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 旸,馮 陽
(南京工業大學 建筑學院,江蘇 南京210000)
隨著科學技術逐步成為推動世界發展的主導力量,高科技園區景觀作為城市景觀的有機組成部分,也逐漸成為城市景觀空間中重要的節點,對城市生態系統的完善與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對企業乃至城市整體形象的展示以及質量的提升存在積極意義。
高科技園區景觀環境是國家科技產業發展趨向的風向標,具有時代精神和科技性,能夠提煉園區精神,是企業文化的物質載體。科技園一般建于城郊開敞地帶,與住宅小區尺度較小,布置精細的居住區景觀相比,工業園區環境更注重較大尺度的規劃和大面積的效果;與原始自然景觀相比,工業園區環境體現出更多的人工匠心。在這種場地開闊、周圍環境配套設施比較簡陋的環境中,協調建立提供必要條件是首要任務。
在我國,高科技園區建設蓬勃開展的同時,園區景觀建設也存在較多問題。在各類問題中,景觀設計缺乏企業文化內涵是亟須改變的。很多園區景觀主要停留在簡單的綠化層面上,缺乏特色與語義,不能從景觀上展現出企業的文化特征及行業理念,更沒能扛起傳承企業文脈歷史的重任。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發展中形成的包括企業的價值觀、經營理念、積淀制度、行為準則等。企業的領導風格、管理方式與行業特點、競爭特性等密切相關。陳學璞把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概況為三部分,一是在企業發生的有利于人身心健康的各種文化藝術活動;二是企業生產環境和員工生活環境的優化、企業文明形象的塑造,以及員工素質、產品與服務的文化含量的提高;三是建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管理理念。
企業文化專家孫兵認為: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表現為行為,即凝聚力,包括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責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職業化行為規范。隨企業的發展而日益強化,企業文化最終成為企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園區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區文化。與其他社區文化一樣,高科技園區文化建設是公民性、公益性、發展性的需求。高科技企業是高科技園區的主體,園區文化中不僅包含企業文化,還包括企業文化與園區文化之間是互動關系。園區文化在宏觀上引導企業文化,使新進企業的企業文化本土化;企業文化也同時豐富了園區文化,形成了有別于其他社區文化的高科技園區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講,園區文化建設的關鍵就是企業文化的本土化和社區文化的企業化。
景觀包括物質與精神兩方面,高科技園區的物質景觀是它的形式表達的載體。同時,它通過景觀的色彩、風格、尺度等形式語言表達文化含義。景觀設計是企業經營理念、團隊精神、特色產品和發展方向等企業文化的綜合展現。將物質構景元素與人文因素,如地域特征、企業文化等相結合,提升園區景觀的文化層次,改變園區枯燥、人文關懷缺失現象,使園區景觀超越物質走向精神層次。
硅谷(Silicon Valley)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舊金山海灣(San Francisco Bay Area)的南片,是一條近50km的狹長地帶。這是一個由十幾所大學和幾千家高技術公司組成的新興工業區,交通便利,航空港、高速公路發達,是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和電腦軟件產地。硅谷的名稱來源于用來制造這些電子裝置的高純度的硅。與國內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不同,硅谷不是任何一個城市內部的園區,事實上它由一系列城市組成,總人口達670萬人,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立和完善的服務設施,也都有完善的基礎設施。
硅谷地區十分重視重點景觀節點設計,對園區入口處、風景區、風景走廊等的建設,從造型、體量、色彩、質地,以及電線、樹木、標志物的布置等都要求在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的同時滿足企業文化宣傳。硬質鋪裝大多采用石材,色調較為樸實,多為灰、白,加之樹冠的掩映,使得環境與周邊建筑融為一體。
硅谷園區內多個企業,各單位可以自主通過軟質景觀營造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各個公司都十分重視企業內部軟質景觀(植物、水景)的綠化和美化,作為體現企業文化內涵的一個途徑。硅谷園區建筑立面大多以方格型為主,通過色彩搭配和不同的面積組合,每個企業根據其企業文化創造屬于各自的建筑特色。顏色與格式的選擇是與企業其他形象元素相同的,也使得園區整體風格協調統一。園區內建筑風格簡潔明快,體現了高科技氛圍。如Intel和3Com的藍色,Apple和SGI的暖色,形成個性化的立面。許多公司還通過在噴泉、水池、植物造型設計上融入企業文化元素,花園式企業環境烘托出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
此外,硅谷導向標識設計具有自己的特色,力求個性化(圖1、圖2)。導向標識根據各企業文化特色進行的獨特的設計,極具導向性與吸引力。

