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梅 徐會圃 王青海 (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山東 濱州 256603)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冠心病(CHD)的嚴重類型,其發病的主要機制為斑塊在多種危險因素作用下不穩定,斑塊破裂,繼發血栓形成,管腔不完全或完全閉塞,導致心肌不同程度損害〔1〕,血管內超聲(IVUS)技術的發展使準確識別不穩定斑塊成為可能。同型半胱氨酸(Hcy)作為近年出現的冠心病危險因子已經被多個研究中心所證實〔2〕。但關于Hcy及代謝酶基因多態性與斑塊不穩定性關系的研究尚未見報道,本研究通過將IVUS影像學技術與分子生物學實驗結合起來,探討血漿Hcy水平及基因多態性與斑塊穩定性的關系,尋找斑塊不穩定的危險因素,為臨床早期預測ACS提供客觀資料和理論依據。
1.1 研究對象 選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間在勝利油田中心醫院心內科84例診斷為CHD,接受冠狀動脈造影和IVUS檢查的CHD患者,CHD的診斷標準以2007年《慢性穩定性心絞痛診斷和治療指南》、《不穩定性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和診療指南》、《ST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和診療指南》為標準,其中穩定型心絞痛(SPA)35例,男20例,女15例,ACS 49例,男28例,女21例。研究對象均排除并發以下疾病:①感染、腫瘤、全身免疫性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劑藥物;②嚴重肝、腎疾病;③嚴重高血壓而血壓未控制正常者;④糖尿病而血糖長期未控制在理想范圍內;⑤瓣膜疾病、肥厚型心肌病、甲狀腺疾病、嚴重貧血者。
1.2 方法
1.2.1 一般資料收集 設計入選對象調查表,記錄其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血糖、血脂、吸煙、高血壓、冠心病家族史。
1.2.2 血漿Hcy測定 入選者均于次日清晨抽取靜脈血2 ml,置于 EDTA-2Na 抗凝管,1 h 內離心(3 000 r/min)10 min,分離血漿,-70℃冰箱保存備測。標本收集齊后采用熒光生化法檢測,試劑盒來自杏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080728)。
1.2.3 IVUS檢查 用Philip’s Xper FD10心血管數字減影機對所有患者常規進行CAG檢查,判斷靶血管。采用美國Jomed公司生產的超聲成像儀,將超聲導管沿導引鋼絲送到被檢查冠脈盡可能的遠端,手動操作以0.5 mm/s速度勻速緩慢回撤導管,成像時盡量將導管保持在管腔中央與管腔同軸的位置,以改善圖像分辨力。若管腔和管壁分界不清,可通過導管向冠脈內注入造影劑或生理鹽水以幫助辨別。實時記錄冠狀動脈橫截面的圖像,將圖像儲存于超聲儀硬盤中并刻入Kodak光盤保存,以便回放分析。應用IVUS對冠狀動脈粥樣斑塊進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本研究定義軟斑塊為不穩定斑塊,纖維斑塊、鈣化斑塊為穩定斑塊,混合斑塊根據IVUS影像而定。所有影像均由2位不知情且有經驗的專家確定斑塊的穩定性。
1.2.4 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態性檢測 在分離血漿時利用淋巴細胞分離液分離白細胞,-70℃冰箱保存。PCR基因擴增以提取外周血白細胞基因組DNA為模板,PCR法擴增目的基因片段。由GenBank查得MTHFR相關序列,設計引物探針,MTHFR-C667T正義鏈:CCTCAAAGAAAAGCTGCGTGAT,MTHFR-C667T 反義鏈:TGAAGCACTTGAAGGAGAAGGTG;MTHFR-C667T-FAM:FAM-ATGAAATCGGCTCCCGCAG-MGB;MTHFR-C667T-VIC:VIC-ATGAAATCGAC TCCCGCAG-MGB;均由上海生工合成。應用Taqman探針技術,用ABI7900對MTHFR C677T進行基因多態性分析。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非正態分布采用轉換數據,不能轉換為正態分布者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采用比數比(或優勢比,OR)評價相對危險度,根據Woolf公式計算OR值,并通過χ2檢驗和95%CI評價OR的顯著性。
2.1 SPA和ACS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SPA與ACS兩組患者臨床資料
2.2 SPA和ACS兩組患者IVUS檢查結果 SPA患者冠脈病變處以硬斑塊為主,ACS患者冠脈病變處以軟斑塊為主(P<0.01)。ACS患者冠脈斑塊破裂及血栓形成發生率較SPA組患者高(P<0.01,P<0.05)。ACS組與SPA組血管外彈力膜面積無差異(P>0.05),與SPA組相比,ACS組病變處以偏心斑塊為主(P<0.05),以正性重構多見(P<0.01)。見表2。

