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迎偉 毛毅敏 孫瑜霞 婁源杰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內科,河南 洛陽 471000)
多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對本病的認知程度低,缺乏規范的用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年來,COPD的非藥物治療特別是康復治療引起了廣大呼吸科醫生的重視,在GOLD中也明確指出,對于中度或以上的患者,康復治療應該是常規的治療。本文以68例COPD患者為實驗對象,觀察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COPD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COPD患者院外康復治療的依從性及其療效,探討對COPD患者康復治療的教育監督機制。
1.1 研究對象 實驗對象68例,來源于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間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內科確診的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住院患者,年齡47~84歲,均符合COPD診治指南的診斷標準〔1〕,均不合并老年癡呆、3個月內的急性心肌梗死、重度心衰、精神疾患及長期臥床等不能獨立參加康復治療者和不便進行電話隨訪的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4例,實驗組男26例,女8例,年齡(67.75±8.12)歲,吸煙23例。與對照組男28例,女6例,年齡(66.90±7.56)歲,吸煙24例。年齡經t檢驗,性別、吸煙構成比經χ2檢驗,統計學差異均無顯著性。
1.2 實驗方法 患者入院當日調查其基本情況、對疾病的認知程度,認知狀況分為四級:完全不了解(1分)、了解很少(2分)、大部分了解(3分)、完全了解(4分);利用St George呼吸疾病詢問表(SGRQ)觀察COPD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2〕;進行BODE的測量〔3〕。按照年齡、病情分級、體重、吸煙史等項目進行配對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給予體能鍛煉、生活方式指導和健康教育,發放COPD康復治療指導手冊,并于出院后每周兩次電話隨訪,以督促指導患者的體能鍛煉、生活方式、規律用藥等,并給予隨時的健康教育;對照組僅給予生活方式、體內鍛煉指導。到達預定實驗時間(12 w)后,實驗對象前來科室進行認知程度調查、BODE測量、SGRQ評估。
1.3 統計學處理 以SPSS11.5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以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分析,多組間均數比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
實驗后實驗組疾病認知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兩組均高于實驗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驗后實驗組SGRQ分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兩組均明顯低于實驗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BODE指標:①體重指數(BMI):與實驗前比較,實驗后實驗組輕度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對照組無明顯變化;②肺功能指標:與實驗前比較,實驗后實驗組及對照組FEV1%均無明顯提高;③呼吸困難評分:實驗后實驗組呼吸困難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兩者均低于實驗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④6 min步行距離:與實驗前比較,實驗后實驗組6 min步行距離明顯增加,而對照組無明顯變化。見表1。
表1 試驗前后COPD患者認知程度、SGRQ評分、BODE指標比較(s)

表1 試驗前后COPD患者認知程度、SGRQ評分、BODE指標比較(s)
與實驗前比較:1)P<0.01;與對照組比較:2)P<0.01
組別 認知程度 SGRQ評分 BODE指標BMI(kg/m2)FEV1% 呼吸困難評分 6 min步行距離(m)實驗組 實驗后 2.52±0.551)2) 52.28±12.031)2) 21.27±4.651) 53.38±15.65 4.08±1.051)2) 368.27±24.651)實驗前 0.76±0.21 83.89±21.46 19.12±5.28 49.12±13.28 6.12±1.38 329.27±23.53對照組 1.77±0.381)2) 73.43±19.861)2) 19.35±4.582) 51.27±14.352) 5.27±1.152) 335.12±25.282)
COPD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未來十年內COPD的患病率和帶來的社會經濟負擔將進一步增加,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至2020年COPD將位居世界疾病經濟負擔的第5位〔3〕。我國COPD患病率占40歲以上人群的8.2%,其患病率之高十分驚人〔1〕。COPD患者疾病認知率低,漏診率高,確診時間晚,就診者多為急性發作期,且多數已為中度乃至重度以上者,目前尚無特效療法,難以控制病情的發展。78例重度COPD患者中對COPD性質、戒煙問題、肺功能檢查、家庭氧療、吸入療法、康復治療6方面不了解的分別占 69.23%、29.49%、53.85%、64.10%、43.59%、83.33%,顯示目前COPD健康教育明顯不足〔4〕。近年來,COPD的非藥物治療特別是康復治療引起了廣大呼吸科醫生的重視,GOLD也明確指出,對于中度或以上的患者,康復治療應該是常規的治療。系統教育加康復鍛煉、基本藥物治療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是綜合康復治療的主要內容。
運動耐受性差和呼吸困難是COPD患者喪失勞動能力、生活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研究發現COPD患者經過8 w的康復治療,患者的6 min步行距離、生活質量評分、活動時呼吸困難評分、動脈血氣分析等結果開始有明顯改善,但肺功能無明顯提高,且6 min步行距離、活動時呼吸困難評分、動脈血氣分析結果在停止康復鍛煉1個月后開始衰退〔5,6〕。本研究表明盡管呼吸康復并沒有明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但是呼吸康復的確能給這些患者帶來多方面的益處,包括呼吸困難、運動耐力和健康狀態的改善。
Cockram等〔7〕研究發現,COPD患者堅持長期的規律的康復治療,對于保持康復治療取得的療效是一項有效的干預措施。Coultas等〔8〕的研究表明,出院后的電話追蹤隨訪對于保持COPD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質量、體能鍛煉耐受力和臨床治療效果,減少患者急診就診率、住院率,維持康復治療療效是一項經濟有效的干預措施。本實驗發現經濟能力、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家庭護理知識及長期有效的教育指導是影響COPD患者綜合康復治療依從性的主要相關因素,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制定相應的措施,能夠提高人群對本病的認知程度,提高患者康復治療依從性,使患者在規范的用藥基礎上,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盡量避免COPD的危險因素,攝食合理的營養,堅持長期規律的體能鍛煉、呼吸肌鍛煉,長久保持康復治療帶來的益處,延緩肺功能、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的下降,減少急診就診率和住院率,減輕社會負擔〔9,10〕。目前在COPD治療和預防方面,國內普遍重視藥物治療,對綜合康復治療不夠重視,健康教育亟待加強。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COPD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繼續醫學教育,2007;21(2):31-42.
2 陸慰萱,張一杰,胡 波,等.應用St George's呼吸問卷評價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價值〔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3;26(4):195-8.
3 COPD全球倡議執行委員會.COPD全球倡議(2006)解讀〔J〕.繼續醫學教育,2007;21(2):1-8.
4 楊 悅,許少華.78例重度COPD患者對COPD的認知及治療現狀〔J〕. 醫學臨床研究,2006;23(6):853-5.
5 Karapolat H,Atasever A,Atamaz F,et al.Do the benefits gained using a short-term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remain in COPD patients after participation〔J〕?Lung,2007;185(4):221-5.
6 Davis AH,Carrieri-Kohlman,Janson-Susan L,et al.Effects of treatment on two types of self-efficacy in people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J Pain Symptom Manage,2006;32(1):60-70.
7 Cockram J,Cecins N,Jenkins S,et al.Maintaining exercise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life following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J〕.Respirology,2006;11(1):98-104.
8 Coultas D,Frederick J,Barnett B,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two types of nurse-assisted home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OPD〔J〕.Chest,2005;128(4):2017-24.
9 Bauldoff GS,Hoffman LA,Zullo TG et al.Exercise maintenance following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effect of distractive stimuli)〔J〕.Chest,2002;122(3):948-54.
10 de Blok BM,de Greef MH,ten Hacken NH,et al.The effects of a lifestyle physical activity counseling program with feedback of a pedometer during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PD〔J〕.Patient Edu Couns,2006;61(1):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