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長沙 410128; 2 畢節市煙草公司七星關區分公司,貴州畢節 551700)
2012-10-12
石朝霞(1985—),女,貴州畢節人,主要從事烤煙生產工作,Email:705126962@qq.com。
貴州省煙草專賣局項目(2008-12)。
畢節地區烤煙品種比較試驗
石朝霞1,2,顏合洪1,王玉川2,邱萍2,曹廷茂2,陳朝應2,張念2
(1 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長沙 410128; 2 畢節市煙草公司七星關區分公司,貴州畢節 551700)
為選育出適宜畢節地區的烤煙新品種,在黔西縣實施了烤煙品種(系)對比試驗,研究了畢納1號、畢煙2號等9個烤煙新品種(系)的大田生育期、主要農藝性狀、經濟性狀、煙葉外觀質量、田間發病情況。結果表明,貴煙1號和NC92的植物學性狀、農藝性狀、經濟性狀和煙葉外觀質量較好,適宜在本地試種推廣,織金1號初烤煙葉稍薄,油分稍有,外觀質量稍差,產值較低,不宜在本地試種推廣。各品種(系)均抗青枯病。
烤煙;品種;農藝性狀;經濟性狀;畢節地區
種質資源是煙草育種的重要基因來源,是培育優質、適產、多抗烤煙新品種的重要物質基礎,對發展中式卷煙和實施煙草育種工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有研究表明,品種對生產的貢獻率為25%~30%,是決定煙葉產、質量,獲得理想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2~3]。
貴州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自然環境,是一個較適宜烤煙生長的地方,其種煙歷史較長,種質資源較為豐富,至今保存種質資源已超過300份。但在煙草育種上所用的親本遺傳背景相對狹窄,遺傳多樣性不豐富。只有拓展煙草育種的遺傳基礎,豐富煙草種質資源基因庫,才能選育出適應性強、優質、多抗的烤煙新品種[4~5]。為了適應貴州省畢節地區煙草生產對新品種的需要,筆者開展了該地區烤煙品種選育比較試驗,以期篩選出有潛力的品種(系)作為儲備替代品種,為新品種推廣和品種合理布局提供科學依據。
1.1 材 料
供試品種(來源):畢納1號(BJ0901)、CH0-1(BJ0902)、畢煙2號(BJ0903)、織金1號(BJ0904)、通天黃2號(BJ0905)、金煙2號(BJ0906)、貴煙1號(BJ0907)、NC92(BJ0908)、K326(BJ0909)。
1.2 方法
試驗選擇在貴州省黔西縣林泉鎮合心村進行,試驗地面積1 668 m2,海拔1 260 m,前茬作物為玉米,土壤為黃壤,質地疏松,肥力中等。采用完全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3行區,行距1.10 m,株距0.55 m。四周設有保護行。大田管理和烘烤技術按照本地煙葉生產技術規程執行,同一管理措施在同一天完成。試驗于2009年2月5日播種,采用漂浮育苗,4月22日移栽。每hm2施有機—無機復混肥(8—10—15)1 125 kg,磷肥750 kg,硫酸鉀150 kg;施純氮量為90 kg/hm2。7月18日開始采摘烘烤,9月7日采烤完畢。
1.3 調查分析項目
調查植物學性狀及農藝性狀、CMV抗性、TMC抗性、黑脛病抗性、青枯病抗性、抗逆性、產量、產值、均價、上中等煙率、煙葉外觀質量、煙葉化學成分、評吸鑒定、工業鑒定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行業標準》農藝性狀調查方法進行,選取有代表性田塊,采用對角線選點,田間采用5點取樣法,每點選取20株進行調查分析。
單葉葉面積(m2)=0.634 5 (葉長×葉寬)
病害調查分析方法及抗病性鑒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行業標準》進行。誘發鑒定:高抗病指≤5.00%,抗病病指為5.01%~25.00%,中抗病指為25.01%~50.00%,中感病指為50.01%~75.00%,感病病指≥75%。
發病率=(發病株數/調查總株數) ×100%
病情指數=[(各級病株或葉數 該病級值)/(調查總株或葉數 最高級值)]×100
烤后煙葉按照國家烤煙分級標準進行分級,并選取X2F、C3F和B2F進行化學成分分析。各級別煙葉價格參照當地煙葉收購價格。
2.1 主要生育期
從表1可以看出,播種期相同,各材料出苗期、成苗期基本一致。品系BJ0907和BJ0903團棵期最早,BJ0904最晚。各品系現蕾期、中心花開放期、腳葉成熟期基本一致。BJ0903頂葉成熟期最早,其次是BJ09006,BJ0907最晚,比BJ0903推遲6 d。BJ0903大田生育期最短,為125 d,其次是BJ0905,為126 d,BJ0907最長,為131 d。通過分析可知,在相同條件下,不同品系大田生育期有一定差異。烤煙生產各階段所處的氣候條件是否適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移栽期的安排,選擇最佳移栽期是烤煙獲得最佳產量和質量的必要條件[6,7],因此要根據品(種)系大田生育期選擇適宜的移栽期。

