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莎 辛桂杰 祝紅珍 楊偉民 遲秀梅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戊型肝炎(戊肝)為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急性自限性病毒性肝炎,其發病率在我國多數地區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已占首位。本文對近6年來我院診治的戊型肝炎患者的臨床特征、實驗室檢查及轉歸進行分析。
1.1 臨床資料 收集吉林大學第一醫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住院明確診斷為戊型肝炎臨床資料完整的患者188例,其中男158例,女30例,年齡15~82歲,中位年齡50歲;均符合2009年中國醫師協會感染科醫師分會公布的《戊型病毒性肝炎診療規范》的診斷標準〔1〕。
1.2 治療方法 包括休息,清淡飲食,使用甘草酸制劑、還原型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等,病情較重者給予血漿、白蛋白等支持治療,重型肝炎聯合人工肝血漿置換療法。
1.3 觀察指標 觀察發病日期、臨床癥狀及體征、臨床轉歸。肝功能檢測采用德靈Rx1MaxMH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抗體、丙型肝炎病毒抗體、丁型肝炎病毒抗體采用美國雅培i2000sr全自動免疫發光分析儀及相關試劑盒檢測。自身抗體采用歐蒙(抗明)醫學實驗診斷有限公司自身抗體譜IgG檢測試劑盒檢測;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抗體采用瑞士帝肯公司TECAN150-8全自動酶聯免疫工作站檢測,甲型肝炎、戊型肝炎IgM抗體試劑盒為北京萬泰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巨細胞病毒、EB病毒抗體為上海科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
1.4 統計學方法 定量指標以中位數和四分位間距(Quantile25~Quantile75)進行統計描述,采用秩合檢驗進行組間差異比較;定性指標采用頻數、率、構成比進行統計描述;運用χ2檢驗進行組間差異比較。采用SAS8.2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2.1 流行病學特征 188例戊肝患者中非老年組:年齡<60歲137例;老年組:年齡≥60歲51例。均為四季散發病例,其中春季41例,夏季58例,秋季36例,冬季53例,無家庭聚集的現象。
2.2 臨床分型及臨床表現 臨床類型為急性黃疸型152例,占80.85%;急性無黃疸型24例,占12.77%;重型肝炎12例,占6.38%。非老年組中急性黃疸型111例,占81.02%;急性無黃疸型21例,占15.33%;重型肝炎5例,占3.65%,無死亡病例。老年組中急性黃疸型41例,占80.39%;急性無黃疸型3例,占5.88%;老年組重型肝炎7例(13.73%),死亡3例。老年組黃疸型肝炎和重癥肝炎發生率明顯高于非老年組(P<0.05)。老年組乏力、黃疸、腹水的發生率較非老年組明顯增高,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非老年組中有明確酒精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硬化多見,占11.68%。
2.3 實驗室檢查 老年組T-BIL、D-BIL、AST水平與非老年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ALT、ALB、CHE及凝血酶原活動度(PTA)與非老年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見表2。
2.4 感染模式 單純HEV感染165例,占87.77%;乙戊重疊感染(HBsAg陽性)19例,占10.11%;丙戊重疊感染4例,占2.12%。其中 HBsAg陰性,但抗-HBs、抗-HBe、抗-HBc其中一項、兩項或三項陽性的患者63例,占33.51%。
老年組單純HEV感染44例,占86.27%;乙、戊重疊感染(HBsAg陽性)6例,占 11.77%;丙、戊重疊感染 1例,占1.96%。其中 HBsAg陰性,但抗-HBs、抗-HBe、抗-HBc其中一項、兩項或三項陽性的患者25例,占49.02%。重型肝炎7例(13.73%),1例既往健康,其中 6例為既往感染過 HBV(抗-HBs+抗-HBc陽性),死亡3例;詳細追問病史均無乙肝疫苗接種史。

表1 兩組臨床表現比較(n)

表2 兩組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活動度比較〔中位數(Quantile25-1 Quantile75)〕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衛生條件的明顯改善,既往如細菌性痢疾等腸道傳染病發病率明顯下降,但戊型肝炎的發病呈現增長趨勢。我國為戊型肝炎的高流行區,現臨床病例均為散發病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2010年全國戊型肝炎發病數為23 682例、死亡24例,與2009年相比增長16.22%、44.44%。
