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德
(中國華西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二建筑工程公司,四川成都610081)
隨著城市建設的日益發展,新建的樓盤也越來越大,動輒上十萬平方米,地下室也隨之擴大,有幾萬平方米的,還有些是幾層地下室的。本文介紹的裕民新村項目B區,總建筑面積105 572 m2,由6棟住宅(16、14層)和2個獨立的地下停車庫(地下一層)組成。其中地面以上住宅86 296 m2、住宅地下室2 371 m2、地下停車庫面積分別為12 885 m2和4 020 m2。住宅樓基礎為管樁基礎,地下車庫基礎為獨柱基礎(設抗水筏板)。
(1)地下車庫布置在住宅樓之間,由連接通道與住宅樓地下室(樓梯間地下室)相接,在相接處設變形縫(圖1)。

圖1 變形縫平面布置位置示意
(2)兩個停車場之間也由連接通道相連,通道長度42 m。通道與地下車庫相接處設變形縫。
(3)面積為12 885 m2的二區地下車庫總長為331.2 m,分為二段,由兩個7.0 m寬、18 m長的通道連接,在通道的中間設變形縫。
(4)地下車庫入口坡道與地下車庫底板相接處,設變形縫。
以上部位變形縫設計院采用的變形縫處理方式是中埋式與可卸式止水帶并用,參考的圖集是西南05J302中P28、P31、P32,底板防水具體做法如附圖A大樣(圖2),頂板和側墻類似。

圖2 變更之前的變形縫作法

圖3 變更之后的變形縫作法
從施工的可操作性和后期的維修等因素綜合考慮,在圖紙會審時對變形逢的構造進行了修改,取消了在縫內砌磚,改為花紋鋼板蓋縫,修改后的設計圖見圖3。
從大樣圖示中可見,變形縫處的防水由三道防線構成。
(1)第一道防線:中埋式橡膠止水帶。
由于在DR算法中,f和g所定義的迭代序列不是對稱的,若交換f和g,則會得到不同形式的算法迭代格式。從而對于問題(2.3)的求解,我們給出4種不同形式的DR迭代算法。
(2)第二道防線:嵌縫的密封膏。
(3)第三道防線:可卸式橡膠止水帶。
起主要防水作用的是第一道防水線:嵌入變形縫兩側結構(底板、側墻、頂板)的中埋式橡膠止水帶(寬度為400 mm)。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在實際施工中,因施工計劃安排等因素,變形縫兩側的結構施工一般會間隔一段時間,雖然橡膠止水帶在正常情況不容易被損壞,但如沒有盡快澆筑填塞混凝土,有可能因不可預料的情況造成其外露部位的損壞,而且一旦損壞也無法更換。
本工程就因以下原因造成了局部橡膠止水帶的損壞。
(1)車庫的4#入口車道在施工道路上,因此只能在主體結構已全部完工后,才能施工。挖車道土方的挖土機施工時,部分土方落到接口處填埋了變形縫,工人在清理時,由于填埋的土方影響了視線,造成了橡膠止水帶損壞。
(2)橡膠止水帶在先澆筑混凝土結構一側拆模時,因工人操作不慎,也造成結構外露部分的損壞。
(3)變形縫兩側混凝土澆完后,在后期其它工序施工時,因保護工作疏忽了,在底板(側墻、頂板)的變形縫中落入了建渣、混凝土、砂漿等雜物,清理時也造成了外露橡膠止水帶的損壞。
外露的橡膠止水帶缺損,現場無法修復,生產廠家也無法修補。此處變形縫施工完成后,破損處就成為了防水的薄弱處,一旦地下水位上升,在水壓的作用下,地下水即可滲入變形縫內,進而流入室內。
第三道防水線是可卸式橡膠止水帶。采用專業廠家生產的成品,用6 mm厚的鋼板緊壓固定在變形縫混凝土結構面上,如果固定壓緊了后止水效果也是不錯的。但是,在實際加工過程中筆者發現,鋼板有輕微的變形,也就造成在固定的過程中有些地方凹凸不平,橡膠止水帶不能完美貼合在變形縫表面,防水效果打了折扣。
綜上,看起來很完善的幾道止水防線,由于種種原因,在實際操作中,不能完全達到理想狀態,造成了防水效果大打折扣。本工程有三處變形縫在施工完成后發生了滲水情況。最后通過對多種處理方法進行綜合比較后,采取在已完成地面上開槽,從變形縫至集水坑埋設排水管道,將滲漏到變形縫內的水排到集水坑處。以上處理方法雖然最終達到了無水漏到地下室地面的目的,但是這個屬于補救措施,費錢費工還在地面留下修補過的痕跡。
通過本工程變形縫的防水構造設計,可看出設計者的本意是堵,在實際施工中,變形縫還是出現了一些滲漏問題,出現問題后的解決方法是引流排水,以最終達到防水的目的。在遇到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筆者也總結了一些經驗供大家參考。
(1)在施工過程中,變形縫兩側的結構不可避免會有一個時間間隔,能否在先澆筑一段混凝土內預埋鐵件,然后在未澆筑的一段橡膠止水帶外圍安裝一塊鋼板或者其他硬性物體來保護橡膠止水帶不被污染和破壞。
(2)對可卸式橡膠止水帶部分,由于鋼板在加工、運輸及安裝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有輕微的變形,會造成局部止水帶壓貼不嚴。針對這個情況,可采用硅酮結構膠先將止水帶粘貼在混凝土結構面上,再在壓貼鋼板下設橡膠墊條(寬度同鋼板寬,厚度不小于10 mm),這樣即使壓貼鋼板有輕微變形,固定鋼板的螺栓擰緊后,也可通過橡膠墊的調節作用,達到橡膠止水帶和混凝土的接合面完全緊密,起到完全的防水作用。改進后的作法如圖4。

圖4 改進后變形縫作法
(3)其它預防措施。如有同類型或相似的地下室變形縫,可提前采取預防措施:
①預先在底板混凝土內埋設從變形縫至集水坑的排水管,并在變形縫附近增設集水坑;
②從施工計劃安排上,變形縫兩側的結構施工間隔時間盡量縮短;
③重視變形縫處的半成品保護工作,盡量保證所有防水構造層完好;
④在工人施工過程中,開設專題會,提高工人在該處施工的成品保護意識;
⑤積極和廠家聯系,對于材料的技術參數及使用條件要 求要熟悉和掌握,保證材料(橡膠止水帶、密封膏、鋼板)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達到設計要求。
通過對這個工程變形縫滲漏的處理,筆者體會到防止地下室滲水不光是著眼大面積的防水措施、防水層的施工質量,還更要注重細節處理。現在主流的防水措施是卷材或涂料與防水混凝土相結合,已是很成熟和可靠的工藝了。地下室防水的薄弱環節是在一些特殊部位,如變形縫、后澆帶、外墻的水平施工縫,一般出現滲漏情況的也是這些部位。
設計一般也很重視這些部位的防水處理,在施工這些環節必須高度重視的是如何保證設計意圖在施工中完全實現,這就要求在施工前充分了解各種材料的性能,合理安排好施工工序,提前制定好保護措施。如果發現設計采用的防水處理措施在具體工程實施時受客觀條件影響,施工無法達到其要求,應提前與設計探討更為可行、完成后質量有保證的防水處理方法,以達到防患于未然,將可能出現的滲水隱患完全避免。如果不管有沒有相適應的施工方法來滿足設計要求,盲目按圖施工,出現問題后再來采取補救措施,總是會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