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安 許伯林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21世紀,如果說還有什么陰影籠罩在所有女性心頭的話,那便是分娩了。特別在中國這樣一個醫療環境尚不盡如人意的欠發達國家,分娩無疑會讓孕婦產生恐慌情緒,加上影視劇等媒體多年以來對生產過程過于驚悚的渲染,“生子猶如過鬼門關”的觀念至今仍在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然而這也無可厚非,本來分娩過程就是伴隨劇烈疼痛的過程,即便產程順利,對于初產婦來說也是疼痛壓倒一切。在醫學上通行的疼痛主觀評分表上,疼痛程度從0級到10級逐級加重,對最疼痛也就是10級疼痛的描述就是生產的疼痛,可見分娩疼痛之劇烈[1]。本文旨在探討硬膜外麻醉對產科分娩麻醉效果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住院分娩的初產婦120例,年齡22~36歲;孕周39~43周;擬經陰道分娩;全部為單胎、頭位、無頭盆不稱及妊娠合并癥。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用微量泵將0.125%羅哌卡因與2 μg/ml芬太尼混合藥液持續注入硬膜外腔4 ml/h至嬰兒娩出繼續泵入藥液至產后24 h,對照組實施一般護理,無分娩鎮痛措施。
1.3 療效標準 ①差:疼痛無明顯減輕,產婦不安靜。②中:疼痛有所減輕,產婦不夠安靜。③良:疼痛基本消失,宮縮時僅有輕微脹感,產婦基本安靜。④優:完全無痛,產婦安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進行統計,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1 比較兩組分娩鎮痛效果的情況(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分娩鎮痛效果的情況
2.2 比較兩組產婦的產程、剖產率、新生兒窒息及產后出血的情況(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產婦的產程、剖產率、新生兒窒息及產后出血的情況
隨著麻醉學的進步,創傷小、效果好的分娩鎮痛技術應運而生了。它極大地減少了分娩的痛苦,尤其是初產的痛苦,并使產婦能夠在相對舒適平和的情緒之下配合助產士完成分娩,順產的胎兒經過產道刺激更為健康,順產的母親則比剖腹產母親恢復得更快更好,產后并發癥也少。硬膜外麻醉使用極低劑量的麻醉藥物不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2,3]。
當然,硬膜外麻醉也是一種有創操作技術,有它固有的風險[4]。首先,要排除產婦對麻醉藥品過敏。如果產婦過去有過對麻醉藥品過敏的經歷,應該向醫生及時指出;第二,麻醉藥品注射部位是硬脊膜外腔,在注射藥物的同時,有千分之一的幾率刺破硬脊膜,千分之二的幾率術后發生頭痛,萬分之一的幾率將藥物直接注入附近的血管,十萬分之一的幾率刺傷神經本身,另外,還有極小的幾率損傷附近血管造成血腫壓迫脊神經發生截癱。這些風險麻醉醫生都將在操作前告知家屬和產婦本人;第三,穿刺部位原有感染的產婦不能做分娩鎮痛,因為導致局部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可能經過穿刺通路造成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凝血功能障礙的產婦也不能做,因為一旦椎管內血管破裂發生難以控制的出血,后果將很嚴重。這些風險與施行剖宮產麻醉的風險幾乎是完全一樣的。分娩鎮痛效果不充分的幾率大約是5%,鎮痛失敗的幾率是1%。
有研究認為,實施早期分娩鎮痛可能會延長第二產程15~30 min,并可能增加器械助產的幾率,不過如果只因為這幾點就排斥分娩鎮痛,筆者認為代價未免有些沉痛。特別是對于那些試產或可能需要產鉗助產的產婦,有分娩鎮痛作為保障,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剖宮產所需要的麻醉,比起臨時再改體位做麻醉更是節省了寶貴的時間??傮w看來,分娩鎮痛所帶來的益處遠遠超過了它可能帶來的風險。推廣無痛分娩不但能大大減少分娩痛苦,還可能由此降低居高不下的剖宮產率,節省醫療費用,規避醫療風險(剖宮產的風險遠大于分娩鎮痛)[5]。
[1]樂杰.婦產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59.
[2]徐靜,曹啟軍.硬膜外分娩鎮痛對產程進展及分娩結局的影響. 現代醫學,2009,12(5):26-27.
[3]姚天一.分娩鎮痛對提高圍產質量的重要性.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9,22(2):67.
[4]應詩達.產痛的神經傳導和產痛產生的生理基礎.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0,16(2):82.
[5]劉繼云,李榮勝,吳為玲,等.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鎮痛的臨床研究.中華婦產科雜志,2008,39(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