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志農 陳繼梅
一直以來,用酶聯法檢測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標志物(HBV-M)是診斷HBV感染的常用方法,其中e抗原陽性是判斷病毒復制和高傳染性的常用免疫學標志物,對于HBeAg陽性的乙肝患者,HBeAg陰轉并出現抗-HBe,提示HBV的復制停止,傳染性降低,意味著病情好轉。近年來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FQ-PCR)檢測患者體內病毒量的方法全面推廣,對乙肝患者診療從分子學角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過FQ-PCR我們認識到少部分患者在出現HBeAg血清學轉換后,仍存在病毒復制,肝功能出現反復,病情遷延不愈。現對我院門診及住院乙肝患者血清分別進行乙型肝炎標志物、HBVDNA、肝功能檢測并進行統計分析,以探討乙型肝炎e抗原模式與HBVDNA及肝功能之間的關系。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在蕪湖市第三人民醫院門診及住院乙型肝炎感染者1407例,所有病例皆同時具有肝功、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學(HBVDNA)及乙型肝炎血清標志物(HBV-M)等檢查結果,診斷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制定的診斷標準[1],排除合并HCV、HAV等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其中男1066例,女341例,患者年齡7~76歲,平均(35.1±13.5)歲。
1.2 檢測方法
1.2.1 血清HBVDNA載量檢測 采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FQ-PCR法),儀器為美國ABI公司生產的SLAN Real-Time PCR Detection System 7300熒光定量檢測儀,試劑購自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HBVDNA>103copirs/ml為陽性結果。
1.2.2 血清HBV-M檢測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試劑購自北京萬泰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的。檢測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HBV標志物(HBV-M),即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嚴格按說明書操作,結果在MK3型酶標儀上測定,根據HBV-M結果按HBeAg模式分為二組,即HBeAg陽性組和HBeAg陰性組,前者包括HBsAg、HBeAg、抗-HBc陽性和 HBsAg、HBeAg陽性病例,后者包括 HBsAg、抗-HBe、抗-HBc陽性和 HBsAg、抗-HBc陽性及抗-HBe、抗-HBc陽性病例。
1.2.3 肝功能生化指標檢測 儀器為日立71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以評估肝功能常用炎癥指標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及評估肝損傷指標膽堿脂酶(CHE)作為觀察指標。ALT、AST、CHE均采用雙試劑速率法。試劑購自溫州東甌津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1 1407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中不同e抗原模式中HBVDNA陽性率、病毒載量及ALT、AST、CHE結果比較(見表1)。
由此表可以得出,e抗原陽性組HBVDNA檢出率達到94.62%,與e抗原陽性組相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而e抗原陰性組中仍有42.80% 患者存在病毒復制,雖然病毒復制水平顯著低于e抗原陽性組(P<0.01),兩組血清ALT、AST、CHE水平結果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即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酶水平可能與HBeAg模式無關。
2.2 不同e抗原模式乙肝感染者中有病毒復制與無病毒復制其血清ALT、AST、CHE水平比較(見表2)。根據e抗原陽性或陰性組中是否存在病毒復制再次分組,探討其與ALT、AST、CHE等血清酶水平關系。
表1 不同e抗原模式乙肝患者HBVDNA陽性率、病毒載量及ALT、AST、CHE結果比較(±s)

表1 不同e抗原模式乙肝患者HBVDNA陽性率、病毒載量及ALT、AST、CHE結果比較(±s)
注:*表示括號內為陽性率,率比較采用方差分析
