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峰 張海濱
臨床上經常會遇到患者排血尿,或各種泌尿系引流管中引流出血性液時,臨床醫生會面臨一個判斷:有沒有活動性出血?尤其是當血性尿液顏色較深時,有時很難從尿色新鮮程度或各種臨床體征中判斷究竟是新鮮出血還是陳舊血凝塊經尿液浸泡沖刷分解后將尿液染紅。這一問題經常困擾著泌尿外科醫生,因為對是否存在活動性出血無法準確判斷,對治療的選擇會造成影響。
血液凝固后,血凝塊及網織于其中的紅細胞在尿液的浸泡沖刷分解后,脫落紅細胞的體積有可能發生較為明顯的變化。多個研究[1~3]表明:尿紅細胞畸形率在鑒別內科或外科血尿中的價值。本研究旨在探討新鮮血尿和陳舊血尿中紅細胞畸形率的區別,希望能用于新鮮血尿和陳舊血尿的鑒別。
1.1 儀器 儀器名稱:BX41顯微鏡(日本Olympus公司)。
1.2 標本選擇 本研究中研究對象為我院經皮腎鏡取石術(PCNL)后患者20名,其中男9名,女11名,年齡25~58歲。均無嚴重泌尿系感染及內科腎病情況。經皮腎鏡術中穿刺引流腎積液均清亮。該20名患者PCNL手術結束后離開手術室前腎造瘺管引流液均呈較為明顯的血尿,尿色深紅。每位患者分別取手術結束后離開手術室前腎造瘺管引流血性液標本1份,共20份,此為A組。術后予即時夾閉腎造瘺管以達到止血目的。2 d后開放腎造瘺管,取引流出之初段混有少量血凝塊的深紅色引流液約20 ml。每個患者一份,共20份,此為B組。
1.3 留取標本后,充入專用計數板,并置于BX41顯微鏡上進行觀察,同時分類100個紅細胞,計算尿液中紅細胞及異形紅細胞所占的比例。

表1 A組的紅細胞畸形率和B 組的紅細胞畸形率
A組的紅細胞畸形率和B組的紅細胞畸形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在顯微鏡下陳舊血尿中的紅細胞形態發生多形性改變,20例陳舊血尿中紅細胞形態全部發生多形性改變,主要以橢圓形、半月形、棘形、環形、口形、出芽等的紅細胞為主。新鮮血尿中的紅細胞形態較少發生改變。
當凝血發生時,血小板經過復雜的變化產生凝血酶,使鄰近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變為纖維蛋白,互相交織的纖維蛋白使血小板凝塊與血細胞纏結成血凝塊。同時血小板的突起伸入纖維蛋白網內,血小板微絲(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的收縮使血凝塊收縮,血栓變得更堅實。
紅細胞由于機械擠壓后損傷,強力拉伸,紅細胞膜受到破壞,另外紅細胞受到不同的pH值或滲透壓持續變化的尿液的影響,這樣使從凝血塊中脫落出來的紅細胞體積增大,且形態發生明顯變化,主要以橢圓形、半月形、棘形、環形、口形、出芽等的紅細胞為主。而新鮮血尿中的紅細胞形態變化不明顯,以單一形態正常紅細胞為主,在少數情況下,可因尿p H值或滲透壓等因素,出現輕微改變的均鋸齒形細胞或影形細胞等。故在統計紅細胞畸形率時兩者間存在顯著差異[2]。
本實驗采用BX41相差顯微鏡測定陳舊血尿和新鮮血尿紅細胞畸形率,發現兩者間有顯著性差異(P<0.01)。由于本實驗方法簡單、快速,對判斷陳舊血尿還是新鮮血尿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有較大臨床應用價值。
[1] 盧曉燕,趙利鵬,徐萍.外周血MCV、尿紅細胞畸形率和MCV在腎小球性血尿定位中的價值探討.中國醫療前沿,2010,5(19):66.
[2] 盧新兆,黃曉華.尿中紅細胞形態在腎小球腎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16):2016.
[3] 趙桂榮.臨床檢驗.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5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