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睫
韓進在《從“兒童的發現”到“兒童的文學”——周作人兒童文學思想論綱》(現收入《幼者本位——兒童文學論集》,接力出版社2011年10月版)一文中說:“周作人堪稱中國研究‘兒童文學’的第一人,是他首先提出了‘以兒童為本位’的新兒童觀。”這一觀點頗具代表性,幾乎已經成了兒童文學理論界的通行觀點。
周作人在《玩具研究一》(1914年)一文中提出了“以兒童趣味為本位,而又求不背于美之標準”,劉緒源在新近出版的《周作人論兒童文學》(海豚出版社2012年1月版)一書中注解道:“此種‘以兒童趣味為本位’,與后來明確提出的‘兒童本位論’,相距僅毫厘了。”同年,周作人繼而在《學校成績展覽會意見書》中說:

《周作人論兒童文學》,周作人著,劉緒源編,海豚出版社2012年1月版,39.80元
故今對于征集成績品之希望,在于保存本真,以兒童為本位,而本會審查之標準,即依此而行之。勉在體會兒童之知能,予以相當之賞識。如稚兒之涂鴉,與童子之臨帖,工拙有殊,而應其年齡之限制,各致其志,各盡其力,則無不同。斯其優劣不能并較,要當分期而定之。世俗或以大人眼光評兒童制作,如近來評兒童藝術展覽會者,揄揚少年(十四五歲之男子或女子)所作錦繡書畫,于各期幼兒優秀之作未有論道,斯乃面墻之見,本會之所欲勉為矯正者也。
劉注解道:“……(周作人)第一次明確提出了‘以兒童為本位’的觀念”,并指出:
過去論者多以為“幼者本位”、“孩子本位”是魯迅在1919年的《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提出的,其實周作人五年之前就已提出“以兒童為本位”了。朱自強先生認為魯迅的這一觀點還受到周作人的《人的文學》的影響,他在《中國兒童文學與現代化進程》(浙江少兒出版社2000年版)中論述甚詳。
筆者今年又細讀了張心科《清末民國兒童文學教育發展史》(北京師范大學2011年5月版)一書,作者雖未在書中明確說明“兒童本位論”誰最早提出,但以擺事實的方式揭示了“兒童本位”教育觀在民國初年已經萌芽、孕育。是書第二章《兒童本位審美主義的兒童文學教育》第一節講到“兒童本位教育思潮的孕育”:
民國成立之初,就試圖進行教育革新,蔡元培更是在“臨時教育會議”上的演講中指出,教育不應存成人之成見,要“立于兒童之地位”……隨著蔡元培去職、北洋政府推行復古主義教育,當時所施行的仍然是成人本位的教育。這期間,偶爾也有人提出實行兒童本位的教育,如曾到美國考察教育的俞子夷1915年將“學童之地位如何”列為“現今教育上應急研究之根本問題”之一,他說:“教育之對象為何?曰為學童也。學校之設施為誰?曰為學童也。教員之日孳孳者為誰?曰為學童也。故學校內之問題,無一不與學童直接、間接相關者也。然而學校內學童之地位若何?曰當為學校之中心也。”志厚還專門介紹了“兒童中心主義”的源流及特點,并認為其主要思想為“教育學之為學,當以一般兒童之性質為其根本,而由是考察之、實施之,即謂教育教授上一切問題,不可僅從規范的、理想的之要求,而當從兒童心理之所指示以為標準是也。”1916年,耕辛在《學習法之刷新》中討論了“教師本位與兒童本位”、“教科書本位與兒童本位”及“教授法與學習法”等不同種類的學習法,并對當時的小學教育提出了強烈批評,他認為,當時“教授法之不良,首在以教師為本位,其次在以教科書為本位”,“兒童反居客位”,“小學校實情”,既不認兒童為本位,故歷代關于教授之方法,普通但稱為“教授法”,而不稱為“學習法”……
以上所列舉蔡元培、俞子夷、志厚、耕辛諸人提出的兒童教育觀——“立于兒童之地位”、“學童之地位”為“學校之中心”、“兒童中心主義”、“兒童本位”,均在民國初年,與周作人提出“以兒童為本位”可謂共相呼應、同在其時。張心科又在書中指出,早在1915年前后,俞子夷、吳研因等人已在江蘇第一師范附屬小學開展兒童本位的兒童文學教育,采用白話兒童文學作品進行國語教學。五四前后,杜威來華,在全國14個省市作了200多場演講,他的“兒童中心主義”在“初等教育界里所感的影響最大”(丁曉先)。此時“兒童本位論”已經深入教育界、兒童文學創作與研究領域了。
“兒童本位論”應當既是“兒童文學觀”,更是一種兒童教育觀。因此,民國初年從事小學語文教育的諸先生,他們反對成人本位的舊式教育,萌生了“兒童本位論”,并實施于教學課程中,才最有實際的可能。這種新觀念不可能深埋于某個大人物的腦海里,然后才公布于世。任何一種思想觀點的產生,都是來源于實踐。這也就可以理解周作人為什么是在學校成績展覽會的意見書中,發表了個人的“以兒童為本位”的觀點,因為這樣才最具有針對性。
當然,正如有人指出并非周作人最早向國人介紹安徒生一樣(參閱鄭錦懷《誰最早向中國讀者介紹安徒生》,原載《博覽群書》2009年第12期),誰最早提出“兒童本位”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誰在大力鼓吹、實踐這個學說。從整個現代兒童文學史來看,周作人無疑是立場最堅定、宣傳最給力的啟蒙者,而實施兒童本位教育最徹底、最長久的,或許是堪稱“中國兒童文學教育大師”的吳研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