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成
網絡軍迷:請守住法律底線
文/王成

在時下的互聯網上,有這么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不迷戀歌星,不追捧影星,而是近乎狂熱地關注著與血火相伴的刀槍和戰爭。他們就是被稱為“網絡軍迷”的軍事愛好者。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能夠遵紀守法,文明上網,但也有少數軍迷在這片虛擬的空間中把握不住自己,有的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道路。
2009年8月,黃某某駕駛殘疾人代步車來到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探望打工的兒子。途經義序機場時,他出于好奇,用隨身攜帶的數碼相機拍攝了義序路標、機場設施及幾架軍用飛機的視頻。拍攝時,一名路人提醒他“不能拍,會被抓的”,但黃某某并不在意,繼續拍攝,整個拍攝過程持續一分多鐘。
回到家后,黃某某把拍攝的視頻上傳至網上的個人空間,并在視頻簡介中寫著“去福州,經過義序軍用機場,近距離看到很激動,因為是第一次看到飛機,就拍下了……”他還聲明:“本人不是間諜!”直至被有關部門制止,此段視頻已被網民點擊播放1.5萬多次。
這段視頻經相關部門鑒定,其中三項為機密級,三項為秘密級,嚴重損害了國防和軍隊安全利益。2012年4月,福建省永泰縣人民法院以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判處他有期徒刑1年2個月,緩刑1年6個月。永泰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黃某某違反《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明知其拍攝的義序機場視頻涉及國家軍事機密,卻通過網絡方式向公眾散布、傳播,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鑒于他能自愿認罪,有悔罪表現,且屬殘疾人,遂作出上述判決。
無獨有偶,軍迷李勇(化名)在彼岸情報人員的引誘下,逐漸墮落成間諜。他收受間諜活動經費,接受彼岸間諜機關指令搜集大陸軍事情報。李勇也因犯間諜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
李勇自小愛好軍事,長期關注國內軍事動向和軍工技術發展,在軍事愛好者中小有名氣。混出點名氣后,他已不滿足于從各種報刊中了解我軍事動向。在各種形形色色的軍事網站推崇“原創”的鼓動下,憑著攝影的一技之長,他也拿起照相機、攝像機,圍繞我軍事單位和軍工生產企業進行非法拍照攝像,并一頭扎進軍事網站,在軍事論壇上發表一些“作品”。一時間,這些具備專業水準的原創照片,在軍事愛好者中引起不小轟動。
一名自稱是“境外軍事愛好者”的人,對李勇進行一番贊許和恭維后,提出如果李勇向他提供此類照片,他可以為李勇提供更好的攝影、攝像設備和經費。貪欲和僥幸心理使李勇喪失了應有的立場和判斷,當即將其長期拍攝積累的數百張軍事照片,連同自己所掌握的我多種新型武器研發生產情況,全提供給了他。當李勇后來得知此人是情報人員時,已身陷泥沼不能自拔。按照情報機關的指示,李勇不僅通過現場觀察、拍照的方式搜集情報,還利用其身邊大量軍事愛好者,廣開情報來路。李勇的行跡最終引起了國家安全機關的注意并被抓獲。
兩起軍迷網絡失足案絕非偶然。2010年12月22日,一輛小汽車正行駛在中國工業城市成都一軍用飛機場外的一條公路上。車內某人將手機伸到車窗外,拍下了一架被漆成黑色的噴氣式殲擊機在濃霧籠罩的機場地面滑行的照片。
這名攝影者隨手這么一拍便勝過了美國一年耗資幾百億美元的間諜業。美國間諜業可以利用的不僅有無人駕駛飛機、衛星,還有電腦“黑客”和老式間諜。這張快照是中國擁有“第五代”隱形戰斗機殲-20的第一個明顯證據。對五角大樓的一些分析人士而言,它的出現頗為令人意外。戴維·多塞特中將說:“我們一貫低估了中國科技武器系統的交付和初步作戰能力。”
許多軍事迷都知道“網特”一詞,意思是某些國家的情報人員專門在網上刺探情報。他們在網絡論壇發帖詢問中國軍事實力和軍事科技情況,請人解答,或者故意刺激軍迷,說你不懂中國軍事,受不住激將的軍迷憤然回應,結果泄露軍事機密。
從軍事論壇獲取他國軍事裝備發展動態,靠網友的帖子偷窺最新武器的圖片。這種事兒你可能聞所未聞。其實,赫赫有名的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早已經偷偷地干這種事情了。美國《華盛頓時報》曾披露,2005年11月,美國中央情報局成立了“公開信息中心”,該中心的主要任務就是每天在全球各個網站、論壇里搜集各種各樣的軍事信息。依靠這些信息,美國不僅能發現別的國家最新的軍事動向,而且連該國某些機密的武器發展計劃,也可能由于網友的無意識透露而被美國情報機構掌握。
