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桂仙
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16例臨床分析
諶桂仙
目的 通過對剖宮產術后并發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EMT)患者的治療,探討其臨床療效,為更好地運用于臨床提供依據。方法 將我院2006年8月~2011年2月期間收治的16例剖宮產腹壁切口EMT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手術組。對照組給予孕三烯酮藥物治療;手術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手術。1年內隨訪,記錄兩組患者的復發情況。結果 1年內隨訪16例,8例手術組的隨訪者術后均未見復發,而8例對照組患者停藥后有5例復發。手術組的復發率(0%)與對照組的復發率(62.50%)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1)。結論 手術切除是治療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徹底有效的方法,同時輔助藥物治療會增加療效,減少術后復發,值得臨床進一步借鑒和推廣。
剖宮產;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EMT);臨床分析
子宮內膜異位癥(endometriosis,EMT)的發病機制是由于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正常的子宮腔內壁以外從而導致的良性病變[1]。臨床表現多為下腹脹痛、痛經、月經紊亂、性交痛等,嚴重者甚至可發生不孕,極大地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往常以藥物治療為主,但因患者對藥物不耐受、服藥不能堅持等原因導致效果較差,常不能治愈[2]。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臨床經驗的逐漸積累,手術治療作為一種較先進的技術為該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有力的依據。現將我院的治療情況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6年8月~2011年2月我院婦產科收治的16例剖宮產術后腹壁EMT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25~41歲,平均33.6歲,發病時間6個月~6年。
1.2 臨床表現 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瘢痕處出現腫塊,時有疼痛感。疼痛在經期明顯,包塊增大;疼痛在經后有所減輕,包塊減小或消失。包塊多不規則,邊界模糊,質實,壓痛明顯。
1.3 鑒別診斷 注意將腹壁切口EMT與其他疾病相鑒別。比如腹壁炎性包塊(疼痛時有發生而不局限于月經期,多有急性感染史,可伴有發熱等)。
1.4 治療方法 將16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手術組。對照組8例只給予孕三烯酮(2.5mg)治療,每周5mg,治療6個月;手術組8例在對照組的藥物治療基礎上進行手術。先經硬膜外麻醉,月經過后3~5d行病灶切除術。病灶周圍1cm的正常組織必須包括在切除范圍內。縫合時,按層次縫閉切口,不留死腔。注意術后切口加壓包扎且用生理鹽水為患者清洗傷口。1年內隨訪,記錄患者的復發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對兩組患者的復發率采用χ2檢驗,以α=0.05作為檢驗水準。Plt;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年內隨訪16例,8例手術組患者術后均未見復發,而8例對照組患者停藥后有5例復發。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1)。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手術組隨訪結果(n)
子宮內膜異位癥(EMT)是婦女生育期(尤其是行剖宮產者)的常見疾病,雖是一種良性病變,但易轉移和復發。據報道,在剖腹產手術中該病的發病率達15%左右[3]。臨床主要表現為下腹脹痛、痛經、月經紊亂、性交痛等,疼痛多于經期加重,包塊增大,經后減輕,包塊減小甚至消失,嚴重者甚至可發生不孕,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往常以藥物治療為主,雖能抑制病灶的生長,但由于該病具有浸潤性,易轉移,再加上藥物反應的存在效果較差,常不能治愈[4-5]。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臨床經驗的逐漸積累,手術治療作為一種較先進的方式為切除病灶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趙學英、郎景和在其研究中指出,產婦行剖宮產后傷口愈合的過程中,其間的子宮內膜細胞會生長增大產生腫塊,引起皮膚破潰出血,繼而引發EMT[6]。因此,正確了解和認識腹壁切口EMT的臨床特點,及早地采取預防和治療措施才是防止該病發生和惡化的關鍵。⑴掌握剖宮產指征:剖宮產常被用于產婦發生難產時的應急手術,由于其手術時間短,產婦痛苦較小,操作較順產簡便,近年來逐漸在產科被醫生廣泛應用和被產婦接受[7]。但為了防止EMT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若非情況緊急盡量減少剖宮產。⑵術中嚴格無菌操作:清擦宮腔時需使用衛生檢疫合格的一次性紗布。縫合傷口后及時用生理鹽水或0.5%甲硝唑液仔細清洗腹腔及腹壁切口角部,以免出現子宮內膜種植。⑶手術禁忌:為避免將內膜碎物引入腹腔,月經來潮前禁止為患者做輸卵管通暢試驗、人工流產吸宮治療、以及整形等其他宮腔陰道手術[8]。⑷提倡母乳喂養[9]:哺乳期產婦的雌激素水平明顯下降,不利于種植子宮內膜的生長,可促進產婦的痊愈[10]。⑸產婦一旦確診應盡早接受手術徹底治療。
本研究16例患者分別采用孕三烯酮治療和聯合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時注意要在月經過后3~5d行病灶切除術。縫合時注意按層次縫閉切口,不留死腔。注意術后切口加壓包扎且用生理鹽水為患者清洗傷口。1年內隨訪,8例手術組患者術后均未見復發,而8例對照組患者停藥后有5例復發,手術組的復發率(0%)與對照組的復發率(62.50%)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1)。說明手術切除病灶是治療剖宮產后腹壁切口EMT的有效方法[11],同時輔助藥物治療效果更好,可減少術后復發,值得臨床借鑒和進一步推廣應用。
[1] 徐延景,楊偉,卜德美,等.剖宮產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11例[J].實用醫學雜志,2009,26(11):74.
[2] 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357.
[3] 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25-326.
[4] 路紅,錢惠勤.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27例臨床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33):5060-5061.
[5] BATS A S,ZAFRANI Y,PAUTIERP,et al.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 to clear cell carcinom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Fertil Steri,2008,90⑷:1197,13-16.
[6] 趙學英,郎景和.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特點及復發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4,39⑵: 97-100.
[7] 張素英,金杭美.特殊部位子宮內膜異位癥71例臨床分析[J].浙江醫學,2008,30⑻:877-879.
[8] El-Habashy SA, Matter RM, El-Hadidi ES, et al. Plasma adrenomedullin level in Egyptia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relationship to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J].J Diabetol Metab Syndr,2010,2 ⑴:12.
[9] 羅彬.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12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18):56.
[10] 路紅,錢惠勤.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27例臨床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33):5060-5061.
[11] 常淼.剖宮產后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4):278-279.
10.3969/j.issn.1009-4393.2012.26.020
419300 湖南省溆浦縣盧峰鎮衛生院婦產科 (諶桂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