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麗 賈萍
我院是一家省三級婦幼保健院和婦女兒童醫院,在臨床門診主要開設兒科、兒童保健、產科產前診斷、婦科、婦女保健、生殖健康等業務。不合理處方不僅引起藥物濫用,而且會影響用藥安全,造成不良后果。鑒于婦女兒童疾病的特殊性,規范處方和提高合理用藥水平對患者疾病的治療尤為重要,筆者對我院2011年門診不合理處方進行調查分析,報告如下。
在我院2011年1至12月門診處方中,每月隨機抽取處方1000張,全年共12000張,占同期處方的26.79%,處方樣本覆蓋全院門診各科,具有一定代表性。根據藥品說明書,《處方管理辦法》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評價指標,對其中不合理處方進行分類分析和統計。
12000張處方中,不合理處方316張,占2.63%,結果見表1。由表1可見,不合理處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處方書寫不規范、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用法用量不合理、用藥不適宜等。

表1 不合理處方分類及具體情況
3.1 處方書寫不規范 處方的不規范書寫,有可能會導致處方調劑錯誤,從而影響臨床效果,甚至會導致醫療事故的發生。從表1中可看出本次抽取的處方中,處方書寫不規范占不合理處方24.05%,主要存在五大問題:皮試藥物未注明過敏試驗及結果,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顆粒”、“阿莫西林膠囊”等青霉素類口服藥,說明書明確要求使用前應作皮試,但個別醫師開具該類藥物時未作皮試或未注明皮試結果;處方前記中漏寫臨床診斷,可能為醫生書寫處方過于求快,使藥師在核對發藥時缺乏基本的審核依據;另還存在醫生修改后未簽名或未注明修改日期;單張處方超過5種藥品;醫生未手工簽名或簽名潦草等情況。
3.2 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從表1中可看出本次抽取的處方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處方占不合理處方32.59%,主要存在有無指征用藥,如皰疹性咽峽炎選用頭孢西丁抗感染治療,明顯選藥不合理,因皰疹性咽峽炎為病毒感染所致,不宜使用抗菌藥物,若有繼發細菌感染應在臨床診斷中寫明;選藥不適宜情況,如急性支氣管炎選用三代頭孢、頭霉素類藥物,因急性支氣管炎多數為病毒所致,極少數病例可由肺炎支原體、百日咳博德特菌或肺炎衣原體或細菌引起[1],宜選用紅霉素等大環內酯類或青霉素類及一代頭孢等,從抗菌譜來說不宜選擇三代頭孢或頭霉素類藥物。頭霉素類藥物雖抗菌譜與二代頭孢相仿,但一般用于厭氧菌和需氧菌的混合感染,由于其特殊的結構對產酶的細菌有較強的作用,臨床使用時等同于帶酶抑制劑的復方制劑,且該藥易誘導產高產頭孢菌素酶,一般需依據細菌培養和藥敏結果選藥,而門診患者一般病情較輕,應謹慎使用;另還存在超權限用藥情況,如個別初級醫生單獨在門診坐診,對非急診患者選用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且時間超過1 d等情況;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明確規定,患者需要應用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治療時,應經具有主治醫生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生同意簽名。
3.3 用法用量不合理 從表1中可看出本次抽取的處方中,用法用量不合理處方占不合理處方6.96%,主要存在有劑量過大,劑量過小,用法不當等問題。劑量過大,如復方鋅布顆粒,根據藥品說明書,1~3歲患兒,使用量應為3次/d,0.3袋/次;而個別醫生給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1歲患兒開具該藥劑量每次給予0.5袋,明顯超量;劑量過小,如5歲患兒,患上呼吸道感染,醫生處方開具安兒寧顆粒1.5 g/次口服,3次/d。根據藥品說明書,一至五歲兒童一次3 g,3次/d。服用劑量明顯不夠,達不到有效血藥濃度,不能有效發揮藥物的療效[2];用法不當,如阿昔洛韋口服后的半衰期為2.5 h,應4~5次/d給藥,藥品說明書及 最新的藥學專著均為統一要求,2次/d給藥不足以維持24 h有效抗病毒濃度[3]。
3.4 用藥不適宜 從表1中可看出本次抽取的處方中,用藥不適宜處方占不合理處方36.39%,主要存在有重復用藥,診斷與用藥不符,中成藥使用不適宜等問題。重復用藥,如臨床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處方開具小兒貝諾酯維B1顆粒和布洛偽麻干混懸劑聯合用藥,明顯不合理。因以上兩種復方制劑成分均含有布洛芬,個別醫師對復方制劑中成分的不了解,聯合使用。重復用藥不僅使劑量增加,副作用亦增加;診斷與用藥不符,如臨床診斷為腹瀉病的患兒,處方開具鹽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和參苓白術顆粒,因鹽酸氨溴索口服溶液適應證為止咳化痰,明顯用藥與臨床診斷不符;中成藥使用不適宜情況所占比例較大,典型處方,如診斷為剖宮產術后保健、產后子宮復舊不全的患者,處方開具八珍益母膠囊、新生化顆粒和黃藤素分散片,三種中成藥聯用,其中八珍益母膠囊和新生化顆粒,成分中均含有益母草,且功能主治基本相同,無需聯用。又如診斷為急性扁桃體炎的患兒,處方開具小兒柴桂退熱顆粒和熱炎寧合劑聯用,兩藥都有解熱退熱的功效,選用一種即可。
4.1 通過以上對我院門診不合理處方的分析可見,門診處方存在一些用藥不合理現象。不合理用藥引起的不良反應和藥源性疾病已成為不可忽略的嚴重問題。特別是兒科合理用藥,因兒童本身具有獨特的生理特點,對藥物具有特殊的反應性[4]。臨床醫生應增強兒童用藥的安全性意識。
4.2 規范處方和合理用藥是一個醫生的醫德高度和業務水平的體現,更是醫院領導重視程度的反映[5]。醫院應加強對醫師的業務知識培訓,使醫師能夠掌握最新最全的藥物信息。醫師應根據藥品信息安全、有效、經濟使用藥物,避免不合理用藥和濫用藥物,同時,醫師在開具處方時應進行必要的檢查,確保處方的規范性和正確性。
4.3 合理用藥,不僅是醫師的責任,也是藥師的責任,藥師應提高藥學專業水平,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認真審核處方,在臨床治療團隊中發揮作用。減少不合理處方,促進合理用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1]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勤部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04.
[2]金靚艷,李智平.兒科急診藥房不合理處方分析.兒科藥學雜志,2012,18(1):38-40.
[3]涂瓊,吳澄清.我院門診不合理處方分析 .兒科藥學雜志,2010,16(2):38-39.
[4]沈剛.兒科臨床合理用藥 .兒科藥學雜志,2008,14(5):1-6.
[5]文加勇,張萬智,秦嬡.我院2009年門診處方點評匯總分析 .中國現代醫生,2010,48(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