表2 不同e抗原模式乙肝感染者有或無病毒復制血清ALT、AST、CHE水平比較(±s)

表2 不同e抗原模式乙肝感染者有或無病毒復制血清ALT、AST、CHE水平比較(±s)
注:HBeAg陽性HBVDNA(-)組與HBVDNA(+)組經t檢驗*表示P<0.05、**表示P<0.05,HBeAg陰性組中HBVDNA(-)組與HBVDNA(+)組經t檢驗★表示P<0.01
我們的調查顯示不論e抗原陰性或陽性,都存在有病毒復制組ALT、AST水平顯著高于無病毒復制分組,CHE水平低于無病毒復制組(P<0.01)。病毒復制活躍時的肝臟炎癥均重于病毒復制水平較低時,提示病毒載量與肝臟炎癥及預后有一定的相關性。
本研究系統的收集了在我院門診和住院就診的乙型肝炎感染者1407例,通過分析,發現在乙型肝炎感染者中,e抗原陽性模式感染者502例,占35.68%,e抗原陰性模式感染者905例,占64.32%,e抗原陰性模式感染者明顯多于e抗原陽性模式感染者。e抗原陽性模式組血清HBVDNA檢出率及病毒載量水平都顯著高于e抗原陰性模式組,間接證實了血清HBeAg是病毒體內復制的指標,與HBVDNA載量指標有良好的一致性[2、3]。另一方面,我們資料顯示,有27例e抗原陽性患者血清中檢測不到HBVDNA載量,e抗原陰性組中仍有42.80%的患者存在病毒復制,雖然其病毒復制水平較陽性者顯著降低 (P<0.01),因此,單純通過 e抗原來推測HBV復制狀況的不確定性非常大,尤其在e抗原轉陰的情況下。同時我們也發現,單純以e抗原模式分組討論其肝功能的關系,我們可以得出,二組之間ALT、AST、CHE等血清酶水平之間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而這兩組病毒載量存在顯著性差異,即可認為血清ALT、AST、CHE水平與體內病毒復制無關,這與一些文獻報道相符[4、5],但仍有一些報道持相反意見[6、7],我們按e抗原不同模式中是否存在病毒復制再一次分類,結果顯示,e抗原陽性模式組中有病毒復制的患者其血清ALT、AST水來顯著高于無病毒復制組,CHE水平顯著低于無病毒復制組(P<0.01)見表2,e抗原陰性模式組也存在相同情況,有病毒復制組其ALT、AST水平高于無病毒復制組、CHE水平低于無病毒復制組。由此,我們得出與上面相反的結論,即血清ALT、AST、CHE水平與病毒載量相關[6、7]。我們認為雖然機體對HBV的免疫應答是造成肝組織損害的主要機制,但可能有HBV的直接參與,發生機制與免疫耐受被打破,病毒復制激發病變活動有關[8]。
因此,對于乙型肝炎感染者,我們認為e抗原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HBV復制狀況,但由于HBV致病機理相當復雜,由HBV病毒引起,機體的免疫反應的共同作用的結果,單一e抗原指標并不能很好的反應HBV的復制狀況。e抗原主要反應機體的免疫狀態,而HBVDNA直接檢測血中的病毒含量,能直接反映HBV的感染程度和病毒的復制情況,尤其是對于e抗原陰轉的感染者要加強HBVDNA的檢測,全面綜合分析e抗原、HBVDNA水平及肝功能指標,才能協助評估病情的變化、嚴重程度,指導臨床對患者的診療。
[1]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華肝臟病雜志,2011,19(1):13-24.
[2]陳繼梅,施志農,田蕓.熒光定量PCR檢測HBV-DNA與血清標志物關系探討.蚌埠醫學院學報,2009,34(2):158-159.
[3]吳麗萍,張建軍,杜瑞清.血清HBVDNA定量在不同類型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檢測價仁值.汕頭大學醫學院學報,2009,22(1):34-36.
[4]歐曉娟,王曉明,賈繼東,等.慢性乙型肝炎肝穿病理與血清HBVDNA及肝功能的關系.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06,27(4):435-437.
[5]吳莉莉,董玲,沈錫中.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eAg表達和HBV DNA水平與肝臟病理變化的相關性研究.中國臨床醫學,2005,12(6):1029-1030.
[6]李紅梅,劉映霞,劉書香,等.e抗原陰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體內病毒復制與病情的臨床關系.南華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34(4):592-593.
[7]Yuen MF,Nq IO,Fan ST,et al.Significance of HBV DNA levels in liver histology of HBeAg and anti-HBe positiv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Am J Gastroenterol,2004,99:2032-2037.
[8]吳麗萍,綿建軍,杜瑞清,等.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病理特征.山東醫藥,2008,48(4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