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策劃
跨越倫敦奧運
20 12年倫敦奧運歸來,中國代表團共獲得38枚金牌、27枚銀牌、23枚銅牌,獎牌總數88枚,位列金牌榜第二和獎牌榜第二,創六項世界紀錄,六項奧運紀錄,譜寫了我國競技體育新的輝煌篇章,在世界面前展現出改革開放的中國各族人民的良好精神風貌。
這距離1924年5月中國首次出現在奧運會(法國巴黎第八屆奧運會)的賽場上已經將近90年。在國際奧委會1979年正式恢復我國的合法席位后,中國人于1984年首次重返奧運賽場,一個嶄新的中國從此出現在世界舞臺上。中國健兒許海峰在男子手槍慢射比賽中所獲的金牌不僅是本屆奧運會決出的第一塊金牌,更實現了炎黃子孫在奧運會上金牌及獎牌“零的突破”。
奧運為我們提供了和世界各國直接接觸、交流與溝通的機會,奧運比賽的魅力絕不僅僅是競技交流,它還包括文化、經濟、科技、思維方式、價值理念等等全方位的展示與交流,其背后更是各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彰顯與比拼。正因為當今中國在經濟、科技、軍事、文化等諸多領域的全面崛起,一些強權國家才不敢小覷中國,令中國改變了歷史上遭受列強欺凌的局面,而擁有了獨立自主的國際地位。
在祝賀和感謝倫敦奧運上中國代表團取得驕人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思考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諸如如何應對“一些不友好的無端發難引發的新聞危機”、如何完善“國家奧運選手選拔中的問題”、如何看待“消極比賽”等等;通過進一步改進觀念、完善機制、化解矛盾,從而在奧運這個舞臺上更好地向世界展示現代中國的形象。
讓我們再一次回味奧林匹克格言倡導者顧拜旦對奧運精神“更快、更高、更強”的理解:
“奧運會最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奮斗;但最本質的事情并不是征服,而是奮力拼搏。”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