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婷
重度子癇前期是一種嚴重威脅母嬰健康的妊娠期疾病,發生于20~34孕周的早期子癇前期[1],因發病早、病情嚴重,常合并多種并發癥,早期發生多器官功能損害,嚴重影響母嬰的生命安全,圍生兒病死率較高,為最大限度延長胎齡、降低圍生兒病死率,本文就早期子癇前期期待治療時間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0年0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早期子癇前期患者94例,均符合全國高等院校統編教材《婦產科學》第7版[2]關于早期子癇前期的診斷標準,年齡22~31歲,平均年齡(25.6±2.4)歲,平均孕周(30.5±2.7)周;根據期待治療的時間不同,分為A組(≤2 d)31例、B組(2 d-10 d)32例、C組(>10 d)31例。
1.2 觀察指標
1.2.1 孕產婦觀察指標 嚴密監測早期子癇前期患者的一般情況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監測指標:①每日動態監測血壓,血壓控制在160/110 mm Hg以下。②每周一次測定24 h尿蛋白定量。③每兩天復查一次血常規和尿常規,觀察血紅蛋白、血小板數量、尿比重及尿蛋白定性。④每周復查一次肝腎功能和凝血功能。⑤每周進行一次眼底檢查。
1.2.2 圍產兒觀察指標 ①嚴密觀察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死胎及新生兒死亡情況。②終止妊娠前每日監測胎心、胎心率及胎動變化,并行胎心監護2~3 d/次。
1.3 治療方法 ①患者臥床休息,間斷吸氧,加強營養。②應用硫酸鎂解痙,首次劑量為5 g,加入250 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安定10 mg靜脈推注鎮定。③若患者血壓高于160/110 mm Hg,應給予尼莫地平15 mg,口服,每8小時一次,必要時可同時給予擴容和利尿藥物。④適當補充白蛋白,糾正低蛋白血癥,維持膠體滲透壓。⑤終止妊娠前,應用糖皮質激素促進胎肺成熟。⑥對于治療后病情穩定的患者,盡量延長孕周至34周以后,若治療過程中出現嚴重并發癥則應及時及時終止妊娠。
1.4 終止妊娠指征 ①出現胎盤早剝、胎兒窘迫等嚴重并發癥。②病情進行性加重,血壓持續升高。③胎心監護異常,反復晚期減速或重度變異減速。④孕周超過34周,胎兒成熟。
1.5 統計學方法 本組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單位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經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孕婦的一般情況比較見表1。
由表1可知,三組患者年齡、確診孕周比較差異不大,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分娩孕周隨期待治療時間的增加而增加,三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三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見表2。
由表2可知,三組患者的并發癥率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三組胎兒及新生兒情況比較見表3。

表1 三組孕婦的一般情況比較

表2 三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

表3 三組胎兒及新生兒情況比較
由表3可知,A組圍生兒死亡率為51.6%,B組圍生兒死亡率為37.5%,C組圍生兒死亡率為16.1%,三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早期子癇前期對孕產婦的主要損害為引起腦血管痙攣,造成顱腦出血、腦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等心腦血管病變,同時還可引起急性肺水腫、肝功能損害、腎功能衰竭等多器官功能障礙,嚴重者可導致胎盤早剝、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嚴重危及母嬰生命安全;對圍產兒的主要影響有子宮血管痙攣,胎兒缺血缺氧,導致胎兒宮內窘迫,甚至胎死宮內和新生兒死亡[3]。
目前治療早期子癇前期最佳的方法為終止妊娠,但終止妊娠前期待治療的時間尚無統一定論,期待治療的時間過短,容易造成醫源性早產,造成新生兒死亡增加,治療時間過久,會增加早期子癇前期并發癥的發生,危害母體安全[4],因此期待治療的時間的選擇應同時兼顧母嬰雙方面因素。本次研究顯示,分娩孕周超過34周,新生兒的死亡率最低,因此小于34孕周的患者,若病情穩定,可適當延長孕周至34周以上,但因嚴密監測母嬰狀況,一旦出現病情加重,要及時終止妊娠。
綜上所述,對于早期子癇前期患者實施期待治療時,應綜合考慮制定治療時間,以保障母嬰生命安全。
[1]楊孜,王伽略,黃萍,等.重度子痛前期臨床發病類型及特點與圍產結局的關系.中華婦產科雜志,2006,41(5):302-306.
[2]樂杰.婦產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7-104.
[3]劉小利,黃艷君,張慧君,等.早發型子癇前期重度的臨床特點和治療探討.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7(22):519-521.
[4]楊孜,李蓉,石凌懿,等.早發型重度先兆子癇的臨床界定及保守治療探討.中華婦產科雜志,2005,40(5):30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