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浩 劉京惠 (北京市朝陽區第三醫院老年科,北京 100025)
目前對血管性癡呆(VD)認知癥狀的治療尚無特效藥物,主要有三個方面,腦血管病治療,康復治療和對記憶障礙的治療。就是針對疾病原因,減緩疾病的發展和認知癥狀的改善等幾個方面〔1,2〕。現階段藥物治療限于改善腦血液循環的藥物,促進腦能量代謝藥物,以及增加膽堿能作用的藥物和興奮性氨基酸受體拮抗劑等〔2〕。石杉堿甲作為可逆性膽堿酯酶抑制劑應用臨床多年,療效肯定〔3,4〕。本文觀察尼麥角林對VD患者的療效。
1.1 研究對象 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我院住院的VD患者60例,年齡53~73歲。入組標準:符合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VD的臨床描述與診斷要點,根據臨床病史,腦卒中及反復發作有神經系統癥狀及體征,病情呈階梯樣進展,腦Hachinski缺血量表指數≥7分,CT或MRI證實顱內多個梗死灶。排除標準患有重大軀體疾病,腦Hachinski缺血量表指數5~6分的混合性癡呆,既往服用過本藥物過敏病例,嚴重神經系統損害的病例,癡呆嚴重程度臨床評定量表(CDR)〔5〕評定為重度癡呆(CDR=3.0)和可疑癡呆(CDR=0.5)病例。尼麥角林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齡(64.84±7.12)歲,石杉堿甲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64.23±6.98)歲,兩組一般情況,性別,文化程度,病情嚴重程度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采用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MMSE)對患者認知功能和一般情況調查。之后進行為期16 w的藥物治療,治療期間出現不能耐受和嚴重副反應便退出觀察,16 w后進行復測。主要觀察指標:①認知功能觀察:用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評估兩組治療前后的記憶力、定向力和計算力和語言理解能力。②安全性觀測:軀體檢查;全血細胞分析、尿11項+隱血、糞便常規+隱血;心電圖+心電示波、生化全項檢查;藥物副反應量表(Tess)〔6〕監測。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1.0軟件行t/χ2檢驗。
2.1 治療前后兩組的認知狀態 治療前各分項目記憶力、定向力、計算力、語言理解力兩組無顯著性差異。16 w后,兩組認知功能較治療前MMSE總分及其亞項目均有所改善(P<0.01)且兩組療效相近。尼麥角林組和石杉堿甲組治療后MMSE總分有顯著差異(t=0.304,P>0.05)。兩組在記憶力、定向力、計算力、語言理解評分在治療前后對比差異顯著(均P<0.05),認知功能總體都有所改善。見表1。
2.2 副反應 尼麥角林和石杉堿甲副反應都比較輕微,在口干和便秘方面尼麥角林副反應更少,優于石杉堿甲(P<0.05,P<0.01)。見表2。
表1 治療前后兩組認知功能評分比較( s,n=30)

表1 治療前后兩組認知功能評分比較( s,n=30)
與治療前對比:1)P<0.05
治療后尼麥角林 17.97±3.97 20.13±5.631) 3.79±0.85 4.53±1.091) 6.10±1.99 7.00±2.131) 2.25±1.19 2.94±1.30 4.96±1.83 5.79±1.791)組別 MMSE總分治療前 治療后記憶力治療前 治療后定向力治療前 治療后計算力治療前 治療后語言理解治療前石杉堿甲 17.38±3.82 20.06±5.011) 3.78±0.86 4.63±0.931) 5.99±1.94 6.90±1.881) 2.26±1.19 2.79±1.251) 4.89±1.67 5.82±1.801)

表2 兩組副反應比較(n)
VD占所有癡呆的10% ~25%〔2〕,而且VD發病率近年迅速增長〔7〕,尼麥角林是腦代謝賦活藥物,為半合成麥角生物堿,是腦血管循環代謝改善劑,能增強腦細胞的新陳代謝,增加氧和葡萄糖的利用,促進神經遞質多巴胺的轉換,從而改善記憶功能。石杉堿甲為可逆性膽堿酯酶抑制劑,通過抑制膽堿酯酶的活性增加乙酰膽堿含量來改善記憶。本研究結果顯示尼麥角林與石杉堿甲療效相近,可以改善VD患者的認知癥狀,而且不良反應少,易于患者接受,可以作為VD患者的輔助治療。
1 田金洲.血管性癡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06.
2 張明圓.老年期癡呆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29.
3 嚴鋼莉,李朝武,聶海嶺,等.常規治療加石杉堿甲對血管性癡呆的療效觀察〔J〕. 人民軍醫,2008;51(4):218-9.
4 尹富敏,杜麗育陽,王力娥.血管性癡呆患者石杉堿甲的干預效果分析〔J〕. 現代康復,2001;11(5):74-5.
5 Morris JC.The 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current version and scoring rules〔J〕.Neurology,1993;43:2412-4.
6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84-97.
7 何 及,張作記,杜翠瑛,等.老年腦科學〔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2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