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花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快速進展,接受外科手術的老年患者也逐年上升。由于外科手術常規需留置導尿管,而老年女性患者泌尿道的防御機制顯著較弱,因而留置導尿管易導致多種并發癥發生[1]。我院通過給予此類患者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顯著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間376例我院行手術的老年女性患者,平均年齡(66.9±5.3)歲,留置導尿管時間(5.2±3.4)d,住院時間(8.4±2.6)d。根據護理措施不同分為:對照組,186例,予以常規護理措施;研究組,190例,常規護理基礎上予以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兩組在年齡、留置導尿管時間、住院時間及內科基礎疾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一次性Foley雙腔氣囊尿管,在嚴格無菌操作下行導尿術。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發生尿路感染、尿管堵塞、漏尿等并發癥的例數,并計算發生率。
1.4 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
1.4.1 防治尿路感染 操作時務必嚴格遵守無菌原則,要盡量保證一次性成功,避免反復插管。由于留置導尿管的時間與尿路感染相關,故應盡量掌握適應證適時拔除導尿管。要注意保證導尿系統的密閉,妥善固定導尿管,避免用力牽拉;保持尿道口清潔,保證尿液及時排出,盡量不給與或少予以膀胱沖洗。鼓勵患者多飲水,飲水量在2000 ml/d左右[1,2]。
1.4.2 防治尿管堵塞 對于已存在尿路感染患者,定期膀胱沖洗可有效的預防尿管堵塞,一般頻率為每周1次。如果患者尿液中檢查發現膿液、血塊或黏膜碎片等,則極易出現尿管堵塞,此時應給與膀胱沖洗,可選用含有慶大霉素等抗菌藥物沖洗液。同時強調保證患者每天進水量以增加排尿,達到生理沖洗膀胱的作用[2]。
1.4.3 防治漏尿 留置導尿會出現尿道松弛,即導尿管與患者尿道內口密和有細縫,尿液從中漏出。可以通過向氣囊腔注入20 ml生理鹽水,再輕柔外拉導尿管。也可以通過導尿管空瓶懸掛法來預防漏尿并發癥的發生[3]。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5.0統計軟件,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的尿路感染、尿管堵塞、漏尿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降低,P值分別為0.023、0.012、0.03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臨床實踐發現接受外科手術的老年女性患者在留置導尿時,發生尿路感染等并發癥顯著較高[1]。解剖結構及生理研究認為,這與女性患者泌尿系較男性明顯短且生理彎曲少,以及老年患者的泌尿系分泌IgA及溶菌酶顯著降低等特點密切相關[2]。臨床護理發現留置導尿管常見的并發癥,包括:尿路感染、尿管堵塞、漏尿、褥瘡等,其中以尿路感染最為常見[4]。因此在護理實踐中應注意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早發現各種并發癥,及時采取選用針對性的護理方法,盡可能的避免并發癥發生[5]。本研究認為充分加強護士的責任心,熟練掌握導尿操作技準,并給與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外科手術的老年女性患者的并發癥。本研究結果也顯示,在給與針對并發癥預見性的護理措施后,老年女性患者的尿路感染、尿管堵塞、漏尿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降低,這表明我院所采取的一系列的針對性護理措施是有效的,因而適宜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推廣。
[1]李業梅.氣囊導尿管插管深度的改進對尿道損傷的影響.臨床護理雜志,2008,7(1):77-78.
[2]李馨,鐘連珍,符鉆英,等.不同護理行為對留置尿管后尿路感染的影響.當代護士,2007,15(7):63-64.
[3]羅莎,尹雪梅.留置導尿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干預對策.當代護士,2008,6(1):73-74.
[4]王雪梅,鄒積芹.不同訓練方法對拔除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4):47-48.
[5]吳宏愛.導尿術的改良及應用.臨床與實驗內科雜志,2006,5(8):1184-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