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 欣
情系環境 科技報國
——記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胡筱敏
本刊記者 張 欣

胡筱敏在電化學海水淡化中試基地指導中試
環境治理之路上,他是一位學養深厚、治學嚴謹的學者;教書育人之路上,他是一位傾心教學、關愛學子的好老師,作為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把學者的敏思與嚴謹滲透到教學當中,辛勤耕耘,育得桃李溢芬芳;而在科技創新之路上,他則深知,作為一名環境污染治理科研人員,創新對推動我國環境污染治理的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他就是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胡筱敏。
從事環境污染治理領域的科研工作多年,胡筱敏低調得有些“不合時宜”,翻開國內各有關環境治理領域專家的宣傳報道,我們很少能找到他的身影。的確,身處在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世界,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科研工作者,就必須要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
胡筱敏為人雖然低調,但他在環境治理領域做的事情可不“低調”:作為課題負責人,他先后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五攻關、國家教育部重點項目、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等20多項課題,完成60余項國家、部委、省市及有關廠礦課題。曾獲遼寧省教育委員會科技進步二等獎,遼寧省發明創造二等獎,沈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及8項國家發明專利。發表論文200余篇,50余篇被EI、SCI、ISTP收錄,出版專著《化學助濾劑》、《混凝理論與應用》,主編《環境導論》,參編《固液分離》、《分離工程》等。
“創新,是發展的靈魂,是前進的動力”。多年來,胡筱敏在環境污染治理領域有多項創新性技術發明。
他開發出多種應用于污水處理方面的微生物絮凝劑產品,部分產品已經開始在相關領域得到實際應用。此外,他所率領的團隊還利用微生物技術,在處理其他難降解有機污染物方面取得了突出進展,同時還將生物技術應用于食品、中醫藥廢棄物回收利用和處置等領域。
他攻克煙氣同時脫硫脫硝技術,在燃煤煙氣干法、半干法吸附催化脫硫脫硝工業化應用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階段性的成果。經過近幾年的重點研究,目前該技術正在開展產業化應用推廣。其中氣固催化同時脫硫脫硝技術具有低成本、脫除產物易處置、不用水或少用水等特點,符合我國現有國情。
他帶領研究生致力于電化學處理污水的研究,先后開展了“擴散滲析-電滲析法處理鋼鐵廠酸洗廢水的研究”、“ 混凝-電凝聚-超濾法處理采油廢水裝置及方法”、“周期換向電凝聚法處理印染廢水的研究”。同時,他針對我國地下水和含氮工業廢水排放中硝酸鹽氮污染的問題,進行目前普遍認為最具發展前景的催化還原技術研究。
雖然胡筱敏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他不會停歇,他將為自己的美好愿望一直奮斗下去。
目前,胡筱敏教授正在研究的課題有“遼河保護區水生態建設綜合示范”項目、“遼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及管理體系”項目、鋁/鐵雙電極周期換向電凝聚處理廢水的機理研究、大型電化學海水淡化成套技術、設備與示范工程等。
青絲成白鬢,勤耕不知輟。胡筱敏的身心已與“保護環境、減少污染”這個世界性的課題融為了一體,只要生命沒有停止,他還會為治理環境污染事業繼續創造新的輝煌……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