據悉,外國的軍事網站是中情局“公開信息中心”的重點監控對象。像印度的《印度防務》網站、英國國防部網站、中國的一些軍事網站等。比如,印度的很多軍事動向與軍事演習情況,美國都是從《印度防務》上獲得的。印度海軍準備在非洲東海岸的馬達加斯加建立監聽站的消息就是該網站首先披露的。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中情局的注意,“公開信息中心”也針對印度的這一舉動展開研究。此外,一些軍事迷在某些軍事網站游戲規則的刺激下,為了追求網上的“榮耀”,利用自己的各種便利條件,搜集本國軍隊的內部信息,甚至偷偷拍攝本國軍隊武器的圖片,放在網上,追求轟動效應。而這恰恰為“公開信息中心”搜集情報提供了便利。
在搜集情報手段上,該中心使用了十分先進的網絡技術,用于對信息資料進行過濾,像數字化、外國語言處理和多媒體技術是經常用到的。據該中心主任道格拉斯·納欽透露,該中心在搜集情報過程中使用了設置“關鍵詞”技術,即該中心使用的網絡搜索引擎根據設定的關鍵詞,例如本·拉登、扎卡維、網絡戰、太空戰等,大量搜索相關信息,然后加以對比和分析。該中心還使用了十分復雜的軟件來對比信息的來源和歷史,以確定情報的可靠性。
實際上,“公開信息中心”并不是一個新單位。它是在美中情局原有的外國廣播信息服務處的基礎上擴建起來的。外國廣播信息服務處成立于1941年,主要是通過收集和分析目標國的廣播、電視和印刷品來獲取情報。“9·11”事件后,美國情報機構進行全面改革,而搜集網絡時代的公開信息也是其改革的一個部分,在這種大背景下,美國政府2005年11月在中情局總部將外國廣播信息服務處擴容為“公開信息中心”。“公開信息中心”直接向中情局局長負責,并與美國的15家情報單位以及其他政府部門展開合作。
此外,“公開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員大部分都是情報分析人員。這些情報分析人員都是專家式的人物,十分精通方向國的語言,跟蹤方向國的政策變化和局勢動向多年,因此這些情報人員在跟蹤方向國網站的時候,更容易判斷哪些是有用的信息。
中國軍迷是哪一年形成的,目前有多少人,分布情況如何?可以說是一個“哥德巴赫猜想”——沒有人能準確無誤地說出來。有人說,如果按照對軍事感興趣作為起步標準,中國軍迷至少會上億。
中國軍迷的“道行”有多深,沒有誰能輕易下結論。從專業素養上說,不管是國防大學專攻軍史的教授,還是作戰部隊或軍工企業里那些離軍事、兵器最近的人,都往往對軍迷們贊不絕口。一些資深軍迷,單從一段殲十戰機的起飛視頻中,就可以把戰機的推重比、滑跑距離分析得頭頭是道。
在網上輸入關鍵詞“軍事網站”進行搜索,能找到的相關網頁就達400多萬篇。有關數據顯示,國內一些軍事網站的日頁面瀏覽量達到幾百萬,熱門軍事論壇同時在線人數有時可達上萬之多。
對廣大網絡軍迷來講,數量眾多的軍事網站是他們得以立足生根、發展壯大的根據地。而從調查情況來看,國內目前的軍事網站主要由三類構成:一是具有官方背景的網站,這類網站多為中央媒體網站的軍事頻道,以發布軍事新聞為主;第二類是商業網站的軍事頻道,這類網站新聞資訊與網友互動并重,較為靈活、自由;第三類是專門的軍事網站,多為私人或專業機構創辦。主要以網友互動為主,圍繞多個主題展開討論。
網絡的存在和發展給軍事迷們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的高效平臺,而且活躍其上的多數軍迷是熱愛軍事、遵紀守法的。但因種種原因,也確有部分軍迷在網上放縱自己,亂發言論,以致出現了一些不該出現,甚至是違法亂紀的問題,如網絡泄密、網絡謠言等。尤其是在涉及國與國的軍事關系時,往往會給對方以攻擊我的口實。
實際上,為了避免在網上可能出現危害國家安全的信息,我國信息產業部早在2000年10月,就已經公布了相關規定:任何人不得在電子公告系統中發布“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和“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信息。各軍事網站也制定有自己專門的規定,其中也包含某些不準泄露國家秘密的條款。但是在這些規定的具體執行中,許多軍事網站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漏洞,為外國情報機構提供了可乘之機。
對于軍事網迷而言,一方面應當加強對軍事知識的學習,提高辨別能力,時刻提醒自己原創的信息是否具有泄密內容,更不可出于好奇心和虛榮心,去搞一些偷拍和探聽軍事設施的活動;另一方面,軍事網迷們應當提高警惕,對于網絡上出現的一些莫名的聯系人,特別是那些許諾可以購買相關信息的聯系人,要保持警惕,必要時應當向國家安全部門報告。
軍事愛好者最大的特質就是愛國熱情。當看到自己的國家、軍隊的每一點成就、每一步發展,他們都會從心里發出由衷的歡呼。但是,當我們在公眾平臺中發出自己歡呼的時候,也應該想一想它會給我們的國家和軍隊帶來什么負面的影響。從國家和軍隊的利益角度來考慮問題,這樣才是成熟的軍事愛好者。
編輯:程新友 jcfycx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