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 趙淑忠
(唐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河北 唐山 063000)
唐山日用陶瓷產業格局發展路徑探析*
李文杰 趙淑忠
(唐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河北 唐山 063000)
“北方瓷都”唐山作為我國骨質瓷和無鉛熔塊的發源地,具備一定的歷史和區域優勢。但近年來因受各種因素制約,產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筆者就如何提高日用陶瓷行業生產的規模化、集群化,構建產品的差異化、多元化特色和做大做強優勢龍頭企業等方面展開論述,對科學規劃產業格局提出對策和建議。
日用陶瓷 產業格局 優勢 瓶頸 對策

多年來,唐山骨質瓷素以“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謦”聞名于世,產品遠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成為英國皇家道爾頓、威基伍德等世界著名骨質瓷品牌的長期特約供應商。2011年,隨著唐山金方圓骨質瓷制造有限公司等3家骨質瓷生產企業獲得出口資質,唐山境內骨質瓷外貿企業已升至25家,占出口日用陶瓷企業總數的89.29%。因受市場價值規律驅動,自2007年起出口骨質瓷企業數量年均遞增10%,生產規模不斷擴張。2011年唐山出口骨質瓷貿易額為5 277.58萬美元,產品單價已由去年同期的1.10美元飆升至1.49美元,漲幅高達35.45%。
唐山陶瓷生產歷史悠久,作為“中國北方瓷都”和骨質瓷及無鉛熔塊的發源地,骨質瓷年均產量超過1億件,約占全國骨質瓷總產量的90%,成為全國甚至全亞洲最大的骨質瓷生產基地。目前,唐山陶瓷已發展成為產業基礎雄厚、產業體系完備、生產技術成熟、影響輻射面廣、社會就業者眾、極具歷史文化傳統和地方特色的優勢支柱產業,具備一定的規模優勢和集群效應。
唐山早在明朝永樂年間就開始了大規模的陶瓷生產。1964年唐山第一瓷廠著手骨質瓷研制,1973年成功投產;1989年骨質瓷生產技術榮獲國家發明專利;2005年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骨質瓷分公司自主研發成功無鉛熔塊,開創了我國骨質瓷發展的歷史紀元。在歷經幾十年強勢發展后,唐山骨質瓷已成為有競爭優勢的支柱產業之一,以日用陶瓷為主體,藝術陶瓷為輔助,兼顧花紙、陶瓷原料、陶瓷機械等上下游產品的綜合配套,并輔以科研教學等軟環境支持,使產業鏈條趨于完整。
唐山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豐富的自然資源、便利的交通條件和卓越的區位優勢,為唐山陶瓷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創造了空間和機遇。另外,唐山地區耐火礬土、粘土、石英、長石等無機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是理想的陶瓷產區;而豐富的煤炭礦藏則有力確保工業用煤氣、天然氣及電力等能源供應的穩定充足。截至2011年,唐山已連續14年成功承辦了中國陶瓷博覽會,并于2003年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北方瓷都”,每年展覽會期間國內、歐美等中外客商均云集于此,會展品牌效應業已形成。
唐山日用陶瓷工藝技術獨具特色,雕金、噴彩、曜變釉被稱為“陶瓷三絕”。近年來,骨質瓷尤其是無鉛骨質瓷的生產技術日趨成熟,“隆達”骨質瓷已成為全國首例成功突破全球鉛、鎘限量最嚴格的美國加州壁壘的楷模。目前,多數企業已成立產品研發中心,如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成立了國家級技術中心;隆達骨質瓷有限公司設立了“骨質瓷陶藝院”;唐山海格雷骨質瓷有限公司創立了“藝術研發中心”,且在唐山檢驗檢疫局陶瓷實驗室的技術支持下,主持完成了“釉中彩裝飾骨質瓷”、“等靜壓成形骨質瓷用釉料研制”等多個河北省科技項目。同時,唐山恒瑞瓷業有限公司技術人員經刻苦攻關,實現了骨質瓷坯體強度和釉面硬度的歷史性突破,各項產品性能指標均遠遠高于國家標準的要求。
唐山陶瓷行業所需的人才集中體現為掌握相關生產工藝的專業技術性人才和熟練的一線生產工人。近年來,在企業、大專院校等多方努力下,基礎研究型人才和技能實用型人才層出不窮。首先,歸功于境內河北聯合大學、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校等眾多各類教學機構為各層次高素質陶瓷技術人才的培育創造了便利條件;其次,唐山檢驗檢疫局陶瓷實驗室作為國家陶瓷檢測重點實驗室聯盟理事會單位,依托自身整體優勢為陶瓷質檢及檢測人才的成長提供了技術支撐;第三,唐山陶瓷研究所技術發展中心及其數位國家級“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為陶瓷產品的研發做出了巨大貢獻。
陶瓷作為唐山傳統支柱產業之一,歷來受到市政府的關注。唐山市政府第二十六次常務會議已提出要加快振興陶瓷產業,正在著手制定《唐山陶瓷產業發展規劃》,擬通過政策和資金扶持,土地和稅收優惠等措施對陶瓷產業發展進行有效提升,計劃扶持一批重點企業,實施一批重點項目,促進行業做大做強。同時,為引導企業在技術、工藝、新產品、節能減排和經濟效益等重點方面進行優化升級,唐山檢驗檢疫局積極推進出口陶瓷質量安全標準示范區建設,實施政策創新,帶動并整體提升“唐山制造”陶瓷的能力和水平。
