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網

今年2月末,100輛長安E30純電動車交付北京市房山區作為出租車運行。據悉,根據北京汽車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5年,北京乘用車為主的純電動汽車在用車將達到10萬輛的規模,并主要依托和長安和北汽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1 / 奔奔LOVE

2 / CX30混合動力車
十年前,長安汽車靠50萬元國家科研項目資金,從無到有,開發出杰勛、志翔、CX30三款混合動力汽車和E30、奔奔LOVE兩款純電動汽車,銷量約占全國乘用車新能源汽車總量的50%。
“2002年開始搞科研時,給試驗車提供電噴系統的外國公司說‘你們中國人哪里做得了新能源汽車’,我們很受刺激,下決心要做出并且做好新能源汽車。” “剛起步時可以說是兩眼一抹黑,連新能源汽車的概念都不太清楚,現在我們不僅完全實現自主研發,而且在整車控制系統和電池管理系統方面具有核心競爭力,并申請專利80多項,其中50%是發明專利。可以說,這是值得我們自豪的。”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勇感慨地說。
2002年底,長安汽車靠國家50萬元科研資金,成功完成混合動力車改造項目。次年,長安新能源汽車團隊被納入國家863項目,兩年后成為863骨干團隊,代表中國汽車參加國際新能源汽車展。在天安門巡展過程中,長安新能源汽車是唯一完成全部巡展和試乘試駕的中國品牌汽車。2006年,長安新能源汽車開始實施產業化,2007年,長安汽車在完成了中國第一臺高效零排放氫內燃機點火,并在2008年北京車展上展出了自主研發的中國首款氫動力概念跑車“氫程”。2008年正式組建公司,2009年開始銷售新能源汽車,是最早量產和最早銷售的混合動力車品牌
時間過去十年,長安新能源汽車已經有6大實驗室、13個試驗臺架,建立了9大類55項純電動汽車專有試驗評價體系,掌握自主整車集成設計、系統設計、性能匹配標定等技術95項,以及電池、電機、整車控制三大核心系統控制技術51項。科研成果帶來核心競爭力,也贏得了市場。長安新能源汽車年銷量近千輛,約占全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的50%。
不僅市場的認可,長安新能源汽車的“帶電第一撞”更顯示出其在該領域的領先科研水平。2011年12月27日,長安E30帶電實施安全碰撞實驗:汽車快速行駛碰撞后,安全氣囊打開,假人無損傷,碰撞瞬間電池斷電,之后完好無損,取得五星安全的優異成績。
在此之前,作為國內第一款正式量產的自主品牌混合動力汽車的長安杰勛,于2008年入選“新能源汽車奧運示范運行項目”,并獲得金獎;2009年3月,杰勛混合動力汽車成為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唯一示范運行車;長安混合動力車和電動車在重慶、杭州和昆明等13個國家十城千輛城市區域中廣泛開展示范運行,涉及政府機關公務用車和出租車,累計投放500多輛,行程719萬公里,是目前“運行區域最廣、示范運行行業最多、運行數量最大”的新能源汽車。
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段志輝是中組部“千人計劃”入選專家和“國家特聘專家”。他1994年出國留學,先后在GE和福特公司任職,他主持的福特翼虎混合動力車技術和質量整改項目獲得該公司當年全球最高質量獎。
2007年,段志輝離開家人獨自回國,加入長安汽車。談及當初在北京工作時,段志輝說常常看到公主墳一帶汽車尾氣“橫著看過去一片藍色,嗆得人不行”,由此萌發從事研發新能源汽車之夢。在福特工作期間,他申請了4項基礎專利,到長安后主導開發了國內首臺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實現節能8%以上,并正在研發新的混合動力汽車系統構型。
“最近的實驗結果很好,很穩定,很快可以產業化。”段志輝高興地說。
截至目前,長安新能源汽車已經建立了超過600余人的研發團隊,吸引了海內外的專家和精英團隊,并與清華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研發團隊以及英國蓮花、英國里卡多和德國FEV等公司深入合作。
段志輝說,海外專家在長安可以每周通過報告直接向董事長和總經理匯報,限期回復,并有專人督辦。“有一次我需要一個匹配的特定系統,這本來是公司已經否決的技術方向,我向董事長匯報后,這一系統重新開發,目前進展良好。這對我們研發人員來說太重要了。”他舉例說。
重慶兩江學者蘇嶺,以及兵裝特聘專家陳平、欒云飛和姚振輝等優秀專家率領的研發團隊,也都是長安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核心動力”。
在動力一樣的情況下,混合動力汽車比內燃機汽車要節能減排5%—35%,純電動汽車無油耗、零排放。“新能源汽車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作為國內率先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長安汽車,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到NO.1!”任勇說。
段志輝說:“技術研發已經沒有問題,市場前景也沒有問題,隨著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的枯竭,以及人類對保護環境的重視,我相信新能源汽車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根據規劃,到2020年,長安將打造3個混合動力平臺、2個純電動平臺,新能源汽車產銷將突破65萬輛,其中純電動車將達到15萬輛,實現新能源汽車在長安汽車總銷量中占30%的份額。

3 / 長安純電動汽車交接儀式
新能源汽車產業國外如何發力:政府扶持 企業競爭
美國
通過支持關鍵技術和縝密的企業商業計劃來啟動節能型汽車在美國的生產,進而提高就業,降低石油依賴和溫室氣體排放,制定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要在2015 年讓100 萬輛充電式混合動力車投入使用。
將購買充電式混合動力車扣稅額增加到7500 美元,并投入4 億美元支持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
