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11月5日文章,原題:中國的“黃金十年”緩解農村貧困 副題:盡管城鎮和農村差距拉大,但福利國家已通過醫保、養老金和免費午餐等形式開始確立由于從山區的家到學校要歷經兩小時跋涉,直到幾個月前,10歲的趙藹(音)從黎明到黃昏都要忍饑挨餓。如今,他和同學們吃上了免費午餐。像中國數千萬農民家庭一樣,他家靠種地省下的微薄利潤來維持生計。在這個摩天樓和品牌店星羅棋布的國度,他們在貴州省一處偏遠、也最貧困的地區之一勉強度日。但過去10年來,(政府的)一系列措施帶來緩解:取消農業稅和學雜費,推廣醫保、養老——趙的爺爺每月領取55元養老金,以及如今學校的免費午餐。“跟有錢人比,我們過得沒那么好,但比過去強多了”,趙的奶奶說。
中國即將迎來領導人換屆之際,國家媒體歡呼現任政府領導了“黃金十年”。盡管存在失望,但政府留下一項重大政治遺產:搭建起福利國家的架構,并努力保證社會底層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專家說:“政府在老百姓生活水平方面投入很多錢……雖然還處在很低水平,但中國已開始進入‘福利中國’階段。”世行經濟學家王德文認為,“政府干得非常好。他們設立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動員全社會資源實現這些目標。”
10年前,中國養老保險覆蓋面為1.47億城鎮就業人口和5500萬農民,如今已涵蓋2.29億城鎮就業人口和4.49億農村和城鎮居民。1.24億中國人已開始領取養老金。幾年前,僅20%農村居民享有醫療保險,如今96%的農村人口都已覆蓋。哈佛大學的托尼·賽齊通過研究發現,盡管中國城鎮和農村差距拉大,但在2003年至2011年間,政府的滿意度提升了。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最窮和最富人群對政府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蘇黛瑞說:“基礎打下了,前面的路還很長。”“對華政策”咨詢公司的戴維·凱利認為,“戶口問題最難解決,因為涉及人心向背。城市居民不愿意大量人口來分享福利。”在中國發展一個福利國家將不僅需要新領導人的支持,還需要國民的支持。▲(作者蕭安玲,易水莟譯)?
中國和美國,誰更有潛力領導世界?
環球時報:民粹潮沖擊世界,中國莫隨波逐流
美報告誣中國是“網絡最大威脅”
美國學者:美國興衰與民主是兩回事
日本“藏起來的”經濟實力不容小看
日媒遺憾中日首腦未“偶遇”
糯康等判死刑彰顯“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