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卉妍
(廣東中譽設計院有限公司,廣東 清遠511500)
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開始加速,為擴大城市規模實施了開辟新區、拆建移建、舊區改造等一系列規劃建設。住宅建設也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軌道,人們向集鎮、城市、城市帶聚居,以獲取便利的交通、生活設施和信息交流等各方面的服務。但工業的迅猛發展,人口的大量聚集,污染、噪聲、擁擠和城市的惡性膨脹,人居環境遭到破壞并直接威脅到人類身心健康,使得生態問題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較以往更渴望自然,希望生活于近自然的環境中。具有綠地景觀生態系統的居住區便成為人們擇居的首選地,而綠色生態住宅又稱“健康住宅”,指的是城市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可持續發展的居住小區。綠色生態住宅在設計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運用生態學、建筑的基本原理及現代科技手段,合理安排住宅建筑與環境景觀等其他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使住宅和環境景觀成為一個有機的結合體。
佛山公園西側A地塊安置小區位于佛山市禪城區瀾石街中心區域,總占地面積為20 883m2,容積率為3.5。臨近城市干道華遠東路及瀾石二路。東臨佛山公園,南瀕城市公園綠地,往南步行5min即可到達東平河,景觀資源豐富。此地塊位于城區建設核心地帶,周邊規劃配套十分齊全,有黎涌新小學、瀾石中學、佛山三中、幼兒園、醫院、市場、公共停車場、公園等,周邊還規劃了大量的商業配套設施,交通便捷、環境優美,適合居住的優良環境。
在安置小區這篇新生土地上營造一個既擁有昔日生活氣息,又富有未來綠色宜居理念的居住空間,給所有從舊城區搬遷過來安家的新主人們一個親切、能使舊情得以延續,又充滿新鮮活力的新家園環境。
景觀空間結構體系采取“一軸兩園,景致如串”——中心花園以小區主入口,各消防出入口及主要景點串連成一條景觀主軸,貫穿整個小區,四周以微地形綠化景觀圍合,形成一個獨立自然的內部園境空間(圖1、圖2)。

圖2 景觀視線
以古典園林“步移景異”的設計原理,結合現代住宅景觀造園手法,串聯式布置院內的景觀節點。在公共活動的空間結合功能需要設置停留觀景、休閑游憩的景觀主節點;而每棟樓出入口及架空層區域均為有特色的鋪裝或小品作為入口景觀提示小節點,通過這些主次景觀節點的連續貫通,將整個小區的景觀劃為綠色休閑景觀區、草坪露地主題景觀區、天臺花園、架空層親子活動區、沿街商業區及外圍生態綠化區等6個功能景觀區(圖3)。
小區空間景致組織豐富,從開敞的小區入口進來,迎面是一幅透雕景墻,展示出一派昔日街道的情景,讓人回味往日小巷陌弄的生活場景(圖4)。

圖3 功能景觀區分析

圖4 家園剪影景墻效果
沿著園路進去園區,便進入一片綠色天地,從蜿蜒的小路走進屋前的綠林,飄來的白蘭幽香,隱約重回那個種滿白蘭樹的小院子,回到溫暖的家。草坪、綠蔭廣場的景觀亭可為居民提供開敞的活動休憩空間,更好的感受綠色生活的舒適。小園路一側設有卵石健身步道,讓居民既能悠游的游走其中,又能在一片綠意中進行健身活動。
以整個小區中心為界,西側為草坪景觀區。開闊的疏林草地是本小區的中心景觀,條石凳布置在草坪上,居民能自由行走其中,或游玩或休息或靜思,這樣一片開闊的空間提供了更多的活動可能?;⌒蔚膱@路,平坦的草地,配以明月剪影景墻、草坪中心的旱石小景、木平臺等。
小區西側有一層的商鋪,上有約800m2的天臺空間。利用現有樓層交錯,設計景觀步梯,使景觀的層次也再上一層樓。因為該商鋪樓頂有4、5m高,所以充分利用這個已經有高差關系,是天臺花園的布置既延續中心庭院的景觀序列,也獨立了一片休憩空間。天臺花園設有休閑平臺,花架廊,景觀雕塑。西周女兒墻邊以竹為隔離,使小區居民擁有一個靜謐清幽的休閑環境(圖5)。

