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遠春
(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林業局,貴州 玉屏554000)
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屬山茶科山茶屬常綠小喬木,是我國特有的木本類植物油資源,也是世界4大木本油料樹種之一,具有很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主產品茶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而且不含芥酸,比其他食用油更耐貯藏,不易酸敗。食用茶油不僅不會使人體膽固醇增高,適合高血壓病患者食用,而且還具有減肥、降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保健作用。近年來南方部分省區再度掀起發展油茶產業熱潮,油茶成為許多地方林業“十二五”期間的主導經濟林產業。
種子選擇宜以顆粒飽滿、色澤新鮮、無病蟲害的普通油茶為主。在確定用種前必須對其進行檢驗,把各項測定結果寫入檢驗證書,作為確定用種的依據。一般情況下,以普通油茶、紅花大果油茶、百花大果油茶為例,油茶新鮮種子的各項指標見表1。

表1 油茶種子基本質量標準 %
播種時間為10~11月,在選定的育苗場所先用干凈的河沙鋪20cm,然后均勻地鋪上一層種子,覆蓋10~15cm河沙,鋪上種子后以河沙覆蓋。即3層河沙2層種子。在沙藏催芽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兩點,一是種子不能鋪得過厚過密,以免影響種子正常發芽和生長;二是河沙必須經過高錳酸鉀溶液殺菌處理,苗床的寬度和長度視場地情況和便于人工操作來定。
播種后進行催芽處理,用無污染的水每隔一定時間均勻噴灑,苗床水分控制以苗床的沙子手捏不成團、手松不散開為宜,其含水量在65%~75%。翌年3月后可適當增加灑水次數,達到催芽目的。
在播種催芽的第2年5月前,必須做好嫁接前的準備工作。因3~5月份油茶砧木種子已經萌動、發芽,應搶時間組織嫁接,嫁接前的準備工作包括技術人員組織、嫁接物質貯備、嫁接場所確定以及接穗的采集方案。在玉屏縣筆者進行了芽苗砧嫁接時間實驗,其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日期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主要生長指標對照
從表2可以看出,嫁接時間以5月份為宜,此時期嫁接的幼苗各項生長指標綜合表現優于其它時間嫁接的幼苗。
(1)接穗品種必須是早產高產的良種,適應當地的生長環境,與砧木的親和力最少要達到中等以上,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
(2)夏接要采用半木質化或基本木質化的春梢,腋芽須健壯飽滿。
(3)做好采集的接穗的處理、登記等工作,采下的接穗用脫脂棉裹住莖部,浸水后密封,如遇長途運輸還要注意換氣保濕;短時間不能嫁接完的接穗可置于0~5℃的容器中予以冷藏,保障接穗的新鮮度。
芽苗砧嫁接法屬于劈接法的一種,充分利用了油茶此時期細胞發育旺盛,愈合快速,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等特點。
3.3.1 選砧、洗砧
取出在沙床中已發芽的健壯飽滿、無病蟲害的裸根砧木苗,用清水洗凈沙土,蓋上清潔的濕潤布料即可組織人工嫁接。取砧過程中盡量減少人為碰斷、碰傷砧木的嫩芽、嫩根。
3.3.2 斷砧、劈砧
用修枝剪等工具在芽苗砧種子的上方1.0~1.5cm處間斷,剪口整齊。隨即用鋒利的刀片從砧木正上方正中髓心劈開,開口長1cm左右。
3.3.3 套砧
用口徑略大于砧木直徑的鋁薄片裁成長約3cm,寬1cm從砧木上方由上往下把砧木套住。
3.3.4 削接穗
用單面刀片在接穗下節葉柄下方1~2cm處的左右兩側,各削一個角度15°、長約1cm的雙斜面,兩斜面正交會于接穗髓心,形成30°尖削度的鍥形。然后再從上節葉柄上方2~3cm處用修枝剪剪斷,最終成為一個帶一芽一葉的接穗,放入清水中待用。一次性削接穗不能超過50個,否則有可能給嫁接成活率帶來影響。
3.3.5 接穗與砧木接合
把削好的接穗輕輕地插入砧木切口,葉柄一側皮層對齊,再由下往上把是先套好的鋁薄片套筒輕提,利用套筒的固定力量使砧木和接穗緊密結合,最后淋水保濕。如此,嫁接工作即告結束。
苗圃(苗床)選擇根據育苗地點的實際可選擇自然圃地(土壤)或人工配制營養土作床兩種方法。現實中因自然圃地(土壤)的理化性質與育苗要求存在較大差異,人為改良工作量大、投入多,且改良效果不一定盡如人意,所以采用人工配制營養土育苗往往是現代許多單位育苗的首選。
