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濤 常學輝 韓麗華 張文宗 吳 鴻 張婷婷
河南中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內科學科,河南鄭州 450002
現代信息技術與中醫學課程整合實踐研究
王振濤 常學輝 韓麗華 張文宗 吳 鴻 張婷婷▲
河南中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內科學科,河南鄭州 450002
目的 以《中醫內科學》課程為試點,探討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作用。方法 實驗組班級授課老師接受專業培訓,采用多媒體授課、瀏覽精品課程網站、學生自學等方法教學授課,對照組班級采用傳統板書授課方式。對兩班學生學習綜合成績及學習興趣進行比較。 結果 實驗班學生成績顯著優于對照班,絕大多數同學喜歡以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形式。 結論 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使課本知識多媒體化,延長知識的保持時間,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現代信息技術;課程整合;實踐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可以認為最初來源于課程整合,課程整合意味著對課程設置、課程目標、教學設計、評價等要素做系統的考察與操作,也就是說要用整體的、聯系的、辯證的觀點,認識、研究教育過程中各種教育因素之間的關系[1-2]。2007年起開始筆者探索研究現代信息技術與中醫學課程整合,并選取《中醫內科學》課程作為現代信息技術與中醫學課程整合研究的試點,經過半年的教學實踐后統計分析,在此基礎上以建構主義等現代教育理論為依據[3],設計出信息技術與中醫學課程整合的初步方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河南中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中醫專業2006級中醫本科1班110人為實驗組,中醫專業2006級中醫本科2班111人為對照組。兩個班屬于同一水平的平行班,任課教師相同、學生的年齡、性別組成等也大體相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實驗設計
實驗組作為實施現代信息技術與中醫學課程整合教學的班級,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4],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手段、方法:授課前派授課教師進行為期7 d的多媒體課件制作培訓班,學習比較專業的多媒體制作;要求授課老師課前做好教學課件,包括網絡采集素材、相關教學醫院收集相關典型病例錄像、圖片拍攝,學科為授課老師配備筆記本電腦、數碼照相機等設備。授課時要求全程采用多媒體授課,包括教學錄像播放、教學DVD光盤課后自學。要求學生積極瀏覽全國中醫院校《中醫內科學》精品課程網站;建議學生通過自學、網絡遠程學習提高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是一種可以通過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會中獲得信息、利用信息、開發信息的修養與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識與情感、信息倫理道德、信息常識以及信息能力多個方面。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包括板書授課,不用幻燈,不播放相關教學錄像,但是可以提及學生自愿上網瀏覽學習。
1.3 教學評價
通過1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后進行綜合評價。評價主要采取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及調查問卷等形式進行,具體如下。(1)《中醫內科學》課程授課結束后按照學院統一安排組織考試、統一判卷,將兩班學生考試成績進行比較。評價所有成績按等級進行折算,其中≥90分為優秀,89~80分為良好,79~70分為中等,69~60分為合格,<60分為不合格。(2)制作簡易學生興趣調查問卷,根據總體評價分為非常感興趣、比較感興趣、感興趣,不感興趣4個等級。
1.4 統計學處理
兩組數據均為等級資料,分析采用統計學方法Ridi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
兩組成績經Ridit分析,U=2.60,P=0.0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實驗組學生成績顯著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
2.2 簡易學生興趣調查問卷情況
實驗組110例學生成績中,對以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形式非常感興趣者60例,占54.5%;比較感興趣者35例,占31.8%;感興趣者10例,占9.0%;不感興趣者5例,占4.7%。通過以上數據可見絕大多數同學喜歡以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形式。
課題組通過半年的教學實踐,統計分析現代信息技術與《中醫內科學》課程整合結果,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3.1 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通過Ridit檢驗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實驗班學生成績顯著優于對照班。
3.2 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
雖然《中醫內科學》為考試課,但是先前學生由于考研、喜愛西醫等原因興趣不是特別大;進行實驗授課后,興趣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同學喜歡以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形式的授課方式。
3.3 現代信息技術與《中醫內科學》課程整合具有的優勢
(1)可以使課本知識多媒體化,延長知識的保持時間。多媒體技術使《中醫內科學》這門課程變得形象化、可視化、動態化,使學生接受多種感官的刺激,因此延長了知識的保持時間。(2)可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3)整合實驗促進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關系,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并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3.4 教學實踐中的發現
信息素養與學習成績無正相關性。部分信息素養好的學生學習成績差,分析原因考慮為雖然他們具有很好的信息搜索能力,但是由于沒有學好《中醫內科學》知識,選擇、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較差。學習優秀的學生,信息素養偏低。信息素養高、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太少,實驗班名學生中只有幾名學生信息能力強、學習成績也好。
3.5 教學實踐中的體會
不能把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強加給學生。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部分對這種學習方法比較認可的學生,不覺得浪費時間,而且感覺很快樂;對這種學習方法不認可的學生則沒有熱情,強迫他們完成作業只會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出現相反的效果。另外,學生的信息能力差距很大,尤其是一些信息能力較差的學生,會給他們造成很大的壓力,不利于學習。整合過程不是一個急于求成的過程。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后效果顯著,本文只是對現代信息技術與中醫學課程整合進行了初步探討,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還需不斷完善。
[1] 常學輝,張良芝,王振濤.談現代信息技術與中醫學科及課程的整合[J].中國醫藥導報,2010,7(7):97-99.
[2] 周向輝.論信息技術與醫學教學的整合[J].新醫學學刊,2008,5(4):625-626.
[3] 張蕾,佘侃侃.現代信息技術對中醫藥院校教學發展的影響[J].醫學信息,2009,22(2):210-211.
[4] 鐘亞平,胡衛紅.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3):133-136.
G420
B
2095-0616(2012)03-173-02
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重點課題(2008-JKGHAzD-094)。▲
201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