本研究發現長春地區188例患者均為散發病例,無集體發病現象,未見有10歲以下病例,可能與衛生條件改善有關。中年人發病人數多,占主要地位,并且合并有酒精性肝損傷的患者比例較高,應引起關注。老年患者發病率仍較高,以急性黃疸型肝炎為主且淤膽明顯,白蛋白明顯下降,凝血酶原活動度明顯下降,臨床恢復時間長,臨床常被誤診為梗阻性黃疸,在行影像學檢查時,應常規進行戊型肝炎的檢查〔8〕。
在我國,多見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疊感染HEV,重疊感染后,可使原來肝臟病變加重,肝衰竭的發生率及病死率均明顯增高〔9〕。以往認為HBV標志物抗-HBs為保護性抗體,其出現標志乙型肝炎痊愈。但近年研究發現抗-HBs且伴隨有其他抗體陽性時,可能存在HBV復制的隱匿性肝炎,利用免疫組化技術發現表面抗體陽性HBV感染者血清、肝組織及外周血單核細胞中,存在低水平HBV DNA,平均為102拷貝,長期隨訪表面抗體陽性患者,肝穿活組織檢查證實可出現病情波動,甚至出現嚴重肝損害。相關的動物實驗已經驗證抗-HBs陽性且伴隨有其他抗體陽性時,可能存在HBV復制的隱匿性肝炎〔10〕。老年組出現上述情況,考慮原因可能為:①中國為乙型肝炎高發區,有大量的隱匿性感染存在,老年人既往常年暴露相關機會多且未接種HBV疫苗人數較多;②與老年人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能力下降有關。其具體原因及機制尚待進一步研究。本研究提示針對抗-HBs伴隨有其他抗體的患者,且既往無HBV疫苗接種史,均應行HBV DNA檢測。
由于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當時上述抗-HBs+抗-HBc陽性的患者均未進行HBV DNA的檢查。不能確定患者是否有HBV的復制,導致戊肝病情加重。因而今后針對病情較重的戊型肝炎患者,如果抗-HBs且伴隨有其他抗體陽性時,臨床醫生應引起足夠重視,應進一步進行HBV DNA的檢查。
1 中國醫師協會感染科醫師分會.戊型病毒性肝炎診療規范〔J〕.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2009;2(5):289-92.
2 Prinja S,Kumar S,Reddy GM,et al.Investigation of viral hepatitis E outbreak in a town in Haryana〔J〕.J Commun Dis,2008;40(4):249-54.
3 莊 輝.戊型肝炎防治不容忽視〔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31(2):81-2.
4 Aggarwal R,Naik S.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E:current status〔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9;24(9):1484-93.
5 付紅偉,朱永紅,莊 輝.我國戊型肝炎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國病毒病雜志,2011;1(1):67-70
6 Guo QS,Yan Q,Xiong JH,et al.Seroprevalence of hepatitis E virus in revalence of hepatitis E virus,Chinese blood donors〔J〕.Clin Infect Dis,2010;51(3):328-34.
7 張麗萍,楊 平,李鳳華,等.四川綿陽部分人群甲、乙、丙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學調查〔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08;22(6):449-51.
8 俞富軍,李曉飛,范栩妃,等.溫州地區111例老年戊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25(2):65-6.
9 張宗華,范紅梅.慢性乙型肝炎重疊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臨床研究〔J〕. 中華全科醫學,2008;6(9):906-7.
10 Mulrooner-Cousins PM,Michalak TI.Persistent 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experimental finding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7;13(43):56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