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芳
藥品不良反應(ADR)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所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內容和統計資料是加強藥品監督管理、指導合理用藥的依據,不作為醫療事故、醫療訴訟和處理藥品質量事故的依據。我院積極開展對門、急診及住院患者在用藥過程中發生的不良反應進行搜集,并及時上報江蘇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站。現將我院2011年上報的211例不良反應進行統計分析,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信息。
對我院2011年上報的221例ADR報告,分別對發生不良反應的藥物種類、給藥途徑、涉及器官、患者年齡、性別等方面使用Excel進行分類匯總分析。
2.1 一般情況 我院221例ADR中男105例,女116例,女性多于男性。在患者年齡方面,60歲及60歲以上的102例,10歲及10歲以下的16例,10歲至60歲的有103例,其中最小的為1月齡,最大的為87歲。
221例ADR報告涉及113種藥品,按給藥途徑統計,靜脈滴注給藥引起藥品不良反應最多,共有164例,占74.2%;其他依次為口服給藥43例,皮下注射5例,靜脈注射2例,局部外用2例,硬膜外注射1例,眼內外用1例。
2.2 涉及的藥品種類 我院221例ADR共涉及18大類113種藥物。其中,抗菌藥物引起的 ADR有 99例占44.80%,中成藥19例,維生素、脂肪乳及氨基酸類藥物15例,心腦血管系統藥物13例,消化系統藥物13例,影響骨代謝藥8例,麻醉用藥及其輔助藥6例,抗腫瘤藥及其輔助藥5例,鎮靜催眠抗驚厥藥5例,解熱鎮痛抗炎藥3例,降血糖藥物2例,麻醉藥品2例,眼科外用藥2例,泌尿系統藥物1例,血液系統藥物3例,抗病毒藥物4例,抗結核藥1例,其他藥物20例。由上可知,抗菌藥物引起的ADR占首位,具體分類統計見表1。
2.3 累及系統/器官及臨床表現 我院221例ADR報告累及的系統/器官損害主要表現在皮膚及其附件的損害、消化系統損害、心血管系統損害、神經系統損害及全身系統損害。其中皮膚及其附件的損害最多,具體統計見表2。

表1 引發ADR的抗菌藥物種類、例數及藥品

表2 ADR累及系統/器官及臨床表現(例,%)
在本次221例ADR報告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女比例為1∶1.1,與文獻[1]報道基本一致。從患者年齡分布看,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比例較高。這可能是因為不同年齡段的患者血漿蛋白與藥物結合率、藥物的代謝、排泄速度及免疫抵抗能力的不同,導致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會不同。老年患者由于年齡較高,相對營養狀況下降,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率下降,特別是在幾種藥物同時應用時,導致游離藥物濃度增高,藥物的副作用增強而易發生不良反應;另外,老年患者由于肝臟血流量的減少和腎功能的的肌酐清除率的自然降低,機體對藥物的代謝和排泄功能會下降;以及對藥物的敏感性增強和耐受性降低,都容易造成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2]。而且,許多老年患者往往會存在多種疾病,多種藥物的聯合使用比較常見,藥物的相互作用也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因此,老年患者是藥物不良反應監測的重點人群。
從給藥途徑看,221例ADR報告中,靜脈滴注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給藥方式的發生率,共有164例,占74.2%,可見,靜脈滴注比其他給藥方式更容易引發不良反應。這一方面與靜脈滴注給藥方式在臨床上應用廣泛且該用藥方式可以使藥物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循環、作用較迅速有關;另一方面,靜脈輸液的pH值、滲透壓、微粒、內毒素等許多藥物自身因素及藥物相互作用、輸液器具、操作、患者機體狀況、季節等多方面的外在因素都會誘發或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3]。特別是在使用成分比較復雜的中藥注射劑、輸液配伍不當、輸液滴速過快時更易導致不良反應發生。因此,在給患者用藥時能口服給藥的盡量不要選擇靜脈注射或補液或肌內注射。在必須輸液治療時,應注意藥物的配伍、濃度的配制、滴注速度等方面。
從涉及藥物的分類看,抗菌藥物在ADR報告中占居首位,原因是感染性疾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手術患者均會常規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加上無指征的預防用藥和無指征的治療用藥等不合理現象存在[4],導致不良反應發生率很高。臨床應加強抗菌藥物使用的管理,依照病源學和藥敏試驗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同時在圍手術期應合理地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從而不斷提高抗菌治療水平,減少細菌耐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在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中,以皮膚及附件損害為主,皮膚過敏占首位,與文獻報道一致[5],主要表現為皮疹、瘙癢、紅腫等,一般給予停藥及抗過敏和對癥處理后均能緩解。
為保障臨床患者用藥安全,臨床上應嚴格掌握藥物的藥理作用、適應證、用法用量、不良反應、配伍禁忌等,并在使用過程中,特別是對在醫院輸液的患者,加強對患者輸液過程中的監測,如發現異常,立即停藥并采取處理措施。作為醫務工作者,應重視藥品的不良反應,盡可能避免或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加強對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確保臨床用藥的安全、合理、有效。
[1] 熊百莉,何曉霞,柴中平.我院2005-2007年102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中國藥房,2008,19(23):1818.
[2] 蔣國中.藥品不良反應報告196例分析.淮海醫藥,2010,28(1):58.
[3] 田元春,馬儒清,陳金月.我院340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中國藥房2009,20(17):1346.
[4] 王定營.我院226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回顧性分析,中國藥房,2008,19(8):622.
[5] 楊志偉.209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中國醫藥導報,2008,5(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