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治
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抑郁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林新治
目的 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抑郁癥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風后抑郁癥患者45例,隨機分為觀察組23例和對照組2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氫溴酸西酞普蘭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加味四逆散。2個月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藥物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醫結合中中風后抑郁癥療效顯著,不良反應輕微,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中風;抑郁癥;氫溴酸西酞普蘭;加味四逆散
中風后抑郁癥指中風后臨床上出現的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等癥狀,相當于中醫學中的“郁證”范疇,中醫藥治療可獲得滿意療效。筆者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中風后抑郁癥,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風后抑郁癥患者45例,抑郁癥發作診斷標準參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心境障礙(情感性精神障礙)中抑郁發作的診斷標準[1]。將45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23例和對照組2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的比較(± s,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的比較(± s,n)
性別病情輕度 中度 重度觀察組男女年齡(歲) 病程(月)1 3 9 5 8.7 1±1 0.1 0 9.0 4±1.1 5 7 1 4 1 1 4 9 6 0.3 1±1 0.2 6 8.5 4±0.9 8 4 1 8 1對照組
對照組抑郁癥患者給予氫溴酸西酞普蘭20 mg/次,晨起口服。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加味四逆散:茯苓30克、炒酸棗仁30克、丹參20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郁金15克、石菖蒲15克、枳殼12克、陳皮12克、法半夏10克、炙甘草6克,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用。兩組均以2個月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藥物不良反應情況。
痊愈:以情緒低落、思維遲鈍、言語動作減少為主要癥狀的抑郁癥癥狀消失,患者能配合各項治療;顯效:情緒低落、思維遲鈍、言語動作減少癥狀基本消失,患者能在肢體功能許可情況下自理生活,基本能自主功能鍛煉;有效:抑郁癥狀有所改善,患者能在肢體功能許可情況下自理生活,但不能自主功能鍛煉;無效:抑郁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運用SPSS 13.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數據用百分率(%)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療程結束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3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27%,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過程中觀察組出現惡心、腹部不適等不良反應1例(4.35%);對照組出現惡心、腹部不適、心悸、失眠等不良反應4例(18.18%);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中風后抑郁癥是中風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占中風患者的20% ~60%,嚴重影響中風患者的康復[2]。若臨床上僅重視軀體功能的治療,而沒有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態,常會導致治療效果不佳,影響中風患者的全面康復,而中風后長期的抑郁狀態亦會對軀體產生直接的影響,導致中風再發[3]。同時,中風后抑郁癥不僅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而且與死亡有關。有調查發現,沒有抑郁癥的中風后存活患者與有抑郁癥的患者相比,存活時間更長而且生活質量更高[4]。研究人員指出,有抑郁癥狀的人不遵照藥物說明服藥,飲食不聽從醫生的建議,缺乏體育鍛煉以及其他影響健康的行為可能是導致中風病高發的原因。
本研究發現,其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純西醫治療,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單純西醫治療,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抑郁癥療效顯著,不良反應輕微,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476900 河南省睢縣中醫院
[1]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45-146.
[2]韋曉勇.中風后抑郁癥的中醫治療概況.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36):5549-5551.
[3]田衛衛.中風后抑郁癥病因病機探析.新中醫,2008,40(12):102-103.
[4]章俊卿.綜合治療中風后抑郁癥43例.湖南中醫雜志,2011,27(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