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嬌
夾江立足國內求發展
■文/吳嬌
眼下,陶瓷行業最熱門的話題當數歐盟對我國出口到歐洲的陶瓷餐具發起的“反傾銷”調查。此次調查將2011年終裁的、針對瓷磚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延伸到了日用陶瓷領域。這意味著整個中國陶瓷產業在國際市場上,遇到了全方位的進入門檻。除了外部原因之外,國內陶瓷企業應該更多地反思自己,怎樣提升自身水平為長遠發展做準備?陶瓷產業重要產區之一——夾江地區的陶瓷產品一直以來把重心放在國內市場,在此次“反傾銷”風暴中未受到大的影響。這雖然是好事,但也折射出夾江陶瓷質量、品牌實力不強的弱點。因此,夾江陶企在繼續做好國內市場的同時,應不斷提高產品質量,著力打造品牌,為未來更廣闊的發展做足充分準備。
據筆者了解,夾江陶瓷一直以來在外銷方面做得都不甚理想。在當前國外經濟大不如以前,并且同時遇到歐盟對我國陶瓷行業采取“反傾銷”調查之際,夾江陶瓷外銷不理想反而成為一個優勢。
當然,外銷不理想并不意味著夾江陶瓷不具備生產高檔產品的能力。在設備方面,夾江陶瓷企業并不落后,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產線,能夠生產出一流產品,但問題的關鍵是,高價位產品生產出來之后,夾江陶瓷企業很難進行大批量銷售,品牌欠缺是夾江陶企所共有的弱點。因此,很多中小型夾江陶企寧愿生產質量相對較低而價格也更低的產品,這種現象造成陶瓷企業負責人不愿意看到的結果。筆者在走訪市場時,很多瓷磚經銷商表示:“顧客大多不愿意選擇夾江產品,覺得在質量特別是防水性能方面,遠比不上廣東瓷磚。”所以,對于夾江陶企來說,以前靠低質量、低價格短期內占有市場的策略,如今已逐漸行不通了。如果不思改變,將會得不償失,進而被市場淘汰。

目前,夾江陶瓷在花色和造型方面,出現了學習沿海地區陶瓷產品的現象,但這種跟風現象在經銷商看來是很不明智的。筆者借機采訪經銷商趙女士,她表示:“很多客戶不愿意買夾江陶瓷,首先,質量不如廣東產品;其次,在花色上,夾江陶瓷幾乎都是在跟風,廣東陶瓷都已經有了新花樣,而夾江陶瓷之前仿制的還沒有銷售完;再次,在光澤度等方面,還是不如廣東陶瓷好。所以,消費者大多不買賬。”這種來自市場一線的反饋信息,對夾江陶企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警醒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夾江陶瓷要想進一步發展,應該大力提高產品設計水平,形成自己的風格,徹底擺脫“山寨”形象。
夾江產區嚴重缺乏全國知名品牌,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當前生產和運輸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夾江陶瓷企業無法繼續以價格取勝。因此,提升檔次、走品牌化路線,已經成為夾江陶瓷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當然,塑造品牌重要,宣傳品牌同樣重要。尤其是在廣東等沿海地區已形成具有廣泛影響力品牌的情況下,夾江陶瓷品牌要想脫穎而出,除了要產品質量過硬外,還得有好的宣傳策略。
在陶瓷領域,企業對于媒體作用的認識正在深化,但對于宣傳平臺的概念卻很模糊。在國內品牌較為雜亂的情況下,善用媒體運作,選擇高端媒體加速品牌傳播,以此來提升品牌高度并擴大知名度,是夾江陶瓷企業需要重視的環節。雖然很多陶企暫時缺乏通過媒體等宣傳手段樹品牌,那么可以暫時不去依賴媒體的宣傳,而是做好每個客戶的口碑,以市場口碑樹立品牌形象。當做到一定的程度,市場和口碑會一齊逐步建立起來。此時,再以較為雄厚的資金來順勢宣傳品牌,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建立起企業長遠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