不能交叉或者缺失。調查發現化妝品生產日期標注不合格現象普遍,有39.4%的國產化妝品和26.1%的進口化妝品不合格,許多化妝品僅標注生產日期或者“有效期至”字樣,標注內容模糊,標注位置難以識別,還有許多化妝品沒有按照固定搭配進行標注,交叉現象嚴重。
4.3 近五成特殊用途化妝品標簽不合格 國產和進口特殊用途化妝品標簽合格率分別為53.1%和52.9%,近五成的特殊用途化妝品標簽不合格,未標注批準文號,虛假夸大宣傳療效、適應癥現象普遍,個別特殊用途化妝品還存在一號多用、假冒批號的現象。這類產品主要通過藥店或藥妝店的渠道流入市場,還有個別化妝品打著“外用藥”的旗號流入市場,誤導消費者,規避法律風險。
4.4 化妝品成分表標注尚不規范 《消費品使用說明 化妝品通用標簽》關于化妝品成分標識的相關條款自2010年6月17日實施以來,化妝品成分標示覆蓋率逐步提高,但仍有24.2%的國產化妝品不合格標簽中未標注成分表,進口化妝品由于歐盟和美國對于成分表標識管理嚴格[2],未發現不合格的情況。部分判定成分表合格的化妝品還存在成分名稱不規范、未按含量降序標注等現象。成分標注還有待進一步規范。
4.5 進口化妝品無中文標簽現象突出 進口化妝品標簽的合格率為62.3%,低于國產化妝品標簽合格率,其主要原因是進口化妝品沒有中文標簽,占不合格樣品的43.5%。部分進口化妝品中文標簽內容較英文標簽內容缺失,缺少成分表、使用方法等;還有部分進口化妝品凈含量標注不規范。
4.6 標簽不合格化妝品流通渠道有顯著差異 調查發現,大型商場超市銷售的化妝品,其標簽合格率較高,美容美發場所化妝品標簽合格率較低,美容美發場所化妝品宣傳存在突出問題,表現在虛假夸大宣傳,特殊用途化妝品無批準文號,國產化妝品冒充進口化妝品等現象,許多化妝品生產日期、批號標識缺失或者錯誤,是化妝品流通領域隱患較大的部分。
5.1 完善化妝品標簽標識管理法律法規體系 我國的化妝品法律法規體系尚不完善,同歐盟及美國FDA相比較還有顯著差距,諸如違法成本較低、處罰力度不夠;部分條款可操作性差;法條不能適應現有的化妝品市場的發展形勢;部門之間、產品之間存在監管盲點等等。這些因素阻礙了化妝品行業的發展進程,阻礙了國際貿易一體化的進程,阻礙了我國化妝品進入國際市場的進程[3]。我國急需完善化妝品法律法規體系,同國際接軌,摸索出一套符合國情、操作性強、促進行業成熟的法律法規體系,為化妝品市場的發展奠定基礎,為規范化妝品生產經營行為提供依據,為百姓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保障。

附表四:門頭溝流通領域國產化妝品標簽標識不合格項目占不合格樣品比例情況

附表五 門頭溝區流通領域進口化妝品標簽標識不合格項目占不合格樣品比例情況
5.2 加強化妝品批準文號審批及備案工作 規范化妝品標簽標識管理,要從源頭抓起。這就要求監管部門要加強對特殊用途化妝品及進口化妝品批準文號的審批工作以及普通化妝品的備案管理工作,嚴格遵照現有的法律法規要求、審核標準,把控好化妝品標簽標識的源頭,從根本上清理違規標識,特別是虛假夸大宣傳療效誤導消費者的行為要堅決杜絕,防止企業抱有僥幸心理、打擦邊球,從根本上肅清市場,營造良好有序的市場競爭和發展的環境。
5.3 強化化妝品市場監管工作 在強化源頭治理的同時,還要加強產品上市后的監管工作,通過開展化妝品標簽標識專項整治工作、化妝品經營企業的日常監管工作、建立監督與處罰有機結合的監管機制等方法,對流通領域的化妝品標簽標識及宣傳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客觀、及時、準確地評價化妝品標簽標識及宣傳情況,在市場環節最大程度地減少違規宣傳造成的危害,同時也為下一步化妝品標簽標識的有效治理提供數據支持,筑牢違規化妝品流入消費者手中的最后一道屏障。
5.4 注重宣傳引導,發揮媒體、企業、百姓的社會監督作用 政府部門要充分運用媒體宣傳教育的平臺,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從三個方面進行正確引導:①樹立化妝品生產經營企業誠信守法經營的意識,強化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②通過宣傳教育,提高消費者理性消費的觀念,樹立維權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能夠初步識別違規化妝品,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③運用宣傳媒介,營造社會輿論氛圍,建立社會監督機制,搭建社會監督同政府監管的溝通聯動平臺,不給違規化妝品留下生存空間。
化妝品是一種高附加值的商品,與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化妝品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也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化妝品標簽標識在化妝品流通過程中具有傳遞信息、引導消費的重要作用,其監管直接關系到百姓使用安全。政府部門必須重視化妝品標簽標識在化妝品流通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化妝品標簽標識的監管,確保化妝品標簽標識能夠客觀、準確反映化妝品質量狀況,在保障消費者使用安全的同時,引導化妝品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