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奇
(中鐵六局太原鐵建建安分公司,山西太原 030045)
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建筑施工企業為能在高手林立的建筑市場擁有一席之地,不斷發展壯大,一方面堅持“質量求生存,品牌求發展”的品牌戰略,另一方面不斷苦練內功,加強基礎管理,增收節支,取得價格競爭的主動權,實際上價格競爭的背后是成本的競爭。眾所周知,工程項目是施工企業產生經濟效益的源泉[1],工程項目的管理是施工企業的管理基礎,而成本管理是工程項目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責任成本核算作為項目責任成本管理的重要環節,就顯得尤為重要。
責任成本核算就是在企業內部的責任中心制定責任成本預算,作為該責任中心的成本目標,計算實際成本的差異,進行實際成本的控制和考核的一種成本核算方法。也就是在計量、分析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有關預算實際執行情況的基礎上,進行成本目標控制。由于工程項目周期長、過程復雜、個體差異大、不可復制等與其他商品不同的特點,工程項目的收入和成本就存在階段性、一次性、動態性、金額大的特殊性;如不及時進行過程核算,項目的經營質量、管理的成效好壞只有在工程結束后才能知道,時間跨度大,出現“秋后算賬”“死后驗尸”的局面;沒有有效及時的信息反饋,過程控制和糾偏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大大降低了管理質量。因此,工程項目只有通過縮短核算周期、劃小核算單元及時進行核算,才能深入了解項目經營狀況、發現問題、找出偏差、制定糾偏措施、落實執行,使項目經營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同時責任成本核算作為責任成本管理的重要環節,也是考核責任,考核各責任中心責任預算執行情況、評價責任中心業績和給各責任中心進行經濟利益兌現的重要依據。
理論上會計核算應包含企業責任成本核算,責任成本核算應該成為會計核算的輔助核算,為會計核算提供原始資料,傳遞施工現場數據,財務部門根據基礎數據進行賬務處理,匯總成本,填制會計報表。會計報表作為反映企業資產狀況、經營成果的信息報告,一經審核,具有法律性,必須具有客觀性、真實性、準確性。會計核算的分析建立在財務報表的基礎上,對數據進行分析。責任成本核算分析是建立在工程實際進展情況基礎上分析,還原工程項目的實際成本支出,兩者目標趨于一致。但由于工程項目的收入成本的特殊性,財務人員的業務范圍所限,對核算人員提供的數據無法核實,再加上施工單位粗放管理性質,現場計量很難做到及時性、規范性,必然會導致部分核算數據不能如實反映給會計部門,財務的報表數據分析也失去意義。
鑒于以上原因,施工企業應全力推行責任成本核算,隨著管理制度及能力的綜合提高,逐步合二為一。目前管理現狀下將責任成本核算與會計成本核算混淆,會造成核算過程中責任人不明確、程序混亂、分析粗獷的問題,兩者的差異主要體現在:1)反映內容的差異。責任成本核算主要是針對既定目標對比分析,找出原因,落實獎罰,制定下一步措施。主要目的是分析找原因。會計核算側重于成本發生情況的反映和監督,對財務報表數據進行分析,主要目的是核實盈虧。2)核算方式、方法的差異。財務分析通過核算科目的設置,將費用歸集為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其他直接費,通過財務指標分析、盈余分析將企業整體資產狀況、經營成果變成一種通用的經濟語言,反映給企業決策層、數據使用者,成本分析只是內容之一。責任成本核算通過核算單元劃分、費用分批、指標設定、費用歸集、對比、分析、制定糾偏措施等環節,將工程項目劃整為零、分階段考核,將費用與工程實物、責任人掛鉤,很好的將費用指標、經營結果、責任人聯系在一起。
責任成本核算工作是一種數據的積累,提供了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的各個方面的量化研究及考核的依據。由于施工企業工程項目的特殊性,長期以來,工程項目的核算水平一直存在不盡人意的地方,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核算工作不及時性,就會失去它的實際價值。以最簡單的現場材料盤點為例,地材中的大量砂石料一般很難通過計數或稱重來直接盤點,通常是通過有規則的堆放,計算體積和比重來確定其實物量的。如果不及時去做盤點,等又進料和出料以后,或又發生了自然損耗后,結存情況就無法正確判斷。再如:本月發生的事情到下個月末才核算清楚,經營的狀態已發生變化,或者有可能已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核算工作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不夠深入細致,只講粗線條。如要對設備進行單機考核,而核算工作卻難以提供每臺機械設備的確切耗費;一個分項工程可能要經過多道施工工序才能完成,如果這些施工工序在材料、人力、機械等資源耗費上各有特點,而我們又不進行分步核算,要想進行成本管理,又從何處下手呢,粗線條核算的最大弊端是難以反映出人們憑直覺不易發現的管理工作中的各種問題[2]。
核算的結果更多體現的是對上階段經營盈虧的核實,具體盈在什么地方,虧在什么地方,具體的原因是什么,卻分析不出來或者分析不到位,無法將數據與現場實際掛鉤,例如許多工程中,核算結果出來了,土方工程虧損10萬元,但具體虧損原因是什么,是運距發生變化了,是現場施工工藝發生變化了,還是結算數量出了問題,卻不太清楚或沒有繼續深入。這樣就弱化了責任成本核算工作糾偏施工生產的作用,只起到統計作用。
