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繼佩
(寧波市鄞州區姜山中心衛生院 315191)
跌倒是住院患者經常發生的事件,也是醫院內常見的糾紛之一。跌倒造成的傷害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負擔,確定患者是否存有跌倒及潛在跌倒的高危因素至關重要。眼科病區由于患者年齡大、視力差、眼部敷料包扎行動不便,加上暗室檢查環境不適應,住院期間發生跌倒的幾率較高。自2010年1月始,我們對住院患者使用住院患者跌倒/墜床危險因素評估表,對跌倒高風險患者落實防范跌倒/墜床的護理安全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從2010年1月起,我科對新入院患者在做好常規評估基礎上增加了跌倒/墜床風險評估,詳見表1。根據表1進行評分,將分值寫在護理記錄單上。對分值≥4分者列為跌倒/墜床高危患者,在患者床頭掛上紅色醒目的“防跌倒/墜床”安全警示牌,并采取相應護理干預措施,每周重新評估1次。

表1 住院患者跌倒與墜床危險因素評估表
2.1 做好預防跌倒/墜床告知 對于分值≥4分的高危患者,責任護士除了認真做好入院宣教、病區環境介紹外,還發放“住院病人預防跌倒/墜床告知書”,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其中的具體內容:①請您穿著長短合適的衣褲和大小合適的防滑鞋(布鞋更佳,勿赤腳);②濕式拖地后避免不必要的走動;③住院期間應有人陪護,當您上下樓梯時注意手上扶穩、腳下踩準;④如您無獨立行走能力不能下床活動,有需要幫助且無陪護人員在旁時,請立即按鈴通知護理人員;⑤請將日用品放在您容易拿到的地方;⑥起床或變換體位時,應遵循“三部曲”,即床頭坐起30s、雙腿下垂坐床沿30s、站立30s后再行走,避免突然改變體位,尤其是夜間。患者及家屬理解后護患雙方簽名,一份交給患者,另一份保存在病歷中歸檔。
2.2.1 避免碰傷 我們針對視力極低下擴瞳、縮瞳后視物不清或雙眼包扎患者,更予關心照顧,協助其生活所需,做好生活護理,要求家人24小時陪護。在離床活動或上暗室檢查時,指導陪護者與患者面對面、手拉手,陪護者慢慢地往后退,患者平穩地向前走。進入暗室后由護士攙扶其坐下,然后穩妥地將前額、下巴放于合適的位置,囑其檢查時不要隨意變動頭位和體位,協助患者完成檢查過程。暗室內儀器和物品擺放簡單有序,以免碰撞。
2.2.2 避免墜床 護理人員加強病房巡視,發現陪護人員與患者同睡一張床者及時予以勸阻。高齡患者睡覺時要拉上護欄,調整好病床的高度,囑其不能隨意打開床欄,以免床體晃動導致墜床。
2.2.3 避免意外跌倒 對于服用降壓藥、降糖藥或其他影響意識或活動藥物的眼疾患者,要做到心中有數,嚴格按醫囑用藥。及時測血壓、血糖,觀察藥物不良反應,認真做好交接班,以防意外發生。
2.3 創造良好的病區環境 范寶華等[1]研究表明,65歲以上的老年人51%跌倒的發生與環境因素有關。因此,我們盡力為患者提供安全、舒適的治療環境。要求眼科病房內應有足夠的光線,白天拉開窗簾,適當采光,夜間打開地燈,應有照明;保持地面清潔干燥,及時清除積水和垃圾;走廊設置扶手,不放障礙物;廁所地面鋪防滑墊,擺放防滑標志,減少不良環境對患者所產生的潛在危險。
2.4 建立三級監管體系 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疾病程度、用藥情況及身體狀況等在其入院或轉入24小時內對患者進行危險因素評估,制定和落實護理安全計劃。病區護士長每周督查評估內容、措施落實情況。一旦發生跌倒/墜床事件,及時組織全科室護理人員進行分析討論,將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以及整改措施用書面形式報護理部。護理部每月不定期進行護理安全檢查和考核并酌情予以獎罰。
2009年1-12月未實施評估,我科總住院人數為1216人,65歲以上者813人,發生跌倒8人(6.6‰);2010年1-12月實施評估,我科住院總人數為1329人,65歲以上者903人,發生跌倒1人(0.8‰)。實施評估后較評估前有明顯下降。
安全感是眼疾患者最主要的心理需要[2],重視眼科患者住院期間的安全問題,是眼科病房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程云[3]研究結果示,住院患者跌倒和墜床的發生與防跌倒評估和預防措施存在缺陷有關。跌倒/墜床危險因素評估表的使用,能使護理人員事先了解患者有潛在跌倒/墜床的危險并告知患者及家屬共同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時,通過采取一系列護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基礎護理質量,促使臨床護理工作更加程序化、規范化,避免因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引起的盲目性和被動性,大大減少患者跌倒/墜床事件的發生,確保患者住院期間的安全,減少醫療糾紛,促進醫患和諧。
[1] 范寶華,王秀平.老年人的跌跤問題及護理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1,18(2):24-25.
[2] 李明.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實施與護理質量及安全管理規范[M].北京:中國科學出版社,2005:378.
[3] 程云.住院患者跌倒與墜床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的探討[J].上海護理,2007,7(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