圖5 天臺花園效果
1、2號及7、8號住宅樓的架空層設置有兒童活動設施、休息坐凳及小型架空廣場,為日常留守老人和兒童提供一片無論刮風下雨都可以作為鄰里交流、活動、嬉戲的公共場所。老人即可于坐凳處休閑日常,也可于小廣場跳舞活動耍太極,同時也能兼顧在一旁活動的小孩(圖6)。

圖6 架空層親子活動效果
充分利用城市道路與小區的銜接,結合小區商業街,運用鋪裝和植物等元素配合,營造一個和諧、開放的商業空間。
利用小區北側的區域設置小型的露天生態停車場,既兼顧消防需要,也能為小區居民提供更過的車輛停放空間,方便訪客。幾處花鏡小品和小區圍墻邊的綠化均獨具匠心地安排與視線的盡端處作為景觀的收景,簡單而有效地提升小區的綠化量與景觀品味。
植物設計在總體環境景觀構件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景觀意境以及傳統文化意韻的信息傳遞中起著獨特的作用。嚴謹而虛實有致的形體結構是“形而下”與“形而上”交流的有效媒介,可以通過樹影、聲響、葉色等傳遞風、月、云、日、氣、四季等自然的信息。植物素材豐富而獨特的形體語言作為空間塑造的工具,具有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擬的優勢和魅力;而植物材料的自然屬性中孕育著歷史、文化和空間情結,在滿足生態功能的基礎上可以營造獨特的文化意境和空間情調。
以香花植物為主要選用品種,配以常綠植物及搭配開花喬灌,采用自然式的設計,組團形式配置植物。注重注重、色彩、季相、高矮、層次搭配和營造自然寫意的意境。選用芳香的喬木,如白蘭,為主要植物材料,營造出幽靜、含蓄的怡人空間,感受古人“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絕美意境。
先用開花豐滿、花形美麗、花色鮮明、花期較長的喬灌為主要植物材料,運用點植與叢植結合的手法,營造出嘉木蔥蘢、枝葉繁茂的氛圍。本區以開花喬木搭配常綠喬木,灌木地被則選用精致漂亮的品種種植。中心景觀區選用高大闊葉的喬木,大氣的棕櫚,濃綠的灌木地被為主要植物材料,運用樹陣、密植等手法,營造出明凈、開敞的綠色休閑空間,使進入一種寧靜、舒適的景觀設計感受。
綠地選擇適應道路環境條件、生長穩定、觀賞價值高和環境效益好的植物種類,堅持適地適樹,優先選擇適應本地生長、易于養護管理的鄉土樹種。注重道路綠化的綜合生態效益,發揮遮陰、防護等功能。植物重點選擇滯塵、防風、抗污染的樹種。植物選擇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出發,在適地適樹的原則下盡量豐富植物材料,注重喬木、灌木與地被的自然搭配,增加中、低層樹種和地被花卉,形成豐富的植物層次,減少對植物不必要的修剪,保持植物自然生長的狀態。形成自然、舒適的道路綠化景觀。
小區內的園林建筑小品為休息用的亭廊棚架,因此應充分利用爬藤植物的生長特性,創造一個綠色休息空間,增強人與綠色的溝通,使人們在休憩之時,仿佛置身于一個可觸摸到的綠色世界之中。這對于創造小區和諧、舒適的綠色人居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植物配置是設計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直接影響設計品質。而各種色葉植物、花灌木、香源植物等的合理配置,在光、影、風、霧等因素的影響下,將在富有生命的自然中創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多元化感悟空間。
隨著城鄉一體化的快速發展,對城鄉交界用地進行城市化改造,整合城市用地,拓展城市功能,使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進行轉變是政府和各個相關部門進行協調配合的一項綜合課題,給景觀設計師提出了一個非?,F實的議題。針對特殊的有獨特文化生活背景的居住主體農民,因地制宜、以人為本,尊重客觀生態形態,重視當地歷史文化傳統和居民生活風俗習慣,營造出宜居、和諧、綠色的新家園是廣大安置居民的心聲,也是景觀設計師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1]鄭作為.淺談城市住宅小區園林規劃設計[J].吉林農業,2010(10):7~8.
[3]封江松,傅 明,潘 華,等.綠色生態住宅小區景觀規劃設計[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20):151~153.
[2]姜建軍,高素萍.城市居住區環境設計途徑初探[J].山西建筑,2008,34(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