圖1 硅谷惠普公司標識

圖2 硅谷惠普公司導向標識
景觀節點的導向性,不僅指構成的形態上具有明顯的方向感,從更高層次上,還指對觀者精神的導向性。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高亦蘭教授提出,人性化建筑外部空間可以通過創造環境中的視覺顯著點來實現,同樣可以借用在景觀空間的企業文化建設中來。他提出,景觀視覺點可以通過破壞知覺圖形的連續性來實現。高科技園區中,大尺度空間過長的線形容易缺少變化、產生單調感,因此,在線型空間的造景中可以運用起景、中景、端景引導視線的停駐、轉換和流動,這樣會使觀者的視野常處在變化中,從而既創造出視覺顯著點又保持了視覺新鮮感。
本文涉及的硬質造景包括利用石材、木質、鐵質材料加以塑造的景觀小品、雕塑鋪地設計及用這些材料鋪裝、拼貼的地面等。管理者的經營理念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園區景觀中的不同硬質景觀能夠展現不同的企業文化內涵。利用景觀小品或者雕塑等硬質景觀營造小場景并在這其中帶入所需傳達的內容。一般來說空間中的小品、雕塑等都最能成為景觀中的視覺顯著點,若把一些關鍵性的構建,信息內容,諸如企業宣傳,文化傳播等內容布置在這個位置,就能夠控制全局,起到突出重點的作用。
在園區景觀環境中,地面和鋪裝的設計水平和質量直接影響到企業員工和管理者的日常感受。地面材料的使用和構成是非常多的,要從企業的地域性、企業的類別和企業的文化等方面,來考慮如何把設計要素中的功能性,耐久性、安全性、可維護性以及文脈特征融入設計之中。例如:具有當代國際先進管理水平的企業在園區內正在采用通過地面鋪裝的材質、顏色來限定人和各類運輸工具的活動范圍。這個可以大力提高生產中的工作效率也規范了人和運輸設備之間的活動范圍。這個可以大力提高生產中的工作效率,也規范了人和設備之間的安全距離。地面鋪裝設計能定義出過渡空間,特別是園區地面鋪裝的改變,能夠暗示園區內建筑的出入口,并且在一定區域的不同使用功能。
軟質造景以植物為主。植物最大的特點是其可生長、靈活多變的屬性。不同于硬質材料,不如其他手法的形狀細膩,其生長季節性也限制了植物組景的觀賞時間。所以用它作為企業宣傳的載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求圖形的層次必須簡潔,具體手法可以有扎景、修剪等。
企業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地域性,在園區中設計出文化感強烈的場地空間,需要與地域文化結合,因此綠化物種的選擇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的體現之一,通過種植有當地特色的樹種以體現企業所在地域特色性。
色彩含有隱喻某種文化和直觀象征的作用,由于色相的明顯差異,每一種色都有自己的表情,會對人產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可以通過色彩區分景觀的不同空間、不同功能、突出景觀重點、亮點等,從而給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園區的色彩是蘊含在企業文化中的最抽象的部分,傳達了企業的重要信息和產品特性。強調企業色彩是企業環境和企業精神達到統一和諧的有效手段,二者相輔相成。美國圣地亞哥霍頓廣場(圖3),建筑師Jon Jerde試圖通過建筑色彩造型等細節設計,引起人們對歷史的聯想,他選用了近28種顏色,使建筑猶如一幅色彩絢麗的粉筆畫,顯示了一種熱烈的節日氣氛,充分展示了當代的商業文化;又如新疆吐哈石油廣場的景觀設計,代表石油的黑色是景觀體現企業精神的主要色彩。通過黑色來傳達力量、堅毅和爆發力,正符合石油企業的特質。一些景觀空間中的標識牌、中心雕塑也常采用醒目的顏色來吸引人的注意。

圖3 美國圣地亞哥霍頓廣場
在景觀色彩的制定中,色彩多以低明度色彩為主,樸實沉穩,巧妙、靈活地利用色相變化可以給園區空間帶來豐富的內涵和感染力,展現企業文化,同時會對人們產生心理暗示,繼而指導人們的行為。
園區標識系統最能體現企業的個性和生存理念,是園區景觀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景觀要素。標識是個體的視覺元素,往往只體現單一功能或用于顯示獨特特征的一種載體,而標識系統是系列化的標識群體。運用標識系統傳播企業文化的方法比較靈活常用,可以以標示牌、雕塑、點睛組團等各種方式實現,其最基本的要求是讓客戶和過往行人能容易看清企業的名稱并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些小品結合了實用性、觀賞性、藝術性的特點將企業的經營理念、特色產品、生產流程貫穿在設計中,突出企業文化,以提升整體形象、贏得更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景觀管理是對創造出的景觀和需要保護的景觀進行長期的管理,以確保景觀價值的延續性。對于已經形成的生態景觀進行持續的保護和對人文景觀進行及時翻新與更替,是園區景觀建設中不可忽略的一個環節。許多園區在經過初期建設后,忽略后期持續的維護和建設,縮短景觀壽命,不利于高效高質的傳播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
現代企業文化的發展對高科技園區景觀空間塑造賦予了新的內容,本文從重點節點設計、硬質景觀的塑造、軟質景觀的塑造、色彩建設的定制、標識系統的設計以及建立園區管理制度這6個方面分析了如何塑造完美的具有企業特色的文化景觀。高科技園區作為城市景觀中一道特殊的風景線,在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亦擔當著企業文化的宣揚,社會新文明的締結職責。設計師在關注景觀綠化建設之余還應該將視線投注于企業文化的宣傳與傳承,對企業有深入的了解,對其企業文化、產品特性及所處地域的特點有充分了解,尋求合理的開發利用模式,在設計中予以體現,為構造新時代的社會文明作出貢獻。
[1]俞孔堅.景觀:文化、生態與感知[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2]吉亞妮.VI視覺語言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J].科技信息,2007(31):38~39.
[3]劉濱誼.走進當代景觀建筑學[J].現代建筑,1997(3):64~65.
[4]西蒙·貝爾.景觀的視覺設計要素[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5]鐘書華.科技園區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6]劉光明.企業文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
[7].袁 犁,姚 萍.基于城市CIS原理的小城鎮景觀識別分類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07(31):50~51.
[8]文劍剛.小城鎮形象與環境藝術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9]楊公伙.視覺與視覺環境[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
[10]俞孔堅.尋常景觀的詩意[J].中國園林,2004(1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