目前,唐山日用陶瓷產品種類豐富,涵蓋中西餐飲套具、賓館酒店用瓷、航空用瓷等10余個系列、數千個品種。其中“紅玫瑰”骨質瓷先后入選2010年上海世博會國宴專用瓷、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官邸用瓷;“隆達”骨質瓷當選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國宴用瓷,其“吉祥富貴花”系列2010年榮幸地被選為國家主席胡錦濤送給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的世博禮品;“海格雷”骨質瓷2008年承擔國家體育總局贈予國際奧委會的奧運禮品;“恒瑞”2010年成為瑞典維多利亞公主提供婚禮專用骨質瓷;“貴邦”2011年為英國威廉王子婚禮生產骨質瓷商業紀念品,唐山骨質瓷的規模優勢和品牌特征日益凸顯。
近年來,唐山日用陶瓷產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受諸多主、客觀因素制約,仍面臨嚴峻挑戰。
中小型骨質瓷廠的大量建設,證明唐山日用陶瓷產業始終處于高產量、高消耗、低效益、低附加值的發展階段,產業集中度過高,輔助性服務的專業化、社會化程度較低;以粗放型、資源型、投資型為特征的重復性建設嚴重;普遍存在大而不強、生產過剩、各自為戰、分散經營、產品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薄弱等問題;二分之一的土地占用、三分之一的能源消耗、六分之一的稅務支出已使陶瓷企業不堪重負;此外,科學發展、低碳經濟、人才培養、品牌推廣等瓶頸所造成的企業運營壓力也在不斷加大。
盛產于唐山的紫木節、白矸子、鋁礬土等優質陶瓷原料現已接近枯竭;勞動力短缺尤其是貼花工和包裝工短缺、技術工人難以穩定,物流、包裝、廣告等營銷成本逐漸增大,且燃料價格飆升、礦產資源緊缺、能源成本上漲,節能減排壓力驟增,導致企業生產成本逐漸攀升,利潤空間銳減,這是限制唐山日用陶瓷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當前國際陶瓷市場已呈現產品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而唐山出口的日用陶瓷多以來樣加工和大眾化產品為主,在設計上缺乏超前意識和差異化特性,企業之間對器型、花面等產品要素的跟蹤模仿、抄襲之風盛行,自主創新匱乏,同質化現象嚴重,產品結構有失合理,品種規格比較單一,特、優、新、精產品所占比例極小。
產品同質化、品牌缺失等瓶頸制約著唐山出口陶瓷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長期處于價值鏈的低端,而產能高、產值低的結構性矛盾造成企業之間惡性競爭頻繁;受經營理念等人文因素的制約,唐山陶瓷企業普遍缺乏團隊協作精神,缺乏必要的溝通與互動,為爭奪訂單往往不惜無序的價格競爭,導致許多陶瓷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陷入單純依靠國家出口退稅生存的艱難境地。
日用陶瓷的生產周期的相對穩定,部分骨質瓷企業為確保按期交貨或降低成本,有時擅自外購某些無出口資質,且鉛、鎘控制較差的小企業提供的壺、糖缸、奶杯等注漿類白瓷產品,無形中增大了監管難度和鉛、鎘溶出量超標風險。據統計,近年來經唐山檢驗檢疫局攔截的不合格產品中約有60%以上的產品均為由外購骨質瓷白胎所導致的最終產品的鉛、鎘溶出量超標。
95%以上的唐山日用陶瓷出口企業集中于市區,但企業間缺乏良好的合作機制,簡單追求“單打冠軍”的經營模式將無法獲得強強聯合所帶來的整合化效益;且企業間生產的標準化程度各異,專業化分工和集約化程度較低;基礎設施、研究開發、物流配送等共享程度還有待提高。因此,眾多中小型企業技術研發投入有限、研發人員匱乏、研發外溢效應弱,可持續發展后勁不足,高端產業競爭力欠佳。
按照技術高端化、產業集群化、資源集約化等標準推動日用陶瓷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產業基地為載體、上下游產業鏈條為紐帶,建立以大帶小、以小促大的產業集群,提升產業的整體競爭力。通過鞏固傳統競爭優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唐山骨質瓷的產品結構、技術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品牌結構進一步優化,構建相對合理的產業格局,全力打造“世界精品骨質瓷產業基地”。
按照唐山市委市政府相關規劃部署,大力實施陶瓷產業調整升級工程,促進陶瓷產業鏈由低端向高端躍升,從而加快形成以會展—研發—原、輔料—設備—生產—營銷—物流等各環節的有機銜接、相互配套、協調發展的現代陶瓷產業體系。在豐南地區設立陶瓷產業聚集區,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本地和國內外陶瓷企業進入陶瓷工業園區,引導企業有序轉移、集聚發展,使之成為唐山陶瓷產業發展的重點區域。同時,對缸窯路等傳統陶瓷生產基地的產能進行合理承接,協調推進企業的整合重組,確保有步驟地淘汰落后產能,促進技術裝備和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另外,為實現骨質瓷生產的規模化和集群化,優化區域內各類生產要素和資源配置。在產業發展方向上,陶瓷工業園區可按照專業化、鏈條化集中布局陶瓷生產加工項目,配套建設陶瓷物流等輔助性產業,初步建立布局合理、技術先進、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形成以生產促進銷售、以銷售帶動生產的產供銷一體化發展模式,實現陶瓷交易、產品研發、技術創新、設備制造、配套服務等在空間上的聚集,強化創新因素的集群和競爭能力的增強。
