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樹理
奧運會仲裁機構及法律精神
The Court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
文/郭樹理

1990年8月在蒙特卡洛的世界田徑錦標賽中,美國田徑明星、前奧運金牌得主雷諾茲被查出使用了類固醇,國際業余田徑聯合會宣布對其禁賽兩年,這使他失去了參加1992年奧運會的資格。1991年初雷諾茲向美國法院提起訴訟,國際田徑聯合會(IAAF)拒絕承認美國法院的管轄權,但美國聯邦地方法院判決雷諾茲勝訴,并判令IAAF賠償雷諾茲27,356,008美元。國際田徑聯合會不服,繼續上訴,1994年5月17日,美國聯邦第六巡回法院作出裁定,推翻了一審法院的判決,認為法院對被告國際田聯不具有對人管轄權與對物管轄權,一審法院不應當受理該案。雷諾茲不服,想繼續尋求上訴機會,遂向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申請簽發調卷令(Writ of Certiorari),希望聯邦最高法院對該案進行復審,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拒絕了雷諾茲的申請。此時距離巴塞羅那奧運會結束已經近兩年了。
這種用法院訴訟的方式來解決奧運會期間的體育糾紛,存在一些困難。首先,由于體育運動本身的性質及比賽規則的專業性要求,對體育糾紛的裁決應當具有專業性和權威性,而法院的法官并非體育運動方面的專家;其次,各國國內法律制度差異很大,一起體育案件在不同國家法院審理,可能產生不同的訴訟結果,而這會影響到體育規則及裁判準則的全球統一性,不利于體育事業的發展;最后,法院司法訴訟費用昂貴、程序冗長,最快捷的審判程序也要一兩個月的時間,而奧運會召開只有兩個星期,絕大多數奧運會期間的體育糾紛都需要得到即時解決。
世界羽聯首席執行官托馬斯·隆德宣布,中國選手于洋/王曉理、韓國選手鄭景銀/金荷娜、河貞恩/金旼貞和印尼選手波莉/喬哈里因“消極比賽”被取消奧運會資格。此事立即在上述三國掀起軒然大波,在中國更是引起了前所未有的爭論。國際體育仲裁院(CAS,有媒體譯為“國際體育仲裁法庭”)負責人表示,八名因為讓球事件被取消參賽資格的選手,本來可以上訴,國際體育仲裁院在收到申訴24小時內給予判決。但處罰決定出來之后,中國隊很快接受了處罰,印尼和韓國試圖向國際羽聯申訴沒有成功。到目前為止,國際體育仲裁院在奧運會期間已經收到九個案例,都是有關參賽資格和判罰的問題。
奧運會上有時出現運動員與裁判員、國家代表團與國際奧委會之間的糾紛,這次倫敦奧運會也不例外。那么他們應該怎樣處理這些糾紛,又是通過什么機構處理的?
位于瑞士洛桑的國際體育仲裁院(圖/IC)
早在20世紀80年代,薩馬蘭奇先生出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時候,他就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在他的建議下,國際奧委會開始考慮設立一個國際性的體育糾紛解決機構。1983年4月6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86次會議上,國際奧委會決定成立體育仲裁院(Court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簡稱CAS),并通過了CAS的章程與仲裁規則。CAS的章程自1984年6月30日起生效,CAS亦在這一天正式開始運作,聯合國國際法院的前任大法官、國際奧委會委員——塞內加爾的穆巴耶先生任主席,辦公地點就設在國際奧委會總部所在地瑞士洛桑。CAS設立的目的是為國際體育界提供一個解決體育糾紛的常設仲裁機構。另外一個目的就是,通過設立體育仲裁院來推廣一套靈活、便捷、經濟的體育仲裁規則,為各國建立各自國內的體育仲裁機制提供參考。
但是一開始CAS就與國際奧委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首先,CAS的財政完全由國際奧委會資助;其次,國際奧委會可以修改CAS的章程與仲裁規則;再次,國際奧委會及其主席有權指定CAS的仲裁員。這些都讓人對CAS的獨立性、公正性感到懷疑——尤其是在國際奧委會作為案件一方當事人的情況下。所以在CAS運作的最初幾年,受理的案件極為有限,發揮的作用并不大。
為此,1994年體育仲裁院進行了重大改革。改革的最主要變化是建立了“國際體育仲裁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簡稱ICAS),來負責CAS的財政與運作,以取代國際奧委會在這方面的作用。ICAS由20名委員組成,他們來自世界各國,必須是體育法與仲裁法方面的資深專家。
