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雪蓮,袁 斌 (荊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 湖北 荊州 434000)
尼加拉瀑布樣T波改變1例
鄒雪蓮,袁 斌 (荊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 湖北 荊州 434000)
心電圖;尼加拉瀑布樣T波;阿-斯綜合征
尼加拉瀑布樣T波改變多見于各種顱腦疾病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導致的阿-斯綜合征發作后的患者,心電圖可出現一過性寬大畸形的倒置T波,并伴Q-T間期顯著延長。我科曾收治了一位在住院期間心電圖出現尼加拉瀑布樣T波改變的患者,現報道如下。
患者:女,84歲。因頭暈、頭痛、四肢麻木伴活動后氣短,于2010年11月17日入院,入院查體:HR 84次/min,律齊,BP 180/100mmHg,心電圖檢查示HR 80次/min,STV5水平下移,Q-T 0.39s(見圖1)。行心電監測見頻發房性早搏,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給予降壓、擴管以及胺碘酮0.2g口服,3次/日抗心律失常治療。7月27日患者入廁大便時不慎摔倒,造成股骨轉子間骨折就一直在科內治療。9月26日19:00進食過程中突然出現一陣嗆咳,伴呼吸困難,隨之意識喪失,牙關緊閉,呼之不應,無大小便失禁,給予吸痰未見異物,約2min意識恢復,給予氧氣吸入3L/min;1h后患者感惡心、干吐,并再次出現短陣意識喪失1次,當時測BP 140/80mmHg,行心電監護示心率(38~50)次/min左右,為竇性心動過緩伴交界性逸搏,頻發室性早搏,短陣室性心動過速。做心電圖示胸導聯出現巨大倒置T波,T波振幅gt;1.0mV,Q-T間期長達0.80s,伴有ST下移(見圖2)。立即停用胺碘酮,給予阿托品、硫酸鎂靜推,異丙腎上腺靜脈滴注,患者病情逐漸好轉。于2011年2月18日出院,出院時復查心電圖示HR56 次/min,律齊,胸導聯T波仍寬大畸形,T波振幅1.7mV ,Q-T間期0.68s,左胸導聯ST 下移(圖3)。出院后半月電話回訪自覺癥狀好。

圖1 竇性心律、ST改變

圖2 竇性心動過緩伴不齊 、尼加拉瀑布樣T波改變

圖3 竇性心律不齊、尼加拉瀑布樣T波改變
尼加拉瀑布樣T波改變多見于顱腦疾病(如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實質出血,頭顱外傷,神經外科手術操作,顱內感染,顱內腫瘤等)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導致阿-斯綜合征發作后的患者。其機制主要與交感神經過度激活,大量兒茶酚胺釋放造成心肌一過性電功能障礙有關,是神經源性心肌損害的表現之一,主要表現為心室復極時間延長,嚴重者可引發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1]。其心電圖特征為:①巨大倒置的T波可持續數日不等;②T波寬大畸形,開口及頂部都增寬,T波最低點常呈鈍圓形;③不伴有ST段偏移及病理性Q波;④Q-T間期顯著延長;⑤U波幅度常gt;0.15mV;⑥常伴有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2]。本例患者入院時心電圖T波及Q-T間期均正常,入院后開始服用胺碘酮0.2g/次,3次/日抗心律失常治療,一直長期服用近70d,但一直未監測心電圖變化。胺碘酮為第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其心臟毒性副作用主要有T波倒置、竇房阻滯、完全性房室阻滯、Q-T間期延長、尖端扭轉性室速等。該患者出現尼加拉瀑布樣T波改變可能是由于長時間服用胺碘酮造成Q-T顯著延長,導致了惡性心律失常發生,出現短暫性意識喪失即阿-斯綜合征發作,引起心電圖尼加拉瀑布樣T波改變。所以,對長期服用胺碘酮的患者應觀察用藥療效,定期監測心電圖,觀察Q-T間期有無延長,根據心電圖情況及時調整用藥,用最小有效劑量維持控制心律失常。心電圖出現尼加拉瀑布樣T波改變時,由于其導致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增加,是心臟性猝死的預警性心電圖表現之一,所以臨床上應高度重視,警惕猝死發生[1]。
[1]郭飛.尼加拉T波[J].臨床心電學雜志,2008,17(5):402.
[2]李玲.三度房室傳導阻滯阿-斯綜合征發作后尼加拉瀑布樣T波改變1例[J].實用心電學雜志,2007,16(6):466.
[編輯]何 勇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3.009
R540.41
A
1673-1409(2012)03-R022-02
2011-12-03
鄒雪蓮(1969-),女,湖北恩施人,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