表1 各品種(系)的生育期
2.2 主要農藝性狀比較
從表2可以看出,BJ0907株高最高,為149.5 cm,其次是BJ0908,為126.3 cm,BJ0901最低,為101.6 cm。BJ0907平均有效留葉數最多,為38.3片,其次是BJ0908,為22.0片,其余材料品系差異不大,為19.0~21.0片。BJ0904和BJ0908莖圍最大,為9.8 cm,BJ0909最小,為9.4 cm。BJ0904腰葉面積最大,為1 519.54 cm2,其次是BJ0901,為1 448.75 cm2,BJ0907最小,為1 261.75 cm2。BJ0904頂葉面積最大,為834.34 cm2,其次是BJ0902,為817.83 cm2,BJ0907最小,為713.40 cm2。BJ0905、BJ0908單葉重最高,BJ0902最低。從分析可知,BJ0907株高最高,單株留葉數最多,但最大葉面積較小。BJ0904最大葉面積最大,但是葉片較薄,所以單葉重不是最大。留葉數對煙株的各種農藝性狀有明顯的影響,在生產上,一般以單株留葉18~20片較為合理。

表2 各品種(系)的主要農藝性狀
2.3 主要經濟性狀比較
由表3可知,BJ0907產量最高,其次是BJ0908, BJ0903最低。BJ0907產值最高,其次是BJ0908, BJ0904最低。BJ0903均價最高,BJ0904最低。上中等煙率BJ0908最高,BJ0903最低。青煙率BJ0902最高,為6.6%,BJ0909最低,為4.2%。從表3還可以看出,BJ0907產量和產值最高,綜合經濟性狀表現最好,其次是BJ0908,而BJ0904表現較差。
2.4 各品種(系)原煙外觀質量
從表4可以看出,各品系原煙成熟度均為成熟;BJ0901、BJ0904、BJ0908顏色為正黃,其余為金黃;BJ0904葉片結構為尚疏松,其余均為疏松;BJ0904、BJ0907、BJ0908色度為中,其余為強;BJ0904身份稍薄,其它材料為中等;BJ0904油分稍差。初烤煙葉外觀質量是煙葉化學成分在外觀特征上的表現,要評價各品系煙葉質量,還需要進行化學成分檢測分析。

表4 各品種(系)的煙葉外觀質量
2.5 大田自然發病情況
從表5可以看出,BJ0907氣候斑病病指最高,BJ0904、BJ0909最低;BJ0907赤星病病指最高,BJ0904最低;BJ0905花葉病病指最高,BJ0901最低;BJ0905、BJ0908黑脛病病指最高,BJ0901、BJ0902、BJ0904未發生此病害;9個材料均未發生青枯病。總的來看,各材料綜合抗病性較強。以上各材料的抗病性主要是田間發病情況調查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鑒定各材料的抗病性,需要進行人工誘發鑒定。

表5 各品種(系)的田間發病情況調查
(1)BJ0907大田生育期最長,BJ0903最短,其余品系材料生育期基本一致。
(2)BJ0907單株留葉數最多,但最大葉面積較小。BJ0904最大葉面積最大,但是葉片較薄。
(3)BJ0904初烤煙葉身份稍薄,油分稍有,外觀質量較差。其它品種(系初烤)煙葉為成熟,顏色正黃或金黃,油分為有,結構疏松。
(4)BJ0907、BJ0908單產和產值最高,綜合經濟性狀表現較好,適宜在本地試種推廣。BJ0904經濟性狀表現較差,不宜推廣。其它材料可繼續參加試驗篩選。
(5)所有參試材料未發生青枯病,其它病害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綜合抗病性較強。
在煙葉生產中,單株留葉數在最大限度地提高烤煙產量、產值方面都有一定作用,但是很難提高煙葉的總體品質。本試驗結果表明,材料BJ0907單株留葉數較多,平均留葉數達到38.3片,煙葉單產和產值最高,而要評價該材料的總體品質,還需要進行煙葉化學成分分析和評吸鑒定。另外,烤煙品種系統選育是一項時間較長、涉及內容較多的項目,所以要評價一份材料的優劣,還需要多年、多試點地進行觀測分析,有待進一步研究。
[1] 楊春元,任學良,王志紅,等.貴州烤煙種質資源主要特征特性的遺傳多樣性分析[J].中國煙草科學,2009,增刊:47-49.
[2] 王宇超,朱列書,胡日生,等.新引烤煙品種適應性研究[J].作物研究,2009,23(4):261-264.
[3] 談 文,蔣世軍.煙草病理學教程[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117-147.
[4] 王彥亭.我國煙草育種工作發展思路[J].中國煙草科學,2001,22(4):1-5.
[5] 謝天保,王生才,馮玉海,等.湖南省特色烤煙品種篩選試驗初報[J].作物研究,2012,26(1):30-34.
[6] 黃一蘭,李文卿,陳順輝,等.移栽期對煙株生長,各部位煙葉比例及產、質量的影響[J].煙草科技,2001(11):38-40.
[7] 劉德玉,李樹峰,羅德華,等.移栽期對烤煙產量、質量和光合特性的影響[J].中國煙草學報,2007,13(3):40-46.
S572.037
A
1001-5280(2012)07-0038-04
10.3969/j.issn.1001-5280.2012.07.10
責任編輯:劉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