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軍 曹賦韜 陸肖嫻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江蘇 無錫 214002)
持續性軀體形式疼痛障礙又稱心因性疼痛,主要表現為軀體各種部位發生的持久性疼痛,可位于體表、深部組織或內臟器官,性質可為模糊的鈍痛、脹痛、酸痛或銳痛,患者對此感到痛苦,對其社會功能常產生一定的影響,但醫學檢查未發現疼痛部位出現任何的器質性病變。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或情緒沖突對這類疼痛的發生、加劇、持續和嚴重程度發揮重要作用〔1〕,而多數患者和臨床醫師認識對此病認識不足,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時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本文擬探討持續性軀體形式疼痛障礙的現狀和治療。
1.1 對象 來源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門診確診的持續性軀體形式疼痛障礙患者80例。入組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持續性軀體形式疼痛障礙診斷標準〔2〕,②入組前未服用各種精神類藥物,③各項醫學檢查未見明顯異常,④身體一般情況良好。患者入組前需簽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智障及人格障礙者,②藥物過敏史及外傷性慢性疼痛障礙者,③物質依賴及巴比妥類中毒者,④已明確的器質性病變及血惡病質者。全部病例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3〕>14 分,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3〕>18分。將入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對照組40例,治療組男28例,女12例;對照組男29例,女11例,年齡50~67歲,平均(56.7±4.2)歲;病程20~38個月,平均(26±3.6)個月。以上各項兩組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治療組給予艾司西酞普蘭片治療,10 mg/次,1次/d;對照組給予文拉法辛緩釋劑,75 mg/次,1次/d,治療觀察期間不使用任何其他抗精神類藥物,共6 w。于治療前、治療后第1、2、4、6周末兩組分別采用 HAMD、HAMA量表各評定一次,采用不良反應癥狀量表(TESS)評定不良反應,量表均由同一研究人員評定。HAMD、HAMA量表≤7分為臨床治愈;減分率≥50%為有效,減分率<50%為無效。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對數據進行χ2檢驗和t檢驗。
2.1 HAMD、HAMA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組及對照組在治療6 w末與治療前比較均有顯著改善(P<0.001)。各時點治療組及對照組HAMD、HAMA量表評分減分率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表2。
2.2 不良反應分析 在第1周末,對照組不良反應評分高于治療組,兩組有顯著差異(P<0.01)。見表3。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量表評分/減分率比較( s,n=40)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量表評分/減分率比較( s,n=40)
1 w 2 w 4 w 6 w治療組 22.1±5.7(-)16.7±3.1/17.10±6.9 15.1±4.0/35.10±8.5 12.組別 基線5±5.7/44.85±15.7 9.8±5.1/58.20±13.0對照組 21.7±6.1(-)16.1±3.2/17.70±7.3 14.5±4.6/38.12±10.2 11.8±6.1/48.12±14.2 10.1±4.7/61.20±12.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AMA量表評分/減分率比較( s,n=40)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AMA量表評分/減分率比較( s,n=40)
1 w 2 w 4 w 6 w治療組 18.8±5.6(-)16.1±1.9/13.20±5.6 11.8±2.9/33.10±9.6 9.8組別 基線±4.0/43.26±11.8 9.1±2.6/54.60±8.5對照組 19.4±5.8(-)15.9±2.8/15.85±5.2 12.0±3.2/38.52±10.2 9.6±4.8/46.40±12.2 8.5±3.0/58.10±9.6
表3 兩組間不良反應比較(TESS量表評分)( s,n=40)

表3 兩組間不良反應比較(TESS量表評分)( s,n=40)
1)P<0.01
組別 1 w末 2 w末 4 w末 6 w末治療組3.28±1.12 4.21±1.32 5.22±1.66 3.01±1.03對照組 4.18±1.23 4.12±1.11 5.15±1.28 3.25±1.13 t值 3.461)0.33 0.21 1.41
2.3 臨床療效分析 入組患者均完成6 w的治療觀察。治療組治愈 7例(17.5%),有效 25例(62.5%),無效 8例(20.0%);對照組治愈9例(22.5%),有效25例(62.5%),無效6例(15.0%)。兩組在6 w末臨床治療總體療效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持續性軀體形式疼痛障礙患者常因各種軀體不適及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而反復求醫。由于具有軀體有病的先占觀念,常進行大量的反復的臨床醫學檢查,為減輕痛苦往往服多種藥物及物理治療,或者到處輾轉求治,甚至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均未能取得確切效果,也導致了鎮靜、止痛藥物的依賴。持續性軀體形式疼痛障礙是神經癥的一種特殊類型,患者因慢性疼痛為其突出癥狀,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并伴發焦慮和失眠的問題〔1〕。研究證實,5-羥色胺(5-HT)水平下降和疼痛閾值的降低有一定的關聯作用,軀體的不適和疼痛又是抑郁癥狀的一部分,抑郁癥狀緩解后,其癥狀也隨之緩解〔4〕。文拉新法是強的5-HT再攝取抑制劑,又可以抑制NE再攝取;同時可提高疼痛閾值,因此可作為治療持續性軀體形式疼痛障礙的有效治療藥物〔5〕。本研究顯示,應用5-HT再攝取抑制劑艾司西酞普蘭和文拉法辛緩釋劑對持續性軀體形式疼痛障礙患者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艾司西酞普蘭目前作為選擇性最強的5-HT再攝取抑制劑,對5-HT轉運體選擇性高,對D1-5受體、腎上腺素能受體、組胺受體、膽堿能受體等無或僅有極低的親和力。這些藥理學特點可能是艾司西酞普蘭起效快和不良反應發生率低的主要原因〔6〕。
總之,艾司西酞普蘭療效肯定、副反應少、安全性好、不良反應輕微。持續性軀體形式疼痛障礙患者往往對軀體反應敏感,恐懼、緊張、求治欲強,他們在治療疾病時要求藥物安全有效、不良反應少,以保證較好的生活質量。因此,使用艾司西酞普蘭片服藥方便,易于為患者接受,增加了依從性,可供臨床選用。
1 沈魚邨.精神病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477-8.
2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學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12-3.
3 張作證.行為醫學量表手冊(光盤版)〔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227.
4 周志明.萬拉法新治療持續性軀體形式疼痛障礙的對照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07;19(11):948.
5 徐景環,李松芝.文拉法辛治療持續性軀體形式疼痛障礙35例〔J〕.醫藥導報,2004;6(23):392-3.
6 谷 巖,姜 濤,郭建兵,等.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性抑郁癥對照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24(6):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