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薇 鄭春梅 潘 寧 曹 霞 楊 欣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彩超室,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經皮腎鏡取石術(PCNL)是目前治療上尿路結石的常用方法之一,手術成功的關鍵是經皮腎穿刺建立通道。本文回顧性分析彩超引導下經皮腎穿刺建立通道的體會,旨在更好地配合臨床醫生,提高手術成功率,盡可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1.1 臨床資料 40例行PCNL術的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齡30~65〔平均(42±11.9)〕歲。單側腎結石19例,雙側腎結石2例,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結石11例,輸尿管上段結石5例,輸尿管上段結石并腎結石3例結石直徑10~32 mm,其中無腎盂積水2例,余3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腎。盂積水。所有患者術前均行靜脈注射腎盂造影、泌尿系彩超和64層螺旋CT確診。均采用深圳邁瑞 M5彩超診斷儀(探頭頻率3.5 MHz,配有穿刺架)引導。
1.2 方法 常規掃查患側腎臟,觀察結石部位、數量,測量結石大小,選擇腎盂積水較深,靠近結石最近,血管較少處,定位腎盂后掃查穿刺通道經過的結構,測量皮膚至穿刺目標腎盞的距離,腎實質的厚度,以18 G穿刺針在彩超監視下緩慢進入目標腎盞,拔出針芯后見尿液溢出,置入導絲,利用金屬擴張器順序擴張,建立腎取石通道,行PCNL術。
1.3 結果 本組40例患者在彩超引導下建立通道過程中均“一針見尿”,術中無胸、腹膜及腹腔臟器損傷,無明顯大出血。I期手術結石消除率為92.5%(37/40),殘石3例,行二次經PCNL治愈。術后1個月復查腹部X線平片均無明顯殘石。見圖1。

圖1 彩超引導下穿刺針進入目標腎盞
上尿路結石包括腎臟、腎盂輸尿管連接部(UPJ)及輸尿管上段結石,可引起腎盂積水,損害腎功能,是常見病、多發病,占泌尿外科住院患者30% ~60%〔1〕。目前外科治療上尿路結石主要方法有體外沖擊波碎石(ESWL)、開放性手術和PCNL術。PCNL術的優點在于損傷小、手術時間短、殘石率低及效果良好等,其成功關鍵是建立經皮腎通道。有報導行PCNL術單獨應用彩超引導穿刺,監視擴張,可提高手術成功率并可避免術者及患者受X線曝光〔2〕;也有報導在監視擴張及確認有無殘石方面超聲不如X線透視〔3〕。本組40例患者均單獨在彩超引導下行PCNL術,均“一針見尿”,術中無胸、腹膜及腹腔臟器損傷,無明顯大出血等并發癥。分析其優點在于:①通過彩超可獲得結石大小、部位、數量、腎血流充盈情況、腎盂積水程度及腎臟周圍毗鄰關系等信息,因此可以避免PCNL術中并發癥的發生;若腎盂積水不明顯,經逆行插管注入生理鹽水造成人工腎積水后〔4〕,在彩超引導下行穿刺術。②定位準確,協助順利建立通道,彩超可以動態觀察全部穿刺過程,隨時調整穿刺角度,進針深度、引導穿刺針沿穿刺線進入目標腎盂內,一般選擇中組腎盞,原因在于導絲易經腎中盞進入腎盂或輸尿管內;經腎中盞可取上盞、下盞或輸尿管結石;順行放置輸尿管雙“J”管。本組35例患者穿刺針進入中組腎盞內,進針深度遵循“寧淺勿深”原則。③無放射性和費用低廉。由此可見,彩超引導下PCNL定位準確,安全,無嚴重并發癥,且無射線,費用低。隨著三維超聲成像技術的成熟,有望提供實時腎血流分布情況〔5〕,更好協助醫生順利完成PCNL術。
1 李 遜,曾國華,吳開俊,等.微創經皮腎穿刺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J〕. 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3;18(9):516-8.
2 高 新,周 鐵,簫翠蘭,等.單用B超引導建立經皮腎穿刺通道行經皮腎鏡取石術〔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3;18(1):10-2.
3 毛厚平,魏 勇,高 銳,等.細徑經皮腎鏡治療復雜性腎結石65例報告〔J〕. 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08;42(3):277.
4 徐桂彬,李 遜,何朝輝.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出血量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7;28(7):456-9.
5 胡晨明,徐 靜,梁 萍,等.用于超聲引導介入治療的三維超聲系統〔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07;13(4):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