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輝
1.1 一般資料 我院于2009年12月引進日本Olympus IT-260型。電子支氣管鏡,本研究統計了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行支氣管鏡檢查患者400例。經支氣管鏡檢查取病理確診肺癌250例,占總病例數62.5%。其中男205例,女45例,男:女=4.56:1,年齡在35~80歲之間,平均年齡52.8歲,其中吸煙者184例,占總人數73.6%(184/250),僅1例為女性。吸煙史最長者達62年。病理組織學鱗癌占34%(85/250),腺癌占22%(55/250),小細胞型占40%(100/250),腺鱗癌占4%(10/250)。
1.2 臨床癥狀 從出現癥狀到首診時間為3周~11個月。患者主要表現為刺激性干咳,占38.4%(96/250);咯血占43%(106/250),胸痛7.6%(19/250),胸悶氣短7.6%(19/250),聲音嘶啞1.6%(4/250),體檢發現肺部陰影2.4%(6/250)其中部分癥狀發現重疊,統計以首發癥狀為主。
1.3 檢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檢查,部分患者行增強CT排除血管因素,采用Olympus-IT260型支氣管鏡及其配套附件。術前用利多卡因及丁卡因局麻。操作均按常規進行,根據CT片在術前對病灶的位置及特征進行預測,取病理的方式有活檢和刷檢,管內增生型只采取活檢取病理。
2.1 X線表現 肺門腫大軟組織影占60%(150/250),肺不張占19.2%(48/250),空洞3.2%(8/250),胸腔積液8.8%(22/250),雙肺結節影4%(10/250),肺部炎癥4.8%(12/250)。
2.2 支氣管鏡下表現 支氣管鏡下主要有5種表現:管內增生型:鏡下可見管腔內有突起的新生物,占總數59.2%(140/250),管壁浸潤型:管壁黏膜充血,潰爛,凹凸不平,占總數25.6%(64/250),增生伴浸潤型:既有增生征象,也有浸潤征象,占3.2%(5/250);管外壓迫型:管腔狹窄10%(25/250),正常型2%(5/250)。鏡下病變特點與部位關系詳見表1。

表1 支氣管鏡下病變特點與部位
2.3 病灶特點與病理類型關系 從肺癌在支氣管鏡下形態學與肺癌組織學類型有一定關系,詳見表2。

表2 病灶類型與病理關系
近年來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升高,尤其以男性為主,吸煙者居多。在2000年大約有120萬的新發病例和110萬的死亡病例。因此,肺癌的早期診斷尤為重要。目前支氣管鏡是早期發現肺癌的主要診斷方法之一[1]。通過支氣管鏡不僅可以對病灶有直接觀察,還能通過活檢或刷檢得到病理學依據,從而知道臨床治療,提高生存率。根據其原發部位,支氣管肺癌可分為中央型和周圍型,以中央型多見[2]。本組250例患者為支氣管鏡下活檢或刷檢后確診為肺癌,其中中央型86%(215/250),周圍型14%(35/250)。其中包括正常型5例,說明支氣管鏡是確診中央型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往報告以鱗癌多見,本研究結果肺癌類型以小細胞肺癌為主,這可能與地區環境有關[3]。本研究中,城市污染地區的肺癌患病率明顯升高,提示作為醫務工作者,應做好社會宣傳,重視環境污染、空氣污染影響健康的問題,從而促使社會改善環境,以減少環境污染造成的健康問題。另外,吸煙者患病率明顯升高,醫務人員應重視吸煙與肺癌發病率的關系,做好戒煙的相關健康教育,降低肺癌的發病率。
多研究表明腫瘤生長方式與腫瘤細胞學之間存在一定關系,多為不規則隆起、黏膜下浸潤,腫瘤與管壁改變同時存在。雖然腫瘤的生長方式不能作為病理學依據,但可以作為支氣管鏡術者采取不同方法取材的參考。Bilccher等做過這方面的統計,腫塊型活檢陽性率可達85%,浸潤型可達80%,但后者刷檢陽性率為52%。這表明支氣管鏡下腫塊型易于活檢取材,而浸潤型可行支氣管鏡活檢或刷檢做細胞學檢查。
臨床上多為先由影像學發現肺部病變,但不能明確病變性質,而支氣管鏡作為創傷較小的一種檢查手段,通常能夠得到病理學依據,從而明確診斷,使患者得到正確的早期的治療,提高生存率。
[1] 蔡柏嗇,李龍蕓.協和呼吸病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5:915-923.
[2] 李鐵一.呼吸及放射診斷學.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0,90.
[3] 楊和平,沈渝菊,等.纖維支氣管鏡下肺癌分布部位及形態與病理類型關系.重慶醫學,2007,31:80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