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慶 李玉雄 (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醫骨傷醫院骨科,貴州 貴陽 550002)
創傷性關節炎又稱外傷性關節炎、損傷性骨關節炎,是由創傷引起的以關節軟骨的退化變性和繼發的軟骨增生、骨化為主要病理變化,以關節疼痛、活動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1〕。創傷性關節炎在中醫文獻中并無與之相應的病名〔2〕。但因其屬于骨病,主要癥狀是關節疼痛,故當屬于中醫骨痹的范疇。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1年10月,用該苗族驗方治療創傷性關節炎60例,療效顯著。
1.1 一般資料 共收治創傷性關節炎患者60例,其中治療組30例,年齡18~70歲,平均43.5歲;對照組30例,年齡18~70歲,平均41歲。納入標準:符合中醫診斷標準中的風寒濕痹證,有明確外傷史,年齡18~70歲,符合創傷性關節炎診斷標準,近1 w內未服用其他相關治療藥物或采用相關治療方法。排除標準:①過敏體質者(特別是對酒精過敏者);②合并有嚴重心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疾病及精神病;③合并有其他疾病可能影響到創傷性關節炎治療;④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1.2 方法 (1)中醫診斷標準:①損骨血凝:由外傷或勞損導致筋骨損傷。骨節交會之處為關節大筋聯絡關節,小筋附于骨外所以跌打損傷,輕者傷筋,重者傷筋損骨,血瘀腫脹,壅閉不通故疼痛而發病〔3,4〕。②肝腎虧虛: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充盈,則筋骨勁強,關節滑利,運動靈活。肝腎同源,肝陰和腎陰相互為用。因此,筋脈和同,骨髓堅固,骨正筋柔若肝血腎精漸虧,氣血不足或患者傷及肝腎,致使筋骨失養而發病。③外邪客犯:起居不慎,冒風受寒,坐臥冷濕之地,或涉風冒雨或身勞汗出衣著濕冷等皆可導致風寒濕客犯風寒濕客犯經絡,經脈痹阻,氣血不通,筋骨失養而發病。(2)西醫診斷標準:①有慢性積累性關節損傷史或有明顯的外傷史,發病過程緩慢。②早期受累關節酸痛,運動僵硬感,活動后好轉,但過勞后癥狀又加重。③后期關節疼痛與活動有關,活動時可出現粗糙摩擦感,可出現關節交鎖或關節內游離體,關節變形〔5〕。④X射線檢查可見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關節面硬化、關節邊緣有程度不等骨刺形成,晚期可出現關節面不整、骨端變形、關節內有游離體〔6〕。(3)苗族驗方:將水冬瓜 100 g,黑骨藤 50 g,金鐵鎖50 g,飛龍掌血50 g,用50°食用苞谷酒1 000 ml密封浸泡1 w。成品為茶色液體。將酊劑3~5 ml均勻涂抹于患處,用手搓揉至發熱,每日3次。對照組采用正骨水治療。
1.3 觀察指標 (1)療效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骨痹證擬定。臨床治愈:關節疼痛、腫脹消失,活動功能恢復正常;顯效:輕度關節疼痛、腫脹,關節活動功能完好;好轉:關節疼痛、腫脹減輕,關節活動功能好轉;無效:關節疼痛及腫脹無變化或加重。(2)視覺模擬評分法(VAS 10分值法):0分(優):無痛;3分以下(良):有輕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可):疼痛并影響睡眠,尚能忍受;7~10分(差):有漸強烈的疼痛,疼痛難忍。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軟件包進行分析,數值變量資料以s表示,分類變量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兩均數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兩樣本率或構成比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后積分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兩種處理因素對創傷性關節炎癥狀的改善均有效。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后積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統計治療前后各組病例癥狀、體征改善情況,兩組有顯著差異,表明該苗族驗方治療創傷性關節炎能改善疼痛、腫脹、壓痛、功能障礙。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積分比較(s,分,n=30)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積分比較(s,分,n=30)
治療前 治療后 差值治療組組別 n 30 6.63±0.19 2.00±0.17 4.63±0.24對照組30 6.60±0.18 2.27±0.17 4.33±0.19
該苗族驗方的特點:與口服藥相比無副作用,患者可長期使用〔7〕。酊劑在我國已應用了兩千多年,由于其固有的優點和特點,一直流傳延用至今,并越來越受到醫家和病人的重視和歡迎。其特點如下:①方法簡單,容易掌握:只需將酊劑3~5 ml均勻涂抹于患處,用手搓揉至發熱,每日3次,不需煎藥、注射,男女老幼患者均可選用,可操作性強。②藥源豐富,經濟價廉:中藥酊劑選藥廣泛,有的還可以自己采集中草藥,減輕病人經濟負擔〔8,9〕。③適應證廣,療效顯著,使用靈活,奏效捷,療效明顯。④使用安全,減少毒副作用,此方法不用內服,只需外用,可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副作用,即安全可靠。若有皮膚過敏,停藥即可,癥狀可自行消除。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局部,經皮吸收,直達病所〔10〕。
1 羅建光.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的治療進展〔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4):557-8.
2 張 松,勘武生,謝 鳴,等.踝上截骨術治療踝關節二期創傷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9;11(12):1110-3.
3 賀侃松.創傷性關節炎病理機制和治療初探〔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2):231-2.
4 張傳海.來氟米特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09;16(3):434-5.
5 陳文治,王慧敏,鄧曉強,等.溫經通絡方外洗對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關節液NO、SOD、MDA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16):3041-2.
6 蔡曉輝,程 飚.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鏡下治療144例療效觀察〔J〕. 中國基層醫藥,2009;16(6):1099-100.
7 周愛國,張 健,安 洪,等.金屬對金屬髖關節置換治療髖臼骨折后創傷性關節炎〔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0;35(4):613-6.
8 儲小兵,童培建,章建華.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內固定術后創傷性關節炎〔J〕.中華外科雜志,2010;48(14):1097-9.
9 吳戰坡,陳 偉,張 奇,等.微創距下關節融合術治療距下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的實驗研究〔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1;13(4):349-52.
10 馬 驍,卡 索,李 丹,等.踝創傷性關節炎的關節鏡微創治療〔J〕. 實用骨科雜志,2011;17(9):8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