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謝孔
(1 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長沙 410128; 2 中國煙草貴州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貴州貴陽 550000;3 遵義市煙草公司余慶縣公司,貴州余慶 564400)
2012-10-16
吳 華(1980—)男,貴州遵義人,助理農藝師,碩士研究生。
余慶煙區特色優質煙葉品種的篩選
吳華1,2,張文健3,劉坤華3,謝孔華3
(1 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長沙 410128; 2 中國煙草貴州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貴州貴陽 550000;3 遵義市煙草公司余慶縣公司,貴州余慶 564400)
為篩選出適合余慶煙區生態環境的特色優質煙葉品種,2011年在余慶縣龍家鎮光輝村開展了特色優質煙葉特色品種篩選試驗工作。試驗結果表明,南江3號的綜合性狀顯著高于或極顯著高于其它品種,適合在余慶煙區種植,云煙97和云煙87稍弱于南江3號,但是顯著高于其它品種;這3個品種適合在余慶煙區示范推廣。
特色優質煙葉;烤煙;品種;篩選;余慶煙區
余慶縣地處黔北南陲,系遵義、銅仁、黔東南、黔南四地州(市)的結合部。煙區最低海拔400 m,最高海拔1 386.5 m,多數地區海拔600~1 000 m;屬于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6.4℃,平均最高氣溫21.3℃,平均最低氣溫12.9℃,無霜期長達300 d;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 056 mm,是遵義煙區的重要產區之一。隨著我國煙草行業大企業、大品牌、大市場發展戰略的實施,解決特色優質煙葉供應不足問題成為煙葉工作的重要任務[1]。研究表明,不同烤煙品種對生態環境的適應性是不同的,在不同的生態條件下其農藝性狀、產質量及抗逆性等都有一定差異[2~10]。 為篩選出適合余慶煙區生態環境的特色優質煙葉品種,提高余慶煙區的烤煙生產水平,為工業企業提供優質特色原料,引進7個特色優質烤煙品種進行了比較和篩選試驗,從生育期、農藝性狀、抗病性、經濟性狀、外觀質量5個方面進行了綜合評估。
1.1 試驗材料
以K326為對照,對秦煙96、中煙203、畢納1號、湘煙4號、云煙97、云煙87品種和南江3號等7個品種進行比較。
1.2 試驗地點
特色新品種試驗均安排在余慶縣龍家鎮光輝村土坪組,選擇土壤肥力相對均勻一致、肥力中上等、排灌方便、無病害史的地塊做試驗地。該地為丘陵地區,海拔 837 m左右,位于北緯27°31.093′,東經10°33.354′,土壤類型為水稻土、黃壤土,土壤肥力上等,前茬作物為玉米、水稻 ,試驗面積共8.3 hm2。
1.3 試驗設計
采用相鄰種植的大區對比試驗設計,大棚漂浮育苗,行距1.1~1.14 m,株距0.5~0.6 m,栽煙15 000~16 500株/hm2。采用分離式施肥,根據土壤化驗結果結合品種特點進行施肥,施純氮70.5~90 kg/hm2,即專用基肥田煙每公頃施用600 kg,土煙每公頃施用750 kg(田基肥8∶10∶25,土基肥9∶8∶25),專用追肥150 kg(15∶0∶30),氮磷鉀比例田煙1∶0.86∶2.77,土煙1∶0.66∶2.59。
各品種種植面積不小于1 hm2, 各項農事措施及時一致,其他管理按生產技術方案要求進行。
1.4 調查項目和方法
(1)記錄試驗地的氣象因素,試驗過程及主要技術措施。
(2)記錄供試品種的主要生育期、主要農藝性狀、病害抗性表現和煙葉產量、產值、級指、產指等重要經濟性狀。每品種選擇10株調查農藝性狀;每品種選5點進行病害調查,其中,選100株調查葉斑病,選250株調查其他病害。
(3)煙株封頂后,及時進行5點選株,每點80株,共400株,標記各煙株上部葉(從上往下4~6葉位),中部葉(從上往下9~12葉位)和下部葉(從下往上4~6葉位)的葉片,按部位采摘,單獨烘烤后妥善保存。從每部位初烤煙葉中各取5 kg進行質量評價。
2.1 氣候情況
2011年余慶縣烤煙主要生育期氣候與常年相比,總體表現為多日照、高溫、少雨、高蒸發量,即嚴重干旱氣候。4月、6月平均氣溫分別比常年低0.1和0.2℃, 5、7、8、9月比常年分別高出0.4、0.8、1.6和1.1℃;烤煙大田生育期累計積溫比常年高108℃;降雨量6月份基本持平, 4、7、8月份,較常年分別減少58.5、116.7和107 mm,4~9月份降雨較常年減少356.6 mm,減少幅度為43.8%;5、7、8月份日照時數比常年分別多56.7、69 和79 h,整個大田生育期日照時數較常年增多181.8 h;4~9月份蒸發量分別較往年高33.4、105.4、45.3、132.3、196.8和101.9 mm,整個大田生育期較常年高615.1 mm,增幅為138.4%。說明2011年的氣候不利于烤煙生長發育,也不利于煙葉的烘烤。
2.2 生育期
各品種的出苗時間和生育前期存在一定的差異。在相同的播種期和苗床管理條件下,南江3號出苗最早,比對照K326早8 d,湘煙4號、秦煙96、中煙203、云煙97次之,在24~26日出苗,畢納1號、K326、云煙87最晚,2月28日出苗。各品種成苗時間基本一致,苗期(從出苗致成苗)最短64 d,最長72 d(表1)。
移栽至團棵期,南江3號、云煙97、中煙203時間最短,為32 d,湘煙4號、畢納1號、K326最長,35 d,其余品種在33~34 d之間。移栽到現蕾的間隔時間,云煙97最短,為51 d,南江3號最長,64 d,其余品種均為54~59 d。移栽至中心花開放,云煙97最早,為57 d,南江3號最晚,72 d,其余品種在61~67d之間。湘煙4號及K326大田生育期最長,為158~156 d,秦煙96最短,為138 d,其余品種在142~149 d范圍。以上分析表明湘煙4號、畢納1號和K326從移栽至團棵期生長較慢,其余品種相差不多;各品種生育期偏長,比常年多20 d左右(表2)。