從20 世紀90 年代開始,美國政府就致力于推進節能清潔汽車前沿技術研發。1993 年9 月,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提出新一代汽車合作計劃(PNGV),這一計劃確立了3 個明確的目標,一是燃油經濟性是原來的3 倍,即每加侖汽油至少行駛80 英里(百公里油耗約3 升);二是大大降低污染物排放;三是汽車材料可回收率由75%提高到80%。繼克林頓之后,小布什政府又提出了“自由合作汽車研究”計劃,即加快實現汽車燃料經濟性的開發步伐,內容不僅要求攻破燃料電池車的難關,還包括混合動力車。近些年,隨著油價的不斷高漲,美國在研究前沿技術的同時,也開始發展目前比較現實的節能環保汽車。2005 年5 月,美國政府要求發展先進柴油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相應調整了財稅政策來鼓勵先進柴油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從2006 年1 月1 日開始到2010 年12 月31 日之間,購買柴油轎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可得到最高3400 美元的稅收返還。
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后,提出通過支持關鍵技術和縝密的企業商業計劃來啟動節能型汽車在美國的生產,進而提高就業,降低石油依賴和溫室氣體排放,制定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要在2015 年讓100 萬輛充電式混合動力車投入使用;將購買充電式混合動力車扣稅額增加到7500 美元;政府同時投入4億美元,支持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奧巴馬還宣布了限制汽車溫室氣體排放和油耗的新法規,要求到2016 年,汽車平均燃油經濟性達到35.5 英里/加侖,即在2007 年水平基礎上約提高40%。新法規清楚地表明,美國汽車業今后的戰略重點是:未來7 年內迅速降低汽車產品平均油耗和溫室氣體排放。
今年3 月,白宮宣布了旨在鼓勵消費者購買可替代燃料車型的新能源補貼政策,包括對新能源汽車的免稅補貼,以及獎勵電動汽車和電池技術的基礎研究。插電式混動車將從新政策中得到雙重收益,免稅補貼從7500 美元上升到1 萬美元。 美國政府還希望將稅收減免范圍推廣至研發節油技術的企業和合格的汽車經銷商。
德國
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
?優先保證電動汽車的停車權;
?允許使用公共汽車道;
?租車時獎勵使用電動車;
?個人購買電動汽車國家給給予優惠貸款;
?企業購買給予特殊的折扣;
?根據蓄電量的大小免除部分車船稅。通過市場的培育,力爭到2020 年讓電動汽車的保有量達到100 萬輛。
德國總理默克爾3 年前曾宣布,到2020 年,德國運營或行駛的電動汽車要達到100 萬輛。從德國國家戰略看,2014 年年底之前還處于市場的準備階段。這一階段的重點是研發和試驗。企業界在這一階段的研發投入是170 億歐元。2015 年至2017 年是市場的起步階段。此階段的重點是整車生產和與之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此之后至2020 年,方進入大規模上市階段。這一階段的重點是建立與之相應的銷售模式。
為了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搶占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德國形成了一個聯邦級的協調平臺。這個平臺有7 個技術和政策方面的攻關小組或團隊,包括電池技術、動力系統、輕質材料、信息和通訊技術、基礎設施、回收與循環利用、集成與總裝。除此之外,還包括培訓與資質。更重要的是,德國專家已經在考慮零部件的統一和生產的標準化問題,而制定電動汽車標準是搶占國際電動汽車市場非常關鍵的一步。德國的目標是,2020 年前后成為電動汽車的主要供應商和主導市場,并把實現這一目標視為能否“在工業、經濟、科學和工藝技術上繼續擴大德國領先地位的機會與挑戰”。實現這一目標,就意味著從長遠的角度保障了德國的就業,并造就了新的價值,在2020 年之前還可增加3 萬個新的工作崗位。
德國把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看作是提升整個國民經濟的戰略機會。把握住了這一戰略機會,就可保持并擴大德國在工業、經濟和科技方面的領先地位。因此,在電動汽車的研發和應用上,德國并不急于求成,也不單純追求電動汽車的突破。其完整方案是,在推動電動汽車發展的同時實現新興能源的轉換,讓可再生能源也獲得長足的發展。另一大特點是,借助信息和通訊技術,把發展電動汽車同發展智能汽車結合起來,因此,7 大攻關項目中有信息和通訊技術這一項。
為了培育市場,德國還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如優先保證電動汽車的停車權、允許使用公共汽車道、租車時獎勵使用電動車、個人購買電動汽車國家給予優惠貸款、企業購買給予特殊的折扣、根據蓄電量的大小免除部分車船稅等。旨在通過市場的培育,力爭到2020 年讓電動汽車的保有量達到100 萬輛。
日本
經產省計劃在2013 年前實現10個示范城市擁有新能源汽車32000 輛,快速和普通充電器5000 臺。
到2020 年,日本將為純電動車型建成5000 個快速充電站,200 萬個家用普通充電設備。
日本政府對使用LPG 汽車及建設LPG 加氣站均有補貼,并免除車輛購置稅和重量稅等。
汽車產業是日本經濟的最大支柱和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近年來,日本加大了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和研發投入,力圖將新能源汽車打造為日本汽車產業新引擎。
政府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減稅與補貼雙管齊下,拉動新能源汽車消費。對2009 年4 月起至未來3 年內新購混合動力車、電動車、天然氣汽車,全部免除購置稅和重量稅,同時大力加強對購買環保汽車的補貼和支持力度。此舉是日本參照西方主要國家鼓勵換購轎車的政策,目的在于以“世界最快的速度”普及節能環保汽車,車齡在13 年以上的消費者換購環保汽車,最高可享受30萬日元的補貼優惠,這是任何汽車經銷商都無法給出的高額折扣。
