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娥
中西醫結合治療梅毒臨床分析
王鳳娥
目的探討中醫結合西醫方式治療梅毒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性病皮膚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門診收治的梅毒患者78例,將患者以盲分法平均分為兩組,分別進行西醫治療與中醫藥結合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隨訪復查中,觀察組39例患者3個月痊愈18例(46.15%)、6個月痊愈27例(69.23%)、12個月痊愈39例(100.00%),與對照組相比,6個月與12個月的痊愈率顯著提高(P<0.05)。治療12個月后,觀察組復發3例(7.69%),與對照組相比明顯降低(P<0.05);初次治療觀察組患者出現吉海反應5例(12.82%),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低(P<0.05)。討論:中西結合治療梅毒能夠有效減少復發率,降低首次治療的吉海反應,能夠顯著提高長期治愈率,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
中西醫結合;梅毒;療效
梅毒(syphilis)是由蒼白螺旋體引起的一種全身性慢性傳染病,按傳染方式分為后天(獲得性)梅毒(acquired syphilis)及先天(胎傳)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前者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染,后者由母體內的蒼白螺旋體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1]。本文回顧分析梅毒患者臨床資料,探討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在梅毒臨床治療中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性病皮膚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門診收治的梅毒患者78例,患者均為男性,年齡18~62歲,平均(32.8±4.6)歲;已婚患者52例,未婚患者26例;患者中血性為A的28例,血性為O的24例,其他血性患者26例;梅毒為Ⅰ期的患者46例,梅毒為Ⅱ期的患者32例;其中合并生殖器皰疹的患者9例,合并淋病的患者17例,合并尖銳濕疣的患者15例。將患者以盲分法平均分為兩組,分別進行西醫治療與中醫藥結合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經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西醫治療,注射普魯卡因青霉素,注射方式為肌肉注射,劑量為每天80萬U。對青霉素過敏者改用頭孢曲松鈉靜脈滴注,1.0 g/d,連續10 d;或鹽酸素口服,500 mg/次,4次/d,連續10 d;或多西環素口服,每天100 mg,2次/d,連續10 d。觀察組在治療組的基礎上進行黃芪注射液進行治療,以20 ml黃芪注射液與250 ml葡萄糖注射液(5%)充分混合后,以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1次/d。兩組患者治療均以10 d為1療程。
1.3 評價方法 觀察患者首次治療24 h內的吉海反應,治療結束后進行隨訪并檢測病原體與RPR進行復查,隨訪時間分別為3個月、6個月、12個月。根據參考文獻制定治愈標準:①患者活動性病變癥狀消失,創口愈合,組織器官恢復正常功能。②實驗室檢查梅毒病原體為陰性。③RPR檢查結果為陰性[2]。
1.4 統計學方法 檢驗指標資料的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單位以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隨訪時間的治愈情況,見表1。隨訪復查中,觀察組39例患者3個月痊愈18例(46.15%)、6個月痊愈27例(69.23%)、12個月痊愈39例(100.00%),與對照組相比,6個月與12個月的痊愈率顯著提高(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隨訪時間的治愈情況(例,%)
兩組患者治療后復發情況與初診吉海反應,見表2。12個月后,觀察組復發3例(7.69%),與對照組相比明顯降低(P<0.05);初次治療觀察組患者出現吉海反應 5例(12.82%),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低(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復發情況與初診吉海反應(例,%)
梅毒螺旋體不易人工培養,屬厭氧微生物,在適當條件下每30~33 h橫斷分裂繁殖一次,易在家兔睪丸、眼前房內繁殖并保持毒力,故一般多用家兔接種,制作梅毒血清反應抗原[3]。梅毒螺旋體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很弱,對熱、干燥敏感,體外干燥環境下不易生存。黃芪能顯著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提高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預防老年動脈硬化和抗衰老作用;對血糖有雙向調節作用;提高貧血患者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水平;明顯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功能;有一定抗病毒和抗癌作用;能增強學習和記憶功能。減輕。腎臟病變和蛋白尿,并有利尿作用。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所引起的一種全身性、慢性性傳播疾病。屬于中醫的“霉瘡”、“疳瘡”、“花柳病”等范疇。早期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損害,晚期可造成骨骼及眼部、心血管、中樞神經系統等多器官組織的病變。中醫認為本病為淫穢疫毒與濕熱、風邪雜合所至。傳播方式主要是精化傳染(直接傳染),間有氣化傳染(間接傳染)和胎中傳染。邪之初染,疫毒結于陰器及肛門等處,發為疳瘡;流于經脈,則生橫痃;后期疫毒內侵,傷及骨髓、關竅、臟腑,變化多端,證候復雜。梅毒的治療中,由于驅梅方案的成熟,抗生素特別是青霉素類藥物療效確切,是首選,故臨床主張按方案治療。中醫治療梅毒一般僅作為驅梅治療中的輔助療法。本次臨床研究中,中西結合治療梅毒能夠有效減少復發率,降低首次治療的吉海反應,能夠顯著提高長期治愈率,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
[1]張華,孟輝.中西醫結合治療梅毒47例療效觀察.新中醫,2006,38(02):58-59.
[2]付兆杰,褚桂桃,李前鳳,吳小燕.頭孢曲松治療早期梅毒的療效觀察.中國實用醫藥,2011,(19):792-793.
[3]李潔,王小宜,倪軍.神經梅毒的MRI表現.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9,(03):380-382.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安鋼職工總醫院皮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