ICAS的創立意味著在國際奧委會和CAS之間插入了一級新的權力機構,這樣,國際奧委會在CAS的組成與運作問題上不再發揮直接的作用,CAS的中立性得到了加強。在具體實踐中,CAS的中立性又由于CAS仲裁規則的有關規定,即每個仲裁員有義務披露他與當事人一方之間存在的、任何可能導致對其獨立性產生懷疑的關系,得到了保障。
1994年CAS仲裁員名單中的仲裁員由ICAS任命產生,任期四年,并可連任,任職條件是“經過法律訓練,在體育及有關方面擁有經承認的資格的人員”。但實際上,要求每個仲裁員都必須既精通法律又擁有體育比賽獎牌是比較困難的,實踐中的作法是

國際體育仲裁院秘書長馬蒂厄·雷布宣布對西班牙自行車名將三屆環法冠軍阿爾博托·孔塔多的裁決 (圖/IC)強調仲裁員在法律方面的素質,當遇到體育技術方面的困難時,可以聘請體育專家來擔任技術顧問。此外,對仲裁員的法語和英語的語言能力要求也比較嚴格(CAS的工作語言是英語和法語)。如果仲裁員不能以獨立公正的立場辦案,或不能履行法律規定的保守秘密的義務,該仲裁員就會被取消任職資格。從CAS新的章程的條文來看,CAS在任命仲裁員時要盡可能地考慮世界各大洲的公平代表權問題,但現實情況是,仲裁員中的大多數都來自于歐美各國,來自非洲的和亞洲的仲裁員人數比較少。中國的蘇明忠教授、黃進教授、陳乃蔚律師、劉巖律師曾先后被選任為CAS的仲裁員。
CAS仲裁員的產生程序與ICAS委員的產生方式有些相似。國際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及各國國家奧委會總會分別可以在其成員或非成員中提名30名仲裁員,一共90名,接下來,ICAS在考慮到保障運動員利益的基礎上,經適當協商任命另外30名仲裁員。最后30名仲裁員從獨立人士中產生。盡管CAS有些仲裁員是由某個體育組織所提名,但其在履行職責時必須做到完全客觀與中立。
CAS的改革產生了一個新的章程,該章程自1994年11月22日起生效。根據新章程, CAS的受案范圍擴大了,修改后的仲裁規則R27條第2款,對CAS解決的爭議規定為:“此類爭議可能涉及到有關體育的原則問題,或金錢性問題,或在體育的實踐或發展中起到作用的利害關系,以及一般而言任何一種有關體育的活動。”
1996年夏天,ICAS在亞特蘭大奧運會召開期間設立了CAS第一個特別仲裁機構(Ad Hoc Division,簡稱AHD),為保證奧運會的所有參加者均能方便地利用這一機制,ICAS為此還專門設立了一套簡易、靈活并且完全免費的特別仲裁程序。此后各屆夏季奧運會與冬季奧運會ICAS都設立了AHD。在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共受理了6件案件。1998年長野冬奧會期間仲裁了6起案件,2000年悉尼奧運會期間仲裁的案件多達15起,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8起,2004年雅典奧運會10起,2006年都靈冬奧會也是10起。這些案件主要涉及運動員對有關體育組織作出的某項決定不服,而提起的上訴。
為了使CAS發揮作用,國際奧委會進行了艱苦的努力,目前,所有奧運會比賽項目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包括實力可與國際奧委會抗衡的國際足球聯合會與國際業余田徑聯合會,都接受了CAS的管轄,對各自的章程進行了修改,加入了由CAS來受理與該聯合會相關的體育糾紛,以及該聯合會管轄項目內的體育糾紛的條款。
奧運會期間的體育糾紛也是如此,1995年國際奧委會修改了《奧林匹克憲章》,增加了允許設立奧運會特別仲裁庭的第74條(2007年7月7日起生效的新《奧林匹克憲章》為第59條),該條規定:“在奧運會上發生的或與奧運會有關的任何爭端都應當提請CAS根據仲裁規則行使專屬管轄權”。并且所有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及其他人員在報名參加奧運會時,都要填寫報名表,根據2007年新修訂的《奧林匹克憲章》第45條的細則六,“以任何身份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人員都必須簽署以下聲明:……在我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時發生的或與我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有關的任何爭議,須依照《CAS仲裁規則》,提交CAS獨家仲裁(第59條規則)。”
CAS奧運會特別仲裁機構適用的是ICAS根據CAS的章程第S6.8條的規定,專門為奧運會的召開而制定的奧運會仲裁規范,最初是每逢奧運會就制定一次,2003年10月14日在印度新德里,ICAS通過了《奧林匹克運動會仲裁規則》,以后各屆奧運會均統一使用該規則。CAS奧運會特別仲裁程序的宣傳口號是3個“F”,即“Fairness”、“Fast”、“Free”(公平、快捷、免費)。
