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琴 李恩澤 (南方醫院胸外科,廣東 廣州 510515)
肺癌是臨床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每年全國肺癌的發病人數約為140萬,其中近80%的患者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1〕。由于晚期NSCLC患者失去了根治手術切除的機會,主要采用化療及放療等綜合治療。分子靶向治療成為治療晚期NSCLC新的治療方法。吉非替尼作為第一個批準上市的治療晚期NSCLC的分子靶向藥物,對化療、放療失敗的晚期NSCLC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而且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以及耐受能力均優于化療〔2〕。本文探討吉非替尼對高齡晚期NSCLC的療效。
1.1 臨床資料 在我科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高齡晚期NSCLC患者中隨機選取62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齡78~92〔平均(84.3±6.3)〕歲。組織學分型:鱗癌22例,腺癌40例。轉移部位:肺內41例,胸膜21例,縱隔19例,鎖骨上淋巴結轉移24例,肝轉移34例,骨轉移21例,腦轉移11例。納入標準:患者均為NSCLCⅢB2~Ⅳ期的患者;既往診斷為腦轉移,病情穩定在2個月以上的患者;血常規以及肝腎功能等均正常的患者;對患者進行治療體力狀況評分(PS評分)為0~3分。排除標準:患者有不穩定性系統疾病,如不穩定心絞痛、活動性感染、4級高血壓、肝腎功能異常、充血性心衰;患者對厄羅替尼以及吉非替尼制劑的各組分高度過敏;臨床任何證據可證明其為肺間質性肺癌。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吉非替尼進行治療,每日給予吉非替尼250 mg,早餐后0.5 h服用,口服藥物前、后1 h不要攝入其他藥物,同時避免服藥后進食,以促進藥物的充分吸收。在服藥過程中不要使用抑制胃酸的藥物,以減少其對吉非替尼攝入的影響。對患者進行治療,直至患者腫瘤進展、出現不可耐受性不良反應以及死亡。
1.2.2 療效評價 采用實體瘤評價標準(RECIST)進行療效評價,主要指標包括: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以及進展〔3〕,有效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疾病控制率=有效率+疾病穩定率。不良反應采用WHO 1981年制定的相關分級標準進行評價,第一次客觀療效評價在治療后4 w進行,以后每4 w或者出現新癥狀或者原有癥狀加重時對其進行評價〔4〕。無疾病進展生存時間(PFS)指用藥至客觀證據證明病灶進展或者有新的病灶發生的時間,總生存時間指接受治療第1天至患者死亡的時間或者末次隨訪時間。
1.2.3 隨訪 對本研究患者進行為期11~23個月的隨訪,隨訪中對疾病進展情況進行評價,同時對患者出現的相關不良反應進行積極對癥治療。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1 患者臨床特征與療效的關系 女性患者、腺癌患者、不吸煙以及未接受過化療的患者治療有效率以及疾病控制率明顯優于男性患者、非腺癌患者、吸煙以及既往曾接受化療的患者 (P<0.05)。見表1。

表1 患者臨床特征與療效的關系(n)
2.2 患者臨床特征與生存情況的關系 (ECOG)評分為0~1分的患者其中位PFS以及中位生存時間(MST)均長于ECOG評分≥2分的患者;不吸煙患者中位PFS明顯高于吸煙患者,但MST無統計學差異;采用吉非替尼治療有效的患者中位PFS以及MST均長于治療無效的患者。
2.3 影響療效相關因子的COX回歸模型 病理分型、吸煙史、ECOG評分是影響患者治療療效的相關獨立影響因子(P<0.05)。見表2。

表2 多因素COX回歸分析結果
2.4 不良反應 本組患者中有24例出現皮疹,16例出現腹瀉,8例出現惡心,5例出現乏力,3例出現發熱,2例出現口腔潰瘍。無1例患者因不良反應停止用藥。
Fujikura等〔5〕報道近30%的肺癌患者為年齡≥70歲的老年人,而吳穎猛〔6〕研究發現,年齡不是影響肺癌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對于條件適合的老年患者實施化療可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但由于部分老年患者合并內科并發癥較多,重要器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加之老年患者生理功能衰退,肝臟合成以及解毒功能均不同程度減弱,繼而導致機體對化療的耐受能力以及順應性均不同程度降低〔7,8〕。故對于高齡NSCLC患者采用不良反應少以及預后較好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是提高其預后的關鍵。
Chang等〔9〕對吉非替尼的研究發現,其作為一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EGFR-TKI)的選擇性抑制劑,可與EGFR-TKI催化區的Mg-ATP結合位點競爭性結合,從而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相關磷酸化,繼而阻斷下游信號的傳導;同時,由于其具有促進細胞凋亡以及抗腫瘤血管生成等作用,可達到抗腫瘤的目的。Cataldo等〔10〕對吉非替尼的探究發現,對于晚期NSCLC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療的有效率為16% ~38%,臨床獲益率為57% ~71%,MST為9個月,腫瘤進展時間(TTP)為6~7個月,而其主要不良反應為腹瀉、皮疹、惡心,也有近1%的患者會出現間質性肺炎。本研究表明對高齡晚期NSCLC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療療效確切,且不良反應小,患者耐受情況理想,而且絕大多數患者不需住院,提示高齡NSCLC患者可從靶向治療中獲益。但與傳統治療方案相比,吉非替尼能否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仍有待進一步探討。
綜上所述,對高齡NSCLC患者采用吉非替尼進行治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療效,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有較大幫助。
1 So T,Inoue M,Chikaishi Y,et al.Gefitinib and a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to manage carcinomatous meningitis from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report of two cases〔J〕.Surg Today,2009;39(7):598-602.
2 王文義,侯建平.吉非替尼一線治療老年女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觀察〔J〕. 醫藥論壇雜志,2011;32(15):150-1.
3 Fujimoto H,Oyama T,Suito T,et al.A case of complete response treated by S-1 with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for a gefitinib-resistan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J〕.Gan To Kagaku Ryoho,2010;37(2):295-8.
4 王文璋,王京凱,王幼黎,等.吉非替尼治療老年晚期肺癌的臨床觀察〔J〕.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1;42(3):220-2.
5 Fujikura Y,Morishima Y,Ota K,et al.Satisfactory outcome with erlotinib after failure with gefitinib in a patient with meningeal carcinomatosis secondary to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Nihon Kokyuki Gakkai Zasshi,2010;48(5):391-6.
6 吳穎猛.吉非替尼治療老年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30例臨床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12):1625-6.
7 Yoshimasu T,Ohta F,Oura S,et al.Histoculture drug response assay for gefitinib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Gen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9;57(3):138-43.
8 劉福銀,王 峻,樊衛飛,等.吉非替尼治療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實用老年醫學,2009;23(5):370-2.
9 Chang JW,Chou CL,Huang SF,et al.Erlotinib response of EGFR-mutant gefitinib-resistant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Lung Cancer,2007;58(3):414-7.
10 Cataldo VD,Gibbons DL,Perez-Soler R,et al.Treatment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erlotinib or gefitinib〔J〕.N Engl J Med,2011;364(10):9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