表2 SPA組與ACS組患者冠脈內病變處IVUS檢查結果
2.3 ACS和SPA兩組之間Hcy水平的比較 ACS與SPA兩組間血漿Hcy水平有統計學差異〔(20.07±6.02)vs(15.66±4.39)μmol/L,P<0.01〕。ACS組與 SPA 組相比,高 Hcy比率分別為38/49(77.6%)與20/35(57.1%),因此高Hcy明顯增加斑塊不穩定的風險〔OR=3.040,95%CI(1.167,7.922),χ2=5.366,P <0.01〕。
2.4 SPA和ACS兩組患者MTHFR C677T基因多態性比較MTHFR C677T SNP分型,分為TT、CC純合子、CT雜合子。與SPA組相比,ACS組TT基因型所占比例較大,CC基因型所占比例較小(χ2=6.078,P<0.05)。ACS組攜帶T基因的比率高,因此攜帶T基因型明顯增加斑塊不穩定的風險〔OR=2.691,95%CI(1.050,6.895),χ2=4.371,P <0.05〕。見表 3。

表3 SPA和ACS兩組患者MTHFR C677T基因型比較〔n(%)〕
Hcy與冠心病的發生密切相關〔3,4〕。但關于高Hcy血癥及Hcy代謝酶基因多態性與ACS斑塊超聲顯像特征的相關性研究尚未見報道。本研究借助血管內超聲技術,可直視斑塊性質、形態,準確判別斑塊穩定性。本研究提示血漿Hcy水平升高可能是影響斑塊不穩定的重要危險因素,高Hcy可能是導致ACS的斑塊不穩定的因素之一。人MTHFR基因定位于染色體1 p36.3上,cDNA全長2.2 kb,目前已經發現了20余種該基因的突變,其中最常見的是C677T點突變。Kenji等〔5〕對日本人群研究顯示MTHFR TT基因型可顯著升高血漿Hcy水平,與正常人相比,TT型突變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明顯增高。隨后Nakai等〔2〕通過對不同研究中心的涉及5 370例冠心病患者和4 961例健康人的12個病例對照研究回顧指出,在冠心病患者和正常對照組人群中并未發現MTHFR C677T等位基因T有顯著差異(34.9%vs 33.6%),聯合其他研究中心的不一致結論可推測,MTHFR基因多態性呈現明顯的種族及區域性差別。本研究推測,MTHFR基因多態性會導致其表達的Hcy代謝酶的活性下降,從而影響血漿Hcy水平,導致斑塊不穩定。
1 Rossi ML,Marziliano N,Merlini PA,et al.Different quantitative apoptotic traits in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plaques from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Circulation,2004;110(13):1767-73.
2 Nakai,Chuichi I,Keiko N,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C677T MTHFR gene polymorphism,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s and the incidence of CAD〔J〕.Am J Cardiovasc Drugs,2001;1(5):353-61.
3 Ortolani P,Marzocchi A,Marrozzini C,et al.Clinical relevance of homocysteine levels in patients receiving coronary stenting for unstable angina〔J〕.Ital Heart J,2004;5(3):189.
4 Dinckalm H,Aksoy N,Aksoy M,et al.Effect of homocysteine lowering therapy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exercise performance in coronary patients with hyperhomocysteinaemia〔J〕.Acta Cardiol,2003;58(5):389-9.
5 Kenji N,Fusazaki T,Suzuki T,et al.Genetic polymorphism of 5,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increases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s correlated to elevated levels of homocysteine in the Japanese general population〔J〕.Coron Artery Dis,2000;11: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