根據奧運會規則,AHD在奧運會召開期間一直座落在奧運村內,所有仲裁員隨時待命,在受理案件后,必須在24小時之內作出裁決,仲裁程序完全是免費的。仲裁庭審判案件適用的法律是“奧林匹克憲章、可以適用的規范(applicable regulations)、一般法律原則(general principles of law)以及仲裁庭認為適當的規范”。因此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的章程或者規則,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的反興奮劑規則,各國法律所公認的一般法律原則都可以成為仲裁庭判案依據。
通過CAS奧運會特別仲裁實踐發展出來的體育法基本原則,主要有紀律處罰程序正義原則、反興奮劑的嚴格責任原則、技術事項不予審查原則等等。以下我們通過幾個案件來看一下。
擅自充當旗手案。亞特蘭大奧運會開幕式上,佛得角的運動員昂德拉德由于不服從國家奧委會的管理安排,擅自充當代表團的旗手(本來應當是由該國奧運代表團團長擔任),遭到佛得角國家奧委會的處罰,取消了他的代表資格,致使昂德拉德準備參加的男子100米欄比賽無法參加。昂德拉德不服處罰,上訴至CAS在亞特蘭大設立的特別仲裁機構,中國的蘇明忠博士作為三名仲裁員之一,參與裁決了案件(這是CAS歷史上第一起中國仲裁員參與的仲裁案件)。
仲裁庭審查了有關的紀律處罰規則后認為:在奧運會期間取消運動員的代表資格,必須獲得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的同意,由于被申訴人佛得角國家奧委會并未取得國際奧委會執委會的同意,因而處罰無效。該案裁決作出后,佛得角國家奧委會立即向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報告該事件,并取得了處罰的許可,再次對昂德拉德作出了同樣的處罰。昂德拉德仍然不服,繼續向CAS的特別仲裁庭申請仲裁,該案由前一案件中的同一仲裁庭進行仲裁,經過審理,仲裁庭認定昂德拉德勝訴,理由是,在處罰措施作出之前,無論是佛得角國家奧委會還是國際奧委會執委會,均沒有給予昂德拉德以聽證的機會,當事人的程序權利被剝奪了,該處罰決定仍然應當被認定為無效。
本案表明了在體育紀律處罰中,如果違反程序正義原則,處罰將被認定為無效。
感冒藥案。悉尼奧運會上,獲得女子體操全能金牌的羅馬尼亞選手拉杜坎,由于在藥檢結果中呈陽性,被國際奧委會取消金牌。拉杜坎被查出尿樣中含有偽麻黃堿成分。這種藥物不在國際體操聯合會的禁藥名單上,但是國際奧委會已經將其列為禁藥。事實上該事件的真相是,由于拉杜坎比賽前感冒,隊醫讓她吃了一片感冒藥。但這位醫生萬萬沒有想到,那片在任何一家藥店都能買到的普通感冒藥里含有禁藥成分。
2000年9月26日下午7時,拉杜坎向悉尼奧運會AHD提出上訴仲裁申請。被申訴人國際奧委會提出的主要抗辯理由是,國際奧委會反興奮劑規則規定了“嚴格責任原則”:“只要運動員體內含有禁藥成份,那么他(她)都被認為是服用了興奮劑”,而根本不需要考慮其是否故意服藥,或者能不能因此在比賽中獲益,“關鍵是拉杜坎體內有禁藥成份,只此一點就足夠了。”9月27日下午1時,AHD由三名仲裁員組成的仲裁庭作出裁決:維持國際奧委會的處罰決定。但是仲裁庭亦不得不承認,拉杜坎服用感冒藥并無其它惡意,除剝奪金牌外,不應當對其禁賽。
在隨后的悉尼奧運會主新聞中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仲裁庭發表了一份聲明指出,無論運動員是否故意服用禁藥,他(她)體內有禁藥成分這個現實,就已經違反了國際奧委會的有關反興奮劑的規定。為了對其他運動員公平起見,他(她)理所當然應被取消資格或收回獎牌。
本案的意義在于CAS維護了國際體育界反興奮劑規則規定的“嚴格責任原則”,盡管本案的裁決對當事人并不公平,但是為了捍衛體育運動公平競爭的最高利益(嚴格禁止興奮劑的使用),不得不犧牲拉杜坎的金牌。CAS在本案中適用的嚴格責任原則,為后來奧運會上的多起興奮劑案件所引用。
取消金牌案。在鹽湖城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決賽中,韓國選手金東圣雖然在比賽中第一個撞線,但是由于他橫向移動阻擋美國選手被裁犯規,結果在賽后被立刻取消了金牌。金東圣向特別仲裁機構提出了上訴仲裁申請。AHD組成了仲裁庭對此進行審理,聽證會從晚上10時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凌晨零時30分左右,經過激烈辯論,仲裁庭最終決定,對韓國冬奧會代表團提出的上訴不予受理。仲裁庭認為,比賽中由現場裁判做出的決定為最終決定,除非有證據證明裁判在做出這一決定時有類似受賄行為。
本案的意義在于CAS所堅持的對體育技術問題不予干預的原則,CAS之所以不干預體育行會內部的技術標準問題,這是為了維護各體育行會在這些問題上的自治,保證各體育項目下競賽技術規則的統一。并且體育比賽的魅力之一就是其結果的不可預測性,這其中就包括了裁判誤判的可能。
編輯:陳暢鳴charmingch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