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呂東悅
秋風初起 油市趨熱
○ 文/呂東悅
伴隨著石油進口大國中國進入了消費旺季,以及各國保經濟增長政策對市場信心的提振,國際油價有可能繼續處于高位震蕩態勢。為此,國內成品油市場將趨緊。
2012年以來,隨著國際油價大起大落,國內成品油市場亦形成強烈反差。一季度國內市場淡季不淡,成品油購銷兩旺;二季度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國內市場旺季不旺,深陷低迷。以6月29日國際油價強勁反彈為標志,7月份以來國際油價再度持續上漲,國內市場開始逐步改善,社會經營單位由前期觀望市場變為補貨惜售,市場趨旺、價格明顯上漲。8月10日國內汽柴油銷售價格分別提高390元/噸和370元/噸,至此2012年成品油價格國家三提三降,國內市場得到根本扭轉。
伴隨著石油進口大國中國進入了消費旺季,以及各國保經濟增長政策對市場信心的提振,國際油價有可能繼續處于高位震蕩態勢。國際油價作為國內市場的發酵劑和牽引器,在帶來國內成品油價格進入新一輪上調窗口的同時,有可能驅動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求再度緊張。
國際油價上漲近兩個月后,雖然繼續上漲的阻力增大,波動震蕩的可能性在增加,尤其是美國官方8月17日提出的釋放戰略石油儲備以壓制油價高漲的設想,可能打壓油價上漲,但迫于資源供應上的不確定性,油價高位運行的態勢不會有大的改變。
敘利亞內戰不斷升級,西方與伊朗在核問題上的較量與矛盾不斷加劇,現實威脅著中東地區的石油供應。8月9日歐佩克公布月報稱,歐盟禁運啟動后,伊朗7月石油日產量進一步降至282萬桶。伊朗2011年年底以來平均已日減石油產量70萬桶。不過,制裁伊朗石油出口,效果并不是單方面的。伊朗作為石油出口大國,制裁時間一旦拉長,供應減少逐漸累加,消費國同樣難以承受。8月20日韓國知識經濟部消息人士稱,韓國煉廠將從9月起恢復自伊朗每日20萬桶的原油進口。截至8月22日,美國能源署連續四周報告,美國原油庫存大幅度下降。加之早在2012年4月開始的英國Buzzard油田維護,近來作為石油供應減少的原因再度浮出水面。8月20日消息,截止到10月中旬前,英國最大的油田Buzzard仍將繼續關閉停產,9月份北海油田產量將減少約17%。再有,目前已進入墨西哥灣颶風期,該地區石油生產也直接受到影響。8月24日報道稱,目前墨西哥灣沿岸包括英國石油公司和殼牌石油公司在內的石油生產企業都已經開始疏散石油開采人員。特別是美國經濟持續向好,以及市場對世界主要央行可能采取經濟刺激的主觀臆測和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明顯左右著國際油價。

●國際油價上漲或推動國內油市趨緊。 供圖/CFP
繼路透調查公布多家權威機構人士預計的國際油價上升后,8月10日國際能源機構表示,由于西方國家與伊朗針對伊朗核計劃所建立起的對峙局面抵消了全球經濟虛弱帶來的影響,油價將在未來幾個月延續升勢。這一形勢無疑對國內市場形成較大壓力。
隨著國際油價的不斷上漲,國內原油加工成本不斷提高,成品油生產虧損依然較大。8月下半月以來,歐佩克一攬子油價普遍已在110美元/桶以上。即使按照110美元/桶測算,成品油產銷虧損每噸也在幾百元。特別是受制裁伊朗影響,中國原油進口也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8月21日消息,伊朗原油的兩大買家--中國和印度7月進口量大幅下降。中國7月從伊朗進口的原油自6月的11個月高點銳減近三分之一。再有,因國際油價的快速回升,成品油進出口效益已明顯逆轉。汽柴油出口效益明顯高于國內銷售,進口則已由盈利轉為明顯倒掛。以8月中旬新加坡油價測算,汽柴油加工貿易出口比國內接軌的出廠價高出1000元/噸左右;國Ⅲ標準汽柴油進口到岸完稅價大體為10000元/噸和8700元/噸,分別比廣東市場規定最高零售價高出100元/噸和200元/噸左右。相對其它國Ⅲ標準成品油未加價的省市,進口成品油虧損更大。從效益看,成品油進口資源已無法操作。此種狀況明顯不利于國內資源調劑。此外,近來國內市場化工產品價格也出現好轉,也增加了對成品油資源的擠壓。

●隨著秋收季節的到來,國內成品油需求將進入旺季。 供圖/CFP
進入8月后,以沿海休漁期陸續結束為標志,隨著雨季汛期減弱,農業生產、工程施工及假期出行等都將拉動成品油消費逐漸增大,9、10月國內成品油硬消費全面進入旺季。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國家持續拉動經濟的政策可能逐漸顯現。7月下旬,中央兩次召開會議,再次強調穩增長、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就國內經濟走勢看,悲觀的看法是三季度仍然探底、四季度企穩回升。8月3日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預計顯示,三季度在穩增長政策效應逐步顯現等因素影響下,我國經濟有望逐步企穩回升,初步預計,三季度我國GDP增長7.8%,增幅高于二季度0.2個百分點。但不論哪種看法,四季度經濟都是增長的,這種態勢也明顯拉動著國內成品油消費需求。
此外,7月26日路透分析認為,隨著印度柴油消費增加、澳洲與中東擴大柴油進口而中國減少出口,亞洲柴油消費有結構性上升趨勢。其中,2009年與2010年中國分別凈出口柴油270萬噸與288萬噸,但2011年上半年僅凈出口了7.96萬噸,到2012年上半年,中國已變成柴油凈進口國,購買了6.34噸。尤其是國內成品油進入旺季后,國內當期生產恐難以完全應對市場需求。
不論是7月30日路透公布的調查數據,還是8月10日國際能源機構的看法,2012年三、四季度國際油價都將呈現上漲態勢,使得國際市場漲價預期普遍主導著國內市場。截至8月22日,國內成品油接軌的國際市場三種原油價格累計平均比上個調價基期提高已超過4%,即達到調價標準。按照8月下旬國際油價水平保持不變測算,至9月10日滿足22個工作日調價時,三種原油價格累計平均比上一調價期提高將超過8%,國內成品油將再度大幅度提價。就國際油價走勢和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看,這已沒有太大懸念。
所以,近期國內成品油市場漲價預期逐漸提高,投機需求將明顯放大。尤其是二季度社會經營單位及一些大用戶持續觀望,低庫存運行,7月以來社會經營單位進貨補庫的積極性已經提高,這種勢頭將有增無減。漲價預期帶來的囤積惜售等投機行為將日益強烈,對國內成品油市場緊張起著火上澆油的作用。
總之,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資源的瓶頸態勢將會日趨顯現,至少9、10月成品油市場資源偏緊、供求緊張基本是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