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性肺囊腫6例CT表現分析

目的:探討創傷性肺囊腫的CT表現。方法:追蹤觀察創傷性肺囊腫6例患者,對其CT表現進行總結分析。結果:6例患者中4例多發,2例單發,囊腫呈圓形或橢圓形,其內可見氣液平面,其大小、形態及囊壁在短時間內變化較大。結論:CT能準確診斷創傷性肺囊腫,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創傷;肺囊腫;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
創傷性肺囊腫是肺撕裂傷引起的一種創傷性肺內假性囊腫,臨床上較少見。我們收集本院近期6例創傷性肺囊腫病例,對其CT表現進行討論分析,提高對本病的認識,以便能及時準確診斷,給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圖1 外傷后2h,兩肺挫傷,左肺下葉囊腫形成,其內可見氣液平,合并左側氣胸

圖3 外傷后1月,兩肺挫傷完全吸收,囊腫基本消失,部分纖維化
1.1對象
本組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齡6~48歲。均有明確的胸部外傷史,其中1例曾發生短時間溺水。臨床癥狀主要有胸痛、咳嗽、咯血、痰中帶血、呼吸困難及休克等。
1.2檢查方法
檢查使用GE Lightspeed 16層螺旋CT掃描機,行全胸部仰臥位掃描,層厚5~10mm,螺距1~1. 5。患者行多次檢查,檢查次數約3~5次,時間間隔數天到數月不等,對其CT表現進行動態觀察。
6例患者中4例多發,2例單發。囊腫呈圓形或橢圓形,最大為3.0cm×5.0cm,最小為0.5cm×1.0cm,其內可見氣液平面,周圍肺野可見肺挫傷實變,表現為淡薄的模糊影(圖1)。6例創傷性肺囊腫患者除肺內改變外,同時見患側氣胸3例,胸腔積液1例,皮下及縱隔氣腫1例,肋骨骨折2例。經動態觀察,病灶3~5d后明顯縮小,囊腫邊界變清,周圍滲出逐漸吸收(圖2),1月后囊腫基本消失,局部遺留條索狀陰影(圖3)。
3.1發病機制
當胸部遭受高能量的鈍性撞擊后,胸壁會撞擊肺組織形成高壓沖擊波,隨即在胸腔內產生一種負壓波,此負壓波又會促使肺組織撞擊胸壁,導致肺組織發生撕裂、肺內小支氣管和小血管破裂出血。溢出的血液或氣體進入肺撕裂帶內后,在肺組織彈性回縮力的作用下,即形成了創傷性肺囊腫[1]。
3.2CT表現及診斷
創傷性肺囊腫可發生于任何肺葉或肺段,可為單發或多發,囊壁厚薄不一,囊腔大小不等,周圍常有滲出性病變,呈斑片狀、云絮狀或大片狀陰影,邊緣模糊[2]。結合外傷病史,CT診斷創傷性肺囊腫一般不難,其影像學特點:①囊腫與肺挫傷并存,而且囊腫多位于挫傷肺組織的中心或附近;②囊腫的大小、形態及囊壁在短時間內變化較大[3]。此外,常合并氣胸、液氣胸、肋骨骨折、肺不張、皮下或縱隔氣腫等。
3.3鑒別診斷
創傷性肺囊腫應與下列疾病進行鑒別:①先天性肺囊腫,其周邊一般無滲出性病變。②肺結核空洞,多位于兩肺上葉及下葉背段,空洞周圍常伴有衛星灶,臨床上常有咳嗽、咯血、低熱、盜汗等結核癥狀。③其它空腔或空洞性病變,如肺氣囊、肺癌空洞及肺膿腫空洞等,可根據患者有無外傷病史、肺挫傷、氣胸、肋骨骨折等進行鑒別診斷。
本組有1例因車禍翻入水溝發生短時間溺水,由于臨床病史采集不全及對本病認識不足,曾被誤診為溺水肺,后完善病史及復查肺部CT才得以確診。溺水肺的主要病理改變包括肺出血、肺水腫和吸入物所引起的一系列繼發性改變,肺內可見淡薄斑片狀、云絮狀模糊陰影,但不會出現囊狀陰影。
總之,CT能準確診斷創傷性肺囊腫,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398-1399.
[2]翟偉慶,劉兆芹.創傷性肺囊腫的CT診斷[J].醫學影像學雜志,2008,18(7):736-737.
[3]王學廷.CT診斷外傷性肺囊腫5例報告[J]. 實用放射學雜志,2004,20(3):282.
[編輯] 何 勇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1.009
2012-08-26
鄭衛華(1978-),男,湖北當陽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醫學影像診斷工作;通訊作者:庹艷紅,E-mail:12607944@qq.com。
R814.42
A
1673-1409(2012)11-R018-02