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蕭 宇
金武松:賦予材料“新生命”
本刊記者 蕭 宇

蘋果和梨嫁接,可以生成又大又甜的蘋果梨;
優(yōu)質水稻雜交,可以生成袁隆平的超級水稻;
那么,不同的分子材料嫁接,可以生成怎樣優(yōu)質的物質呢?
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金武松教授就是致力于將各種分子“嫁接”、合成優(yōu)質功能材料的科研專家之一。
科學世界總是這樣神奇奧妙,原本毫無關聯(lián)的事物,當它們統(tǒng)一到一體時很有可能會摩擦出新的火花。有機分子也一樣,與傳統(tǒng)無機材料相比,有機材料可以通過分子設計來改變或修飾其分子結構,并通過對分子間弱的相互作用的控制,可制備形式多樣的有機納米聚集結構體,并通過研究這些納米結構體的光電磁等物性,達到進而控制器件的光電性質的目的,對有機化學和材料學科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在家人的影響下,金武松于1996年到日本開始留學生活之旅。2000年3月在日本九州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科物質創(chuàng)造工學專業(yè)獲工學博士學位后,獲得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博士后研究員,并加入由世界著名的東京大學Takuzo Aida教授為項目負責人的“ERATO Aida納米空間項目”,擔任有機納米軟材料課題組組長。項目研究期間,在Aida教授的直接指導下,他以設計開發(fā)新型有機納米軟材料的概念為中心,進行功能性有機材料科技最前沿的研發(fā)工作。通過不懈努力有幸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尤其是在世界上首次獨立研發(fā)成功的利用兩性分子石墨烯(HBC)“合成具有導電性的自組裝石墨納米管”的研究,處在世界領先的水平。這一研究成果不僅開辟了研發(fā)有機納米軟材料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還在多本世界權威性科學雜志上發(fā)表,為他打響了科研人生的“第一炮”。
為了闡明分子結構與自組裝結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金武松進一步設計合成了一系列分子石墨烯(HBC)衍生物,并對其自組裝行為和生成的納米結構體進行了考察,在此研究結果基礎上詳細地提出了生成納米管所必須的分子結構,納米管的生成機理及納米管內在結構,得出了兩性結構并不是生成納米管的內在因素等重要結論,被譽為是“成功解析第二碳納米管的結構”的人。
總結在日本近十年的學習和工作,金武松有幸結識了一些日本著名的專家教授并在其中幾位的熱心指導下,學會了如何更加合理的把基礎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科研,并在實際工作中加以印證,完善的方法論,為以后獨立開發(fā)研究項目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多年實踐使他懂得了個人的努力與團隊的合作有著同等的重要性。
2009年7月,金武松迎來了人生的又一轉折點,入選“東華大學海外杰出人才引進計劃”,被聘為該校特聘教授,繼續(xù)從事與功能性有機分子,高分子及超分子相關的研究。在學校和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他著手建立起實驗室,并組建起了自己的科研團隊……
回國短短幾年,因在教研上的突出成就,金武松先后在2010年7月入選“上海浦江人才計劃項目”。2011年11月入選首批上海市“千人計劃”。
有專家定義說合材料實質上是在“設計生命”,而金武松就是傾盡一生為有機材料做”嫁衣裳“,賦予材料“新生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