項目分工不細致不明確,本是各部門配合協調完成的,卻各持一方,各責任中心按各自中心的要求做各種費用的統計,核算工作默認為是核算員的事情,所有的核算事項都由核算員重新統計計算,造成重復工作大,核算口徑不一致,降低核算的質量。
管理者不能高度重視核算反映問題,不能針對性制定措施進行糾偏,與現場管理人為分成兩張皮,造成核算起不到實質性作用。
責任成本核算是全員、全過程的,不只是具體一、兩個人的事,或者是某個部門的事,涉及到項目的制度、組織、崗位分工等,要做好核算工作,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員參與核算的意識,尤其是項目第一管理者項目經理,應充分認識核算工作的重要性,主動組織完善核算工作。其次要制定各項制度,明確崗位,確定組織形式。各項目的組織形式不同,但從費用發生的性質、內容來看,應有相應的崗位來負責人工費(勞務結算成本)、材料費、機械費、辦公費、其他管理費。管理制度保障要突出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項目部要通過制定涉及收入和成本管理的制度、辦法、管理流程和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等,規范各崗位的行為,使各項經營程序有序不亂,達到工作有程序,落實有責任人,過程有記錄,而且核算工作也不是與其他工作截然分隔的,是建立在其他工作基礎上,滲透到項目從始到終的過程中,與成本控制密不可分。
所謂成本控制體系,指以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各個管理層面和施工班組人人參與其中的成本管理網絡系統,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擔負著一定的成本管理內容。從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到現場管理員都必須落實成本管理責任,明確職責,成本控制體系應考慮“計劃趕不上變化”,各管理人員根據工程的進展和需要及時對原始數據進行記錄、核算、分析以及做出及時的調整和變化,盡可能實現責任成本核算的時效性和有效性。
要核算就要定原則,首先是費用劃分原則,按權責發生制的原則進行劃分,總的來說,可分為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間接費,但根據工程規模、性質及責任劃分,可將核算單元進一步細化,可按單位工程、分部分項工程或施工隊伍的施工范圍進行劃分,核算單元的劃分要與現場施工組織相符,并以能方便歸集成本、收入,找出責任人為原則。費用劃分見表1。

表1 費用劃分表
其次是確認收入的原則,也就是費用指標。收入是事先定好的實物工程量的數量和價格,可以是合同收入,也可以是責任成本預算收入,按費用劃分原則分批,形成能計量的清單或預算。每月季在固定的收方日,經相關部門人員現場對合格的實物工程量進行驗收確認后,核算部門準確計量本期收入。但必須注意驗收工程的數量必須是與事先劃分的核算單元相一致,否則就無法準確計量收入。最后是成本歸集原則,各相關部門必須按照既定費用劃分范圍進行成本的歸集。也就是必須按照相應的核算單元進行費用的歸集。
原始資料的準確與否是搞好核算工作的關鍵環節[3]。原始資料的收集積累要細致深入。責任成本臺賬分為總賬、明細賬和輔助賬三類??傎~由核算部門設置和管理,明細賬和輔助賬由各責任中心負責設置和管理。成本臺賬的設立必須與責任中心、核算單元相對應,記錄的細致程度與確定的收入指標一致,以保證對比分析能夠落實到位。為保證總賬與明細賬及輔助賬的一致性,應在單位內部建立費用審批登記流程,各項費用的發生具有可追溯性。同時各責任中心應加強對指標的控制,建立超指標及收入的預警制度。
在實際的工程項目核算人員中,要么精通會計業務而不了解施工現場,要么熟悉施工現場而對專業的會計業務不精通,致使分析數據和施工實際脫節。因此,要搞好責任成本核算,除了領導的支持和各部門的配合,更需要一批精通業務、知識面廣闊、對施工過程和現場熟悉的核算人員,從而保證各種數據能夠很好指導實際工作,同時也確保數據來源的真實性和及時性。施工企業要把核算人員的培養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實施人才培養戰略,逐步培養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業務核算人員,才能真正在市場經濟價格競爭中取得更大的收益。
總之,成本的管理是工程項目管理中永恒的主題,責任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中樞,是一項科學合理的系統工作,它的落實和踐行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這就要求我們既要進行必要的理論研究和探討,更要善于發現和總結在實際操作中的不足和經驗,從而為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的增收探尋切實可行的途徑。
[1]李尚濤.強化施工企業項目責任成本核算[J].會計之友,2001,3(8):24-25.
[2]陳 鵬.淺議施工企業的會計核算[J].中國外資,2011,12(23):27-28.
[3]鄧昌保.淺析施工企業責任成本核算工作的組織領導[J].財務與會計,2002,6(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