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梅
(江蘇鎮江揚中市人民醫院,江蘇 鎮江212200)
靜脈輸液是臨床上最常用的護理技術操作之一,輸液滴速的調節又是操作中的重要內容,輸液滴數與滴系數是密切相關的,滴系數是指在輸液過程中,每毫升溶液的滴數(滴/mL)稱該輸液器的滴系數[1]。筆者在臨床工作中發現,一次性使用靜脈營養輸液袋輸注腸外營養時,按照教科書中輸液滴注速度的計算方法,用目前最常用的滴系數20調節滴數,常不能按預計時間完成輸液量,通過仔細觀察發現靜脈營養袋輸液器的滴液小于普通輸液器的滴液,而靜脈營養輸液袋上未標注其滴系數,臨床上常用的一次性輸液器、輸血器、避光輸液器、精量輸液器包裝上均標明其滴系數為20滴=1mL±0.1mL。遂對靜脈營養袋、普通輸液器的滴系數做了實驗。
將滴完的靜脈營養袋內加入100mL生理鹽水,營養袋輸液器的墨菲氏滴管中間橫向剪斷,將輸液器的滴速調節器移到墨菲氏滴管以上以調節滴速,取一支一次性1mL注射器去除針頭,將注射器活塞抽出,然后將活塞頂端從注射器乳頭處插入,使其充滿乳頭處的空間,將注射器空筒乳頭朝下,打開調節器,讓液體滴入注射器空筒內,記錄液體滴至注射器1mL刻度時所滴的滴數,結果約30滴=1mL。同樣方法實驗了普通輸液器,結果約20滴=1mL,實驗雖然粗略,但由此可見,輸液器的滴系數不同,雖然單位時間內的滴數相同,但滴入量會相差很大。筆者查閱了不同時期的基礎護理學教科書關于輸液滴速的表述。見表1。
在1985年及1994年基礎護理學教科書中均未提及滴系數的概念,在2008年基礎護理學教科書中關于“輸液速度的調節”提到滴系數,目前臨床常用的輸液器的滴系數為20,按每小時輸液量160~240mL計算,應該53.3~80滴/分,與40~60滴/分,相差較大。教科書中20多年來關于輸液速度的調節,一般成人40~60滴/分,兒童20~40滴/分的表述,未考慮到滴系數對輸液滴速的影響,容易對臨床護士造成誤導,而某些生產廠家未在輸液包裝袋上標明其滴系數,護士在使用時誤認為滴系數均為20,導致輸液速度計算錯誤。目前臨床上常用輸液器的滴系數有10、15、20、50幾種型號[2]。建議教材改版時,關于輸液速度的調節要考慮到滴數與滴系數的關系,生產廠家也應該盡量使用最常用的滴系數,以方便臨床護士實際操作,臨床護士在使用輸液器時也要關注其滴系數。

表1 輸液滴速的表述
[1]李小萍.基礎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58-265.
[2]余愛珍.基礎護理學[M].江蘇: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