表1 苗床期調查記載統計表

表2 生育期調查統計表
注:按YC/T 142一1998“煙草農藝性狀調查方法”進行。
2.3 農藝性狀
各品種煙株田間生長狀況存在一定差異。移栽到團棵期,株高在8.6~13.6 cm之間,云煙87和云煙97均優于對照K326, 除南江3號略低于K326外,其余品種與K326差異不大。莖圍在4.65~5.83 cm之間,K326最大,秦煙96最小,其余品種與K326差異不大。葉片數在8.6~9.9片之間,云煙97最多, 秦煙96最少,其余各個品種差別不大。云煙97葉面積最大,其次是南江3號,秦煙96最小,其余各品種與對照K326差異不大。綜上所述,團棵期各品種農藝性狀以云煙97最優,其次是南江3號,其余品種與K326差別不大, 秦煙96長勢最差(表3)。
打頂后測量,各品種株高在92~111 cm之間,畢納1號最高,其次是云煙97, 湘煙4號最低,其余品種差別不大。莖圍以南江3號最大,云煙87最小, 其余品種與K326差別不大。有效葉片數在17~22.4片,秦煙96最少, 畢納1號最多, 其余品種與K326差別不大。南江3號葉面積最大,其余品種差別不大;煙株的株型基本為筒型,表明打頂后南江3號的農藝性狀最優,其次是云煙97(表4)。

表3 栽后30 d各品種農藝性狀

表4 打頂后各品種農藝性狀
2.4 抗病性
苗床期各品種均未發生病害,移栽至團棵期,K326、畢納1號、中煙203、云87和湘煙4號均有氣候斑病發生,發病率雖高,但病情指數較低,對煙葉產、質量無明顯影響。打頂后秦煙96部分煙地有黑脛病發生。8月中下旬云煙87、云煙97及K326有赤星病發生,發病率不高,病指較低,對煙葉產、質量基本上無影響,從抗病性上看,以云煙97表現最好,赤星病發病率達11%,其次是南江3號(表5)。