系統分析現有產能,挖潛增效、揚長避短,將鞏固既有優勢和培育新增優勢相結合;針對當前產業結構中重復性建設和資源緊張、同質化競爭激烈,通盤考慮產業鏈條中各部分、各環節之間的協調性,以形成規范、高效的市場競爭主體為目標,優化產業組織結構;以發展產業集群為依托,調整和優化產業布局。力爭逐步建立成為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骨質瓷生產基地,成為具有集聚性、創新性、開放性、融合性、可持續性等和唐山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同時,根據陶瓷產業的技術特征,研究和發揮唐山骨質瓷的比較優勢,走精細化、協同化和差異化的發展途徑,依靠特色經營,在特色產品、特色服務、特色品牌、特色模式上下工夫。瞄準目前全球陶瓷生產的專業化分工和精細化趨勢,以市場為導向,從熔塊、花紙、原料等源頭控制入手,在素胎供給、白瓷生產、彩瓷加工等環節尋找切入點,如扁平類產品質量高、使用廣泛、規格款式相對穩定的品種,適合規模化生產;空心類產品大多作為餐、茶具的配套組合,以注漿件居多,適宜流水線生產;少數藝術性較強的特異器型,款式千變萬化、造型別致,宜于個性化生產。此外,在堅持尊重企業意愿和合作共贏的基礎上,為簡化技術管理和生產控制、提高規模化程度,可按產品類別和生產工序制度,分類引導獨立工序單獨設廠,優化區域資源配置。產品定位后,應對素瓷和白瓷生產實施規模化、集中化管理,形成中央集散點;彩瓷和藝術加工宜進行分散經營,有機融合白瓷的集中供給與彩瓷的分散經營,各工序組合持特定技藝專長盈利,從而有效節約投資,加快資金周轉,提高經濟效益,避免大而全的結構模式。
唐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全面推進以創新超越為主題的對標行動,指導企業選樹一流標桿、設置關鍵參數,制定好對標方案和對標手冊,明確技術演進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加強典型示范、對標評估、督導檢查等重點工作,實現集群內企業的良性競爭和有效協作,加速提升企業整體素質,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同時,進一步強化檢驗檢疫政策規劃和創新,為集群內企業制定優先報檢、快速放行等優惠措施,出臺若干促進陶瓷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從技術、信息、政策等方面改善和提升服務軟環境,簡化出口日用陶瓷質量許可證和輸美認證審批環節、縮短審批周期,并依托自身陶瓷實驗室的技術優勢為唐山骨質瓷產業優化升級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另外,唐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必須以扶優扶強為出發點,多方扶持“隆達”、“海格雷”、“紅玫瑰”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鼓勵其通過兼并重組等手段實現快速擴張的建成為大企業集團,形成強有力的聯合艦隊和創建骨質瓷航母,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同時持續幫扶中小型企業實踐特色發展,促進產業組織結構的合理化和產業空間布局的協調性。逐步形成產業帶動作用大、核心競爭力強的骨質瓷企業梯隊,發揮行業資源共享效應,全力打造“北方瓷都“的骨質瓷區域優勢。
唐山骨質瓷曾創造了中國現代陶瓷史上發明投產最早、產品質量最高、器型品種最全、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品牌形象。在“十二五”期間,唐山日用陶瓷產業如能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進一步凸顯規模化和集群化優勢,以科技創新引領產品升級,勢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飛躍!
1 詹武,肖顏琴.關于景德鎮日用瓷餐具發展思路的探討.中國陶瓷工業,2003,10(4):60~63
2 漆德仕.景德鎮市陶瓷民營企業發展初探.景德鎮陶瓷,2001(3):1~5
3 郭建暉.景德鎮陶瓷產業發展戰略探討.統計與決策,2005(9):65~67
4 李華剛.民營企業為何難長大.北京:民主和建設出版社,2004
TQ174.73
B
1002-2872(2012)05-0014-03
李文杰(1972-),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進出口陶瓷檢驗監管與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