自然圃地(土壤)的選擇應設在東南坡向,排灌良好,坡度5~20°,冬可避寒、夏能避暑,土壤pH值為5.5~6.5的沙質壤土為佳。
人工配置營養土的傳統配方一般是1份腐熟廄肥加1份酸性壤土,對缺乏速效肥分的壤土還應加入10%~15%復合肥。空限度為21%~25%,水容量27%~63%,pH值為6左右。配制后的營養土要組織人力在嫁接前提前10~20d裝入朔料容器中,朔料容器的規格高12cm,直徑8cm。底部開口,有利于幼苗根系的水分和氣體循環。
苗圃作床根據圃地地勢,多采取順坡向以利于排水灌溉。苗床高度3~5cm,寬度100~120cm,長度視苗圃面積自行確定,應方便苗圃排栽和管理。
把嫁接好的幼苗置于已經裝好營養土的容器中,幼苗裝袋過程中特別注意不碰傷、碰斷幼苗,同時注意幼苗嫁接口以下的根系部分要全部置于營養土中,做到幼苗根系不卷曲。裝袋工作完成后即整齊排于苗床之上進行下一步管理培育。
容器幼苗經過5~6個月定向培育后,即可按一年生嫁接苗標準達到苗木出圃的效果。因而此時期的苗木培育管理是個相當重要的關鍵環節。
4.5.1 搭遮陽網
圍繞苗圃地四周搭建遮陽網,可以一方面減少陽光對嫁接幼苗照射,最大程度降低幼苗葉片正騰作用,保障幼苗生長發育必須的充足水分;另一方面可調節空氣濕度和溫度,為幼苗提供一個較為理想生長小環境。
遮陽網搭建方法一般用木樁支撐,高200cm.。為了保持牢固,前后左右間隔250cm插1根木樁,在插木樁時注意避開苗床,將其插在步道中,插緊插穩。在木樁上部用鐵絲把遮陽網和木樁捆在一起。
4.5.2 施肥
容器育苗因營養土本身已經配備了幼苗生長所需的各種養分,只需在幼苗生長期間進行葉面追肥即可。用噴霧器一個月施葉面肥2~3次。但在追肥時間要注意嚴格掌握葉面肥的使用濃度,既要不傷害作物葉面,又要節省肥料,提高功效。為保證肥料的最佳效果,不要在強烈的陽光下使用,避免蒸發造成溶液濃度增高而燒傷葉片;避免有露水或下雨時使用。最適宜的時間是晴天的早晨或太陽要下山的傍晚。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以少量、多次、低濃度為原則。
4.5.3 水分管理
遇到久晴或持續高溫天氣,要對幼苗及其生長的營養土進行水分補充。方法是在傍晚灌水于苗床直至淹到容器底部為止或用用噴霧器均勻噴灑水分于葉面,通過重力作用使水分滲透至營養土,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35%;遇到久雨時,及時苗圃組織排水。
4.5.4 除草、抹孽
嫁接苗生長一個月后,苗圃及營養土可能生出雜草,要及時除草。此時接穗開始愈合,砧木基本也可能產生萌芽,與接穗爭搶水分和養分,也必須及時進行抹孽。
4.5.5 病蟲害防治
危害油茶幼苗的病害主要有菌核性根腐病、炭疽病、軟腐病等,主要害蟲為螻蛄、地老虎等。應定期觀測,發現病蟲害后要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專業防治。
經過一定時期的培育后,油茶苗木就可以出圃造林。在出圃過程中應做好分級,要在庇蔭背風處進行,分級后做好等級標志,分品種按等級歸類。按照2010年我國《油茶苗木質量分級》(征求意見稿)的規定,油茶苗木分為Ⅰ、Ⅱ兩級,等級規格見表3。

表3 油茶苗木等級規格指標
育苗規模的確定應以市場為導向,參考本地以及周邊的市場苗木需求情況,結合育苗自身單位的經濟投入、技術力量等,合理確定育苗數量。育苗數量過大極易帶來苗木過剩或閑置的風險因而造成浪費;育苗數量偏小又不利于規模化經營,難以實現育苗利潤最大化。
當一批苗木出圃后,不可避免地存在苗木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應實行分級管理。對當年不能出圃造林的部分幼苗應及時進行移苗排載,加強水肥管理,待苗木達到規格后再出圃,避免浪費。
近年來極端惡劣氣候發生頻率呈上升趨勢,雪凝災害、持久干旱高溫、暴雨洪澇、泥石流等都有可能給育苗造成巨大損失,因此在制定育苗計劃時必須設計好預防措施,平時做好防御自然災害的相關準備工作。
[1]莊瑞林.中國油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8.
[2]王德斌.油茶科研成果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J].湖南林業,1998(9):98~99.
[3]胡國華.油茶苗木培育及栽培管理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07(4):112~113.
[4]胡爐魁.油茶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