表5 田間自然發病情況調查
2.5 烘烤后煙葉外觀質量
下部葉:畢納1號、云煙87顏色多為檸檬黃色,其余各品種均為橘黃色;各品種色度均為中;葉片結構均為疏松;各品種成熟度均較好,油分均稍有;單葉重云煙87、云煙97、秦煙96、湘煙4號比K326低,其余品種均高于K326。中部葉:畢納1號及云煙87多為金黃色,其余各品種均為橘黃色;云煙97身份為厚,其余各品種為中;秦煙96、K326色度濃,其余品種均為強;葉片結構均為疏松;成熟度各品種均為成熟。上部葉:各品種顏色均為橘黃色,葉片結構均為稍密;K326、云煙87、畢納1號、湘煙4號稍厚,其余品種均為厚。綜合分析,南江3號表現較好(表6)。

表6 初烤煙葉外觀質量調查
注:單葉重、下部為4~6葉位平均值,中部為9~12葉位平均值,上部為倒數4~6葉位的平均值。
2.6 產質量分析
從表7可以看出,云煙87產量最高,其次是云煙97,湘煙4號產量最低。云煙87、云煙97產量略高于對照K326,南江3號略低于對照,其余品種均低于對照。產值以南江3號最高,其次是云煙97,湘煙4號最低;南江3號均價最高,其次是云煙97、云煙87, 湘煙4號最低;南江3號上等煙率最高, 其次是云煙97和中煙203,湘煙4號上等煙率為0。上中等煙率在84.97%~96.61%,南江3號最高,湘煙4號最低。橘黃煙率各品種差別不大,南江3號、云煙97、秦煙96高于對照,云煙87與K326一致,其余品種接近或低于K326。檸檬黃煙率、除湘煙4號低于對照品種外,其余品種均高于對照。

表7 重要經濟性狀統計表
單一品種在固定地區連續大規模種植,不可避免會造成品種特性退化、抗性下降,病蟲害普遍發生等問題,使煙葉內在品質下降,從而嚴重影響經濟效益[11~13]。引進適宜當地自然條件生長的新品種是緩解和解決單一品種退化的有效途徑。
通過對7個新品種與對照品種K326在生育期、農藝性狀、抗病性、經濟性狀、外觀質量5個方面的比較,發現南江3號綜合性狀位列第一,云煙97綜合性狀位列第二,云煙87綜合性狀位列第三。建議擴大以上3個品種的推廣范圍,針對其品種特性進一步加強栽培措施、病蟲害防治、煙葉烘烤的技術研究,篩選出適合余慶煙區生態環境的特色優質煙葉品種,提高煙農的經濟效益,提升余慶煙葉的質量,為工業企業提供更好的特色煙葉原料。
[1] 王樹聲.特色優質煙葉開發重大專項立項背景[J].中國煙草科學,2010,31(1) : 83-84.
[2] 周金仙,白永福,張 恒,等. 云南煙草品種區域試驗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4,19(1):75-77.
[3] 周金仙.云南烤煙主要推廣品種適宜種植區域規劃[J].煙草科技,2007,(1) :59-64.
[4] 劉寶法,王華彬,周寶仁,等. 幾個烤煙新品種在內蒙古的引種試驗[J].中國煙草科學,2003,24(2):25-27.
[5] 常壽榮,徐興陽,羅華元,等. 美國引進烤煙新品種的篩選及利用[J].昆明學院學報,2008,30(4):50-54.
[6] 常壽榮,吳 濤,羅華元,等.烤煙品種、部位及生態環境對煙葉致香物質的影響[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10,25(1):58-62.
[7] 史萬華,李棟烈,朱家明,等.烤煙新品種引種試驗初報[J]. 中國煙草科學,2003,24(2):28 -30.
[8] 羅華元,楊應明,徐興陽,等.津巴布韋烤煙品種引種比較試驗研究初報[J].昆明學院學報,2009,31(3):28-30.
[9] 劉風蘭,王素琴,段旺軍,等.新引國外烤煙品種的綜合性狀[J]. 煙草科技,2003,(1) :35 -37.
[10]錢 車, 招啟柏,陳晶波,等. 彰顯普洱煙葉風格特色的品種篩選研究[J].安微農業科學, 2012,40(9):5116-5118.
[11]楊鐵釗.煙草育種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67-72.
[12]陳學乎.煙草育種學[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2.41-46.
[13]滕 凱,楊 柳,譚濟才,等. 湖南湘西特色煙葉品種篩選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28):119-123.
S572.022
A
1001-5280(2012)07-0033-05
10.3969/j.issn.1001-5280.2012.07.09
責任編輯:黃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