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友平 肖 金
(1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醫院藥劑科,四川 江油 621700;2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四川 江油 621700)
臨床資料中顯示[1],抗生素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為廣泛、發展速度最快、產品種類最多的藥物品種之一。由于抗生素不合理、不規范的在臨床上使用,同時因為各種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導致了細菌耐藥問題的日趨嚴重。加之醫院中多重耐藥菌頻繁出現,使得治療和控制多重耐藥的感染成為臨床中的難題之一。為了了解常用抗生素在我院住院部中使用的情況,對自2010年~2011年期間藥品的使用頻度在前12位的常用抗生素,集合住院病例細菌藥敏結果進行統計處理分析,為臨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參考,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對我院自2010年~2011年期間常用抗生素進行統計,其使用數量、金額均來自住院部病區藥房微機操作系統中匯總的各個科室藥品銷售量。抗生素的藥敏試驗結果由我院細菌室提供。
1.2.1 藥品使用情況
采用WHO藥物統計合作中心[2]所設定的限定日劑量的(DDD)方法,計算常用抗生素的使用頻度(DDDs),藥品的日劑量均來自藥物的藥品說明書,DDDs=用藥總量/DDD。
1.2.2 藥敏試驗
采用紙片擴散法,NCCLS推薦方法對腸桿菌進行ESBLs的篩選試驗,具體的操作步驟按照1999年NCCLS推薦的K-B實驗法進行,以大腸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銅綠假單胞菌、綠膿桿菌等菌株跟隨檢測過程,藥敏試驗中所用的藥敏試紙片均由英國公司生產,以我省臨床檢驗中心發放的質控菌種作為標準對照菌株。
采用Excel7.0統計表格對收集整理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
結果見表1。

表1 2010年~2011年常用抗生素的DDDs、銷售金額排序表
結果見表2。

表2 5種常見致病菌耐藥率情況分析表(%)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醫院中收治的臨床病例呈逐年升高,因此在對各種藥物的使用方面出現混亂的情況,同時國內的醫療技術不斷的發展,品種繁多的抗生素類藥物不斷的問世,無疑為臨床上的治療開辟了廣闊的發展前景[3],為臨床上不斷出現的各種疾病、傳染病的治療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開辟了新的治愈途徑。另一方面,抗生素的使用在臨床上發揮積極治療的同時,也帶來了治療方面的欠缺,細菌的耐藥性逐漸的增強,菌群的失調導致了患者二重感染的比例等。
目前,由于臨床上抗生素的種類繁多,醫師在對患者應用抗生素時劑量過于偏高或者偏低,導致了敏感菌株受到抑制,破壞了患者體內的平衡狀態,耐藥菌株大量的繁殖,加之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外界的細菌更加容易入侵,引發更多的感染[4]。因此,抗生素的合理應用在住院部臨床上至關重要。
抗生素是每個醫院臨床上最主要的消耗藥品,在選用過程中多偏向于高檔或者新品種的抗生素,在結果表1中使用頻度最高的藥品中,主要以β-內酰胺類抗生素為主,多因為耐藥菌株的不斷升級,導致傳統抗生素的藥效降低,耐藥性增加,因此,β-內酰胺類抗生素已經逐漸成為臨床醫師首選的抗生素類藥物[5]。抗生素的使用與耐藥菌株的產生密切相關[6],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綠膿桿菌是我院自2010年~2011年分離出最多的菌種,頭孢曲松鈉和頭孢噻肟鈉是我院使用頻度最大的抗生素類藥物,分析原因可能與對院內的革蘭陰性桿菌仍然具有較高的敏感性,隨著兩類藥品的頻繁使用,其耐藥性具有增高的趨勢,因此在以后的臨床應用過程中應該合理的控制使用頻度。表2中顯示,青霉素作為窄譜抗生素,對革蘭陽性球菌具有較高的效果,但是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藥率達到了100%,可能與其他抗生素產生了交叉感染。
綜合分析,臨床上若抗生素種類濫用會導致耐藥菌株的迅速增長以及擴散,因此在抗生素的使用過程中應該重視加強病原學的檢查[7],在未查明具體病因時,不要較早的使用抗生素,應該先進行細菌的培養實驗,根據病例的藥敏試驗結果集患者的病情對癥用藥。醫務工作者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應該對抗生素的臨床療效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應做最基本的了解,減少或避免經驗性抗生素的使用。合理調整抗生素的采購品種及數量,使抗生素在我院更合理、安全、有效的應用。
[1]閆敏.2009年~2011年某院臨床常見病原菌分布及耐藥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33(1):58-60.
[2]鄒豪,邵元福.醫院藥品DDD數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J].中國藥房,1996,7(5):215.
[3]艾偉鵬.我院住院部抗生素使用狀況及細菌耐藥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08,21(11):1361-1362.
[4]戴鍇,楊麗華,龔作炯,等.某院2006-2008年臨床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變遷[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0,9(5):346-350.
[5]Kpper PM, Grusa E, Reichl H, et al. Consumption of imipenem correlates with beta-lactam resistance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J]. Antimicmb Agents Chemother,2007,46(9):2920-2925.
[6]陳深芳,莫曉媚,李偉,等.我中心婦幼保健院2006年抗生素用藥頻度與耐藥現狀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9,7(9):1359-1361.
[7]古東東,段蘊軸,張紅鷹,等.臨床標本細菌分離機細菌耐藥性監測[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3(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