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潔
安陽職業技術學院醫藥衛生學院,河南安陽 455000
護理床旁教學模式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嘗試性應用
趙麗潔
安陽職業技術學院醫藥衛生學院,河南安陽 455000
目的 探討護理床旁教學模式應用于兒科護理學教學之效果。 方法 將護理專科學生50名作為研究對象。首先按照新南威爾士大學的C0x教授提出的床旁教學周期中的經歷周期進行床旁教學前的準備,然后采用床旁教學5步“微觀技能法”實施床旁教學。教學過程結束后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并與床旁護理教學模式實施前教師對學生知識水平和技能評估結果相比較。 結果 實施床旁護理教學模式前后護理專業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包括:技術操作能力、問題發現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護患溝通能力、配合協調能力、理論聯系實際6項均有較大的進步(均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 護理床旁教學模式的實施對促進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影響。
護理床旁教學模式;兒科護理學教學;學生知識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
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內心的火焰。作為一名護理教育工作者,如何培養更多的合格的復合型的護理專業人才,并通過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通過學生的感悟、領悟、覺悟,真正地完成書本知識能量的轉化并很好地運用于實踐,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問題。鑒于此,筆者在2011年2~12月,對所執教的護理專業學生采用護理床旁教學的模式進行兒科護理學教學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抽取筆者執教的2010級護理專科2班5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14名,女生36名;年齡20~23歲。所有學生對參與該項研究均知情并同意。
1.2 方法
首先按照新南威爾士大學的C0x教授提出的床旁教學周期中的經歷周期[1]進行床旁教學前的準備:內容包括兩個部分,即學生的心理準備和教師對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技能進行評估。接觸兒科患者及家屬之前的簡單介紹:主要內容:(1)介紹學生以往的參與經歷;(2)介紹學生見習期間跟患者接觸的臨床經歷,如病史的采集、體格檢查、護理計劃的制定與實施等各個方面;(3)介紹看到、聽到、感受到和學習到的內容。目的是為了形成床旁護理教學的框架,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期望,知道在床旁教學中及時發現問題。
其次采用床旁教學5步“微觀技能法”[2]。包括:(1)達成共識,即在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給予積極引導,而不是直接告訴其答案,這里主要是引導學生對患者信息進行解釋。(2)在學生表達完自己的觀點時,讓其進一步用證據來證實為什么持有該觀點,以此探求潛在的推理過程。(3)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規則或處理方法。(4)告訴學生他們做得正確的地方,學生可能意識不到自己哪里做得很好,需要老師通過明確告知這一正性反饋來強化。(5)糾正錯誤之處,即在合適的時候討論學生做得不對的地方,首先要給學生機會對自我表現進行評判。教學過程結束后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并與床旁護理教學模式實施前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評估結果相比較。
1.3 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考核指標
技術操作能力、問題發現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護患溝通能力、配合協調能力、理論聯系實際共計6項。
1.4 考核方法及評判標準
理論性知識采用試卷筆試,技能性知識采用現場操作考核。兩種知識成績,前者占40%,后者占60%,滿分為100分。成績大于等于85分為強,大于等于65分且小于85分為一般,小于65分為差。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床旁護理教學模式后護理專業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均有較大的進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施床旁護理教學模式前后護理專業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技能狀況比較(n)
傳統醫學教育特別是護理教育是“專才教育”模式,其課程體系較為單一,而且臨床見習課較少,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現代社會要求的合格的具備復合型知識結構的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而且傳統教育模式基于“教師為中心”“學科為中心”的理念,教學方法是單向灌輸、注入式的。長期灌入式的教育,導致學生主體精神和主動性的缺失,嚴重影響創新人格的形成[3]。那么教師的職能也不能僅僅局限于“傳道、授業、解惑”,而應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教學過程以及采用的教學方法均以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學習自主性和創新精神為前提。要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體,而不是存儲知識的“容器”,整個的教學過程也不是用知識去填滿“容器”。
關于床旁教學模式,目前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比較廣泛,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模式和程序,具有隨機性較大的特點。床旁教學是在患者面前進行的所有教學活動,不管是在門診、病房還是在會議室。床旁教學被公認為是提高學生臨床技能和溝通交流能力最有效的方法[4-5]。通過床旁教學模式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嘗試,師生雙方均感受頗深。具體體現在:(1)師生雙方均轉變了觀念。開始注重“學”,而不是“教”;注重“學”的方法,而不是“學什么”;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而不再是知識的灌輸;營造的是“教師搭臺,學生唱戲”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氣氛以及探究性的教學氣氛,而不再是教師課堂講,學生被動聽的填鴨式教學氣氛。(2)使教師的備課更加具有系統性、實用性、客觀性、評價性、可操作性。整個教學過程前呼后應,更加有利于教學后反思與教學效果的評價。(3)更好地促進了學生所學知識的轉化和利用。因為床旁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均較好地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符合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要求,間接地縮短了學生畢業后課堂到臨床的距離,促使學生能夠順利地工作入位。(4)為學生熟悉臨床環境提供了有力的條件,同時還為學生提供了前沿的臨床知識和豐富的案例,不同程度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5)對學生工作入位后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護患關系的融洽,自覺責任意識的提高,自我效能的發揮,心理資本的積累等均大有裨益。
總之,護理教育的質量影響著護理人才的質量,而有效的護理教學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國外較為成熟的床旁教學模式和策略,已經為我們根據我國的國情和護理人才的培養要求,開展護理床旁教學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均提供了很好地借鑒[6]。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研究實踐,不斷地總結提高,才能在護理教育理念、理論、方法、體系等方面有較大的創新,護理教育改革才能步入新的臺階。
[1] C0x K.Planning bedside teaching[J].Med J,1993,158:280-282.
[2] Neber JO,Gordon KC,Meyer B,et al.A five-step“Microskills”model of clinical teaching[J].J Am Board Fam Pract,2002,5:419-424.
[3] 趙峰.試論高等醫學院校的創新教育體系[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3,4:33-52.
[4] Janicik RW,Fletcher KE.Teaching at the bedside:a new model[J].Med Teach,2003,25(2):127.
[5] Ramani S.Twelve tips to improve bedside teaching[J].Med Teach,2003,25(2);112-115.
[6] 張曉麗,李新征,韓瑞敏,等.參與式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臨床見習中的應用 [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5):20-21.
R473.72
B
2095-0616(2012)06-132-02
201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