二是大力扶植產業技術發展。為促進混合動力車、電動車產業發展,尤其是其核心技術——鋰電池研發,日本經產省所屬的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成立了“ALL Japan”體制。這是一個產業聯盟,除豐田、日產等多家汽車廠商外,三洋電機等電池企業及研究機構共同參與,對新一代鋰電池技術進行攻關,預計2015 年混合動力汽車成本降至目前的六分之一,2020 年單次充電可行駛距離增加3 倍。日本政府以2020年為目標,7 年內對這一項目投入210 億日元,計劃通過開發高性能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將日本電動車一次充電的續駛里程增加3 倍以上。此外,政府還直接向新能源汽車廠商提供補貼,三菱電動車“I-MiEV”每生產一臺可領取100 萬日元的補助金。
三是完善配套充電站、充氣站等基礎設施建設。由日本經產省推動、新能源產業綜合機構牽頭,日產、三菱、富士重工等汽車廠商與東京電力擬共同成立“快速充電器基礎設施推進協議會”,在推進日本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力爭實現日本電動車快速充電器及充電方式的國際標準化。而日本經產省已經選定10 個示范城市發展環保汽車示范項目,計劃2013 年前實現示范城市擁有新能源汽車32000輛,快速和普通充電器5000 臺,并盡快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普及。2020 年,日本將為純電動車型建成5000 個快速充電站,200萬個家用普通充電設備。另外,日本政府對使用LPG 汽車及建設LPG 加氣站均有補貼,并免除購置稅和重量稅等。近期,日本政府擬修改相關法律,放寬限制,為民間提出的到2015 年在全國建設100 個加氫站目標提供補貼。
國內新能源汽車政策發展回顧
2001 年
2001 年:啟動“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涉及電動汽車包括三類: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汽車,稱為“三縱”;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驅動電機、動力蓄電池為“三橫”。由此建立了“三橫三縱”的開發布局。
2009 年
2009 年:1 月14 日,國務院原則上通過了汽車產業振興規劃,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車戰略,安排100 億元支持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化。1 月23 日,財政部、科技部發出《關于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北京、上海、重慶、長春、大連、杭州等13個城市作為新能源汽車示范試點城市。2 月,科技部、財政部共同啟動“十城千輛”電動汽車示范應用工程和百輛混合動力公交車投放。3 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
2010 年
2010 年:5 月26 日,四部委出臺《關于印發“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汽車推廣實施細則的通知》,普通HEV 被納入“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按每輛3000 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定額補貼。5 月31 日,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關于擴大公共服務領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有關工作的通知》(財建[2010]227 號),在原有13 個試點城市的基礎上,增加天津、海口、鄭州、廈門、蘇州、唐山、廣州7 個試點城市。第3 批又增加沈陽、呼和浩特、成都、南通和襄樊5 個試點城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范圍進一步擴大到25個城市。同日,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出臺《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提出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和合肥等5 個試點城市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進行不同程度的補貼,最高補貼可達6萬元。10 月10 日,國務院公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明確將新能源汽車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范圍。
2011 年
2011 年:2 月25 日,新通過的《車船稅法》第四條中規定,“對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車船可以減征或者免征車船稅”。3 月16 日,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把新能源汽車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提出要重點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技術,開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研發及大規模商業化示范工程。
2012 年
2012 年:4 月18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 年)》,會議指出,要以純電驅動為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當前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推廣普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